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軒 記者 戚原
今年一季度,四川外貿進出口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1個百分點,在前十大省份中唯一保持正增長。支撐數據逆勢增長的背後,是全省外貿新增長點的不斷湧現。比如,一季度四川省企業跨境電商管理平台進出口增幅超過8成。這一現象在青白江成都國際鐵路港尤為明顯。
青白江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額36.1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居成都中心城區第一。其中出口總額27.4億元,同比增長83.1%;進口總額8.7億元,同比增長38.8%。
逆勢增長的背後,青白江外貿運行支撐何在?
新動能:中歐列(成都)開行數量同比增長92.7%
疫情當下,國際物流受阻,海運、空運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中歐班列卻憑藉獨特優勢,開出一條逆勢上揚的曲線,承載起春天的希望。
青白江區港管委相關負責人說,疫情發生後,一些製造類、電子類適合公路運輸和空運的貨物逐步轉移到鐵路運輸領域。中歐班列(成都)緊緊抓住機遇,提前對接沿途境外國家的政府、海關、鐵路運營商,把控班列運輸物資的境外政策變化、進出口條件與要求,按照「民生優先、公共優先、產業優先」原則,聯合海關、鐵路等部門,優先保證涉及民生企業的復工及防疫物資的運輸;開展線上營銷,儲備運量,同時積極拓展國際化的服務產品。儘管受到了疫情影響,中歐班列(成都)在全國率先恢復穩定運行,開行量和境外訂單逆勢增長。
數據顯示,青白江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額36.1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居成都中心城區第一。顯然,成都國際鐵路港已成為成都乃至四川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戰略支撐。
新市場:開通定製班列,包括木材、聚乙烯、紙漿、鋅精礦等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持續增長,實現進出口值473.8億元,同比增長43.8%,占成都外貿進出口值的三分之一。
成都國際鐵路港自2018年3月第一列俄羅斯木材定製化班列開行以來,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加密開行,目前牽涉的定製班列項目有木材、刨花板、聚乙烯、聚丙烯、紙漿、鋅精礦、菜籽油等。其中,成都-俄羅斯非公共班列,全部是點到點的定製化班列。
「隨著運輸貨品的不斷豐富和消費需求的日益旺盛,其中增長較為迅速的是中歐班列(成都—俄羅斯)專線。」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線路已實現常態化運行。
針對中歐班列(成都—俄羅斯)線路,去年成都國際鐵路港創新推出「運貿一體化」營銷方式,還設計了木材、整車等運貿一體化定製班列產品,在助力「成都造」整車、服裝、鞋帽、汽車零部件、小家電等開拓俄羅斯市場的同時,也把俄羅斯的木材、紙製品、糖果、紙漿等貨物運入中國。
據介紹,今年貨運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電子產品、木材、汽車及汽車零配件。其中電子產品以戴爾、聯想、TCL、莫仕連接器等國際一線品牌及本土企業產品為主,木材以俄羅斯為主,汽車及零配件則以沃爾沃等本地製造企業為主。
新格局:以成都為中心的國際互聯互通新樞紐初具雛形
「格局更新,內涵更新。」青白江區港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引領下,青白江區外向型產業招引、物流通道建設等外貿先決性條件不斷成熟,外貿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作為中歐班列(成都)的始發地,成都國際鐵路港是全國唯一依託鐵路港設立的自貿區,是正在申報的鐵路港國家級經開區核心區,是『一帶一路』大港區的引領區,去年已獲批國家綜合保稅區,入列首批國家級陸港型物流樞紐。」
據悉,成都國際鐵路港一季度新增備案外貿企業114家。港區進出口額達到1億元以上的8家重點貿易企業,較去年同期,進出口額均顯現高速增長態勢。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引進菜鳥、中遠海運、蘇寧雲商等總投資940億元的158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滿幫、廈門象嶼等供應鏈管理企業前50強三分之二以上落戶港區,引進綠地貿易港、香港新華全球購、盒馬鮮生等進出口貿易龍頭企業43個,引進創維、康佳、佩南頓等綜保區入區項目60個,總投資達120.9億元。持續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與德陽共建共享物流園,與12個市州共建「亞蓉歐國際班列」基地,年均帶動全省進出口貿易100億美元以上。
當下,以成都為中心的國際互聯互通新樞紐初具雛形,為成都的對外貿易發展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To463EBiuFnsJQVEA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