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是最大的功德,請高度負責,審慎對待。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沸沸揚揚的「棗莊67歲老婦自然受孕生下女娃」的消息,餘溫還未散去,新的信息又來了。
據說,寧可得罪兒女,也要 強行生下三胎的田女士,未出月子就後悔了。
儘管他們收到好心人贊助的尿不濕、奶粉,還請了月嫂。但身體原因、家庭問題、經濟因素和社會輿論,以及帶孩子的力不從心,樁樁件件都成為壓力,讓田奶奶的的奶水快速減少,如今哺乳都成了一個難題。
都說,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落淚,田奶奶也算得上一個典型案例了吧?
早在田奶奶無意發現自己懷孕開始,老兩口就走入了深深的認識誤區。
高齡懷孕讓他們產生「天賜寶貝」的奇蹟快感;
家族高齡基因讓他們對自己長壽充滿信心;
老頭返聘等因素在當地退休金居高位的得瑟。
這些,讓他們漠視兒女們的感受,頂著重重壓力,生下了這個老生子。
還沒等嘴硬的話落地,無情現實就「piapia」打臉了。
連不大的孩子都知道,
「生二胎你跟我說了嗎?」
「生下我,你徵得我同意了嗎?」
隨著社會文明不斷進步,人們對生育問題的態度越來越審慎。生育率越來越低,不但說明年輕一代觀念變化,畏懼壓力和勞苦 ,更表明,年輕一代對於生育那種理性,負責的態度。
「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富足有愛,寬鬆和諧的成長環境和條件,寧可不生。」
這也是越是已開發國家生育率越低,越是富裕階層生育意願越保守的底層邏輯。
相反,看看那些貧困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生孩子就像繁殖小狗小貓那樣隨意便捷,生下來給口吃的就活命,什麼情感哺育,什麼親子和諧,什麼最好的教育,拉倒吧,貧困族群生育繁殖無非兩個含義,一是兩性歡愉的後果,一是增加 勞動力。至於那個孩子自己怎樣想,日後會有怎樣的命運,管他呢!
回過頭來看看田女士夫妻,顯然太過輕率了。旁邊人們的善意提醒和激烈反對,不但沒有將他們的理性拉回來,相反,倒促使他們更加逆反。
但現實是無情的,生育一個孩子,
不是買東西,喜歡就買,不喜歡就退;
不是養個寵物,高興了,抱起來「乖乖寶貝」,不喜歡了扔到一邊,再膩歪了送人;
不是人際交往,喜歡了甜哥哥蜜姐姐,不喜歡了轉身離開。
它比一單生意更持久,無限責任公司,一生捆綁;
它比寵物更高級,不但需要喂養打理,更需要入托,入學,輔導作業,開家長會,參加活動,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養育要求步步提升;
它不僅僅滿足於父母一時的好惡,還要照顧到孩子自身的感受,顧及周圍,尤其是大兒大女的態度,因為,他們百分之百會成為你的「接盤俠」。
不要說高齡生育 ,子孫滿堂 ,即便年輕人生育一胎,都要計劃好了再懷。因為他們要考慮到家庭經濟實力是否允許,個人事業能否斷檔再接;夫妻感情是否牢固穩定;夫妻倆個是否在心理和能力上做好了為人父母的充分準備。
生育二胎,除了考慮經濟因素,身體狀況,事業影響,父母后援之外,還要考慮老大有沒有做好接納的準備。
這裡面的任何一個環節和因素,如果出現狀況,都可能造成重重麻煩,使小家庭陷入災難之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一個簡單的事情尚且如此,生育一個活生生的孩子怎能不提前進行「可行性研究預判」呢?
他們往往只考慮自己和周圍環境的因素,卻沒有考慮那個最需要徵求意見的,那個懵懵懂懂被動出生的孩子的感受,考慮他一生的悲喜和禍福。
孩子有和同齡人一樣生存發展的權力。被年輕的父母抱在手裡舉高高,騎在脖子上歡蹦亂跳,相攜出遊,踏遍青山河流,看遍天下風景。同時,做孩子的玩伴,做遊戲,做手工,完成老師布置的那些考驗底蘊智商和十八般武藝的作業。而不是被年邁的父母值圈在家裡,穿戴得厚厚囊曩,哪裡也不敢去,出門被笑話,內心充滿怨恨和自卑。
孩子有權要求父母陪伴一生。父母作為養育者監護人,親眼見證孩子的每一個發育成長過程和細節;跟孩子一道享受在一起的甜蜜和幸福;在陪伴孩子的同時,自己的修為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和進步;目送孩子漸行漸遠,自己守候著老窩,做孩子一生的情感港灣和後援基地。而不是,從小就伴著父母服藥住院,稚氣未脫變成孤兒,成為兄姐的累贅,寄人籬下備受冷落,嫌棄甚至虐待。
孩子有權要求父母做出表率。家庭教育最大的工程,不是玩命砸錢,不是聘請高級輔導人員,不是買學區房,讀名校。而是父母在瑣碎細微的家庭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成為孩子模仿的樣板。孩子一生的命運就隱藏在父母平時的一言一行里。從優雅自律的生活習慣,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好學不輟 的求知精神,開拓進取的頑強表現,互敬互愛的婚姻模式,都是未來孩子生活情境的最早展演。相反,一對老態龍鍾夫妻養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膽小怯懦,自卑內向,頑固僵化,無所作為。無他,父母榜樣的力量是孩子人生最大的教科書。
養育是最大的功德,請高度負責,審慎對待。
不要像某些父母,一時衝動生出孩子,然後又無法對孩子一生負責。
那叫造孽。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Xo8-24BMH2_cNUg2l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