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行動最迅速、跑得最快的陸生哺乳動物,大部分人應該都會說是獵豹。而要問行動最緩慢的陸生哺乳動物,大家心裡應該也差不多有譜:樹懶。
前幾年非常火的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上映後,很多不了解樹懶的看完電影也都知道這哥們兒到底是個什麼神仙了:一個字,慢;兩個字,很慢;三個字,無敵慢。
電影里的樹懶雖然動作很慢,但還偏偏叫閃電,也算是比較優秀的梗了。
其實動畫里的樹懶在某些方面還是很貼近現實的,因為真實的樹懶也是行動巨慢,中文名字也很有意思:生活在樹上,很懶,所以叫樹懶。以前有些眼神兒不太好的朋友會把懶看錯成獺,但後來這種動物越來越出名,叫錯名字的情況也就相應越來越少了。
樹懶的行動速度確實很慢,而且只在必要時移動,移動速度約為每分鐘4米,如果全速前進的話,速度可以提升到每分鐘4.5米。
我掰著手指算了算(我數學不太好只能掰手指),這個速度四捨五入大約是每秒鐘6.67厘米,差不多可以跟另一部知名動畫電影看齊了——《秒速五厘米》。
白喉三趾樹懶Bradypus tridactylus
自從樹懶在網上出名之後,很多人又開始閒不住,擔心起了樹懶的生存問題。
某些知名段子手也不甘落後,迅速編出了許多關於樹懶的文章,聲稱樹懶特別懶,不但懶得動,連飯都懶得吃,缺乏保命技能,靠睡大覺度過一生。
之前也有朋友私信問我樹懶這麼慢性子,究竟是怎麼生存到如今還沒滅絕的?其實慢性子這個特點,正是樹懶長久以來的生存策略,相當聰明。
我們先來說說樹懶的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
1.食性較為單一,代謝緩慢
2.選擇爬下樹到地面上排泄
3.與多種生物擁有共生關係
二趾樹懶Choloepus didactylus
現存的樹懶分為兩個科共6種:二趾樹懶科(2種)和三趾樹懶科(4種),其中二趾樹懶的食性相對來說算是廣泛的,會進食樹葉、水果、昆蟲、小型爬行動物等;而三趾樹懶幾乎只吃樹葉,終其一生都可能只生活在同一棵大樹上。
以樹葉為主食就導致它們代謝緩慢,靠胃中共生的菌群輔助消化,需要半個多月才能完全消化。一隻成年樹懶的身體重量有三分之二都屬於胃內容物的重量。
褐喉三趾樹懶Bradypus variegatus
而且樹懶(主要是三趾樹懶)還有個很特別的行為,就是每周都會下樹排泄一次,並用樹葉把排泄物蓋住。
以前認為樹懶這樣做是為了隱藏行蹤,但前幾年的研究報告稱這種行為很可能是為了與幾種樹懶蛾建立更加牢固的循環共生關係。
樹懶蛾平時寄生在三趾樹懶的被毛縫隙中,在樹懶下地排泄時會將卵產在它的糞便里,幼蟲孵化後進食糞便,羽化為成蟲後再藉機爬到下來上廁所的樹懶身上生活。
樹懶蛾死在樹懶身上後會被分解,增加無機氮濃度,成為藻類和多種真菌的肥料,幫助樹懶擬態和給樹懶提供額外的零食。
霍氏樹懶Choloepus hoffmanni
為了逃避原產地強大的掠食動物,樹懶主要有以下三點防禦措施:
1.高度擬態
樹懶的擬態能力相當強悍,這除了它倒吊著的動作跟樹枝類似之外,還得益於樹懶身上的其他生物。
樹懶的身體幾乎可以組成一套小型的生態系統:這裡有藻類、真菌、細菌,也有飛蛾、蜱蟲、蟎蟲、白蛉、虱子,還有進食蟎蟲的某些甲蟲,二趾樹懶自己也會吃小蟲。
藻類旺盛會給樹懶的被毛塗上一層灰綠色,又有各種小蟲子出入其間,離遠了看真的跟樹枝沒啥區別。
侏三趾樹懶Bradypus pygmaeus
2.動作緩慢
這一點可能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照理來說要逃脫掠食者的追擊,應該是跑得很快才可以,動作緩慢不是等著被吃嗎?
這就看出樹懶生存策略的獨特性了:正所謂否極泰來。
慢到了極致,別人掠食動物壓根都發現不了你,自然可以免遭毒手。而且美洲地區的中大型食肉動物通常都是視覺型的掠食者,弱小的動物越有多動症就越容易被這些強大的掠食者發現,而樹懶平時幾乎不怎麼動,動起來也很慢,非常低調。
侏三趾樹懶Bradypus pygmaeus
3.棲息地刁鑽
樹懶主要生活在樹上,就算下地排泄或者換棵樹生活,也不會在地面呆時間太長。而樹懶分布地的掠食動物卻大都是在地面行動的,有些能夠上樹捕獵的也不是特別方便(上不了那麼高,且不易發現樹懶行蹤),例如美洲豹、虎貓、大型蟒蛇等。
至於來自天空的威脅,大多數猛禽就算髮現了樹懶想抓它,只要樹懶長而彎曲的爪子勾住樹枝,也不是那麼容易將它帶走的。
樹懶最主要的天敵是角雕,這是一種很著名的超大型猛禽,力量很強,可以用利爪牢牢摳住樹懶強行把它抓走並帶到巢中進食。
樹懶對角雕幾乎沒有辦法抵禦,下圖是一隻樹懶正在揮手擊打角雕,不是慢動作(看樹葉),勝似慢動作。
樹懶反擊角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