移動支付網 作者 慕楚:在4月中旬,農行、中行相繼爆出央行數字貨幣DCEP試點相關消息之後,關於數字貨幣DCEP對國民經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猜想和預估信息,在上周達到了一個巔峰,其中也不乏對其存在一定誤解的消息,那麼今天就說一說那些誤解。
誤解一:數字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
很多人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是發行新的貨幣,對現有的貨幣體系形成衝擊,進而造成通貨膨脹。
但這肯定錯誤的。銀行數字貨幣採用雙層運營體系,上面一層是央行對商業銀行,下面一層是商業銀行或者商業機構對消費者。商業銀行向央行交付100%的準備金,然後央行給予商業銀行等額的DCEP,接下來用戶通過現金或者存款等向商業銀行兌換DCEP。
未來數字貨幣全面落地,普通大眾1塊錢現金跟銀行換1塊錢數字貨幣,銀行再與央行同等交換,實現現金回籠與數字貨幣發放同步。
誤解二:數字貨幣會顛覆微信支付與支付寶
這是許多關於數字貨幣文章經常使用的標題,但筆者看來有一定影響,最終仍然看用戶使用習慣。
毫無疑問,通過二維碼支付的普及,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已經成為國民級的支付工具。而根據權威人士透露,數字貨幣目前屬於一個賽馬狀態,幾家指定運營機構採取不同的技術路線做DCEP的研發,誰的路線好,誰最終會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場接受,誰就會跑贏比賽,這是市場競爭選優的過程。
二者作為國民級應用,央行數字貨幣必然會考慮其接入。從某種程度來說,數字貨幣更需要微信支付與支付寶,來完成市場化部署。
當然,數字貨幣大機率能夠實現錢包與錢包之間的資金互轉,未來微信支付向支付寶轉帳不是夢,同時其他銀行的錢包也將加強其支付能力。但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高頻屬性遠高於其他手機錢包,人們不會為了使用數字貨幣而使用,而是有場景才使用,拼場景,誰會贏?
誤解三:數字貨幣交易不會產生費用
個人與個人之間交易或許沒有,但商業支付需要費用。
此前央行支付司副司長穆長春曾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所以對於現鈔是不計付利息的,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不會對現有的實體經濟產生大的衝擊。
而數字貨幣又比喻成數字版的現金,人與人之間的現金交易,自然被認為是不會產生中間費用的。
但此前,易綱也曾表示,數字貨幣會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設立和市場機構激勵相容的機制。
如果商業機構沒有辦法在數字貨幣的整個運營體系中獲得一定利益,那誰會參與數字貨幣推廣呢?或許有人說,如果數字貨幣沒有手續費,商戶降低運營成本,自然有市場接受。但實際是,商業支付的收單路徑中,有設備維護、系統提供等服務,有服務存在,就需要收取費用。數字貨幣也是電子的,電子的就有載體,電子設備會壞,有軟體,這就需要服務。
所以,即使央行沒有明確,但數字貨幣一旦流入市場,按照現有商業邏輯,中間服務費用是存在的。綜述,個人對個人之間的數字貨幣交易沒有費用,但商業支付需要。
誤解四:央行數字貨幣會顛覆美元霸主地位
在目前美元體系形成之前,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是強掛鉤的,美元可以兌換固定的黃金重量,也就是金本位時代。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美元不可直接兌換黃金。
通過與能源交易強掛鉤、擁有SWIFT全球貨幣結算體系、在全球的強大軍事影響力、美國的國家信用背書等等原因相掛鉤的,美元在金本位崩潰之後重新找到價值支點,使得霸主地位仍存。
而中國推出數字貨幣,只是增加了貨幣的存在形式,貨幣背後的國家信用背書仍然短期難以改變,藉助此創新快速顛覆美元全球霸主地位,是比較荒誕的。
最直白的說,人民幣需要替換美元,還是得其他國家認,其他國家能用人民幣滿足現有全球交易需求。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全球影響力提升,CIPS系統不斷壯大,人民幣會一定程度替代美元,不過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誤解五:讓現在收單體系失業
收單機構會失業嗎?服務商該怎麼辦?清算機構又會是什麼角色?
這是近期支付行業所關注的問題,如果數字貨幣顛覆了收單的四方模式,做空現有產業角色,這將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失業,任何一個監管部門都背不起這個鍋。
就此,我們可以引述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伏軍在2019年8月的相關演講內容:
「(數字貨幣)雙重投放體系,就需要建立一個連接各家銀行數字貨幣支付轉接的區塊鏈網絡,這個時候數字貨幣帳戶發生跨行交易,支付清算機構就可以對發行機構最終使用者結算金額進行記錄,這個時候轉接清算機構能夠發揮作用,在裡面能夠找到角色。」
簡單理解就是,只要有跨行交易,就需要清算機構存在,無論銀聯和網聯,在數字貨幣時代,仍然有存在意義。
而電子收單需要終端支持,商戶需要收單服務,數字貨幣需要錢包甚至帳戶載體。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字貨幣不會顛覆現有的收單體系,但可以有一些微妙的影響。
結語
新事物的誕生,伴隨著既定利益所得者對陌生事物的恐懼,也有探尋新業務增長的期盼。
最後,引述下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本周發布的一篇文章的精選內容:
「DCEP作為數字現金,在貨幣總量中的比重可能很低(目前流通中現金占貨幣總量的比重已經不足4%,作為部分替代現金的DCEP,規模將更加有限),所以,即使推出DCEP,至少短期內也不可能重構傳統金融體系。實際上,央行DCEP的設計,很重要的就是要避免給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很大衝擊,並因此增加風險和成本。所以,不宜過於誇大其對金融體系,包括對支付公司的影響。」
*文章為個人觀點,不代表數字貨幣最終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