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雲凱
「祖國的大好河山,仁壽的歷史變遷,人間大愛真善美,唯有照片能夠如實記錄。」方雲凱說,從事攝影活動45年來,自己用快門留住了無數美麗的瞬間,也見證了仁壽的壯麗變遷。
你可能在黑龍灘的捕魚節見過他
也可能在街邊的小店裡見過他
他在用手裡的相機
記錄著世間發生的一切美好
今天小編帶你
認識一位仁壽的攝影師——方雲凱
方雲凱
x
仁壽
緣起·留住黑龍灘的美
出生於1951年的方雲凱是與新中國一起成長起來的,他親身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後的每一次歷史大事件,也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改革開放後仁壽每一次重大事件。說起他愛上攝影的緣由,與仁壽人民的母親湖黑龍灘密不可分。
1974年,仁壽黑龍灘水庫竣工蓄水,吸引了大批來自中央、省、市的媒體團。時任黑龍灘管理處宣傳幹事的方雲凱第一次接觸到相機。
「當時,我負責接待採訪記者。」方雲凱說,「人民日報的一位記者告訴我,要想留住黑龍灘的美麗,一定要學會攝影。」
送走採訪團,方雲凱輾轉難眠。他見證了仁壽人民修建黑龍灘水庫的壯舉,也親眼目睹了黑龍灘無數個晨昏的動人魅力。如果讓這些美麗風景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滅,實在有些遺憾。他一咬牙,拿出整整一年的積蓄,購買了一台二手的海鷗牌相機,開始研究攝影。
「那台相機要價120元,當時我一個月的工資只有14元,還是有點心疼。」方雲凱笑著說,「但事實證明,這120元花得值!」
從此,用相機記錄黑龍灘的美麗,就成為方雲凱最大的愛好。有一次,為了拍攝黑龍灘晨暉,方雲凱連續5天凌晨3點起床,等待黑龍灘日出霧生。當終於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後,方雲凱高興得幾天沒睡著。
奮鬥·仁壽彩擴第一人
1981年,方雲凱辭職回到老家方家鎮,開辦了仁壽縣第一家私人照相館,開始走村串戶為群眾拍照。
「當時的照相機用的是黑白膠捲。白天拍照,晚上沖洗,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往往一個不慎,一整卷膠捲就報廢了。」方雲凱回憶說,「我那時辭職開相館,除了維持生計的需要,也是為了鍛鍊自己的技術。」
仁壽縣第一二批居民身份證的照片就是方雲凱負責拍攝的。「一天要照一千多張相,如果一卷膠片沒洗好,幾十個人的照片就廢了。」方雲凱說,「就這樣子硬生生把我的技術逼出來了。」
1984年,方雲凱開始拍攝彩色照片。「彩色照片對光影和沖印技術要求更高,當然也更能展現攝影的魅力。」
1988年,數位相機傳到仁壽,方雲凱又第一個用上了數位相機,從此擺脫了對膠捲的依賴,照相變得更加簡單、便捷。
1992年,方雲凱在仁壽縣城開辦了第一家彩擴部,投資18萬元,買回了仁壽縣第一台全電腦彩擴設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相機的人越來越多。但當時的仁壽沒有一台沖印設備,我們拍攝的數碼照片必須要到成都才能列印出來。」方雲凱回憶起自己購買彩擴設備的初衷,「我買回這台彩擴機,就是要讓我們仁壽人在家門口就能洗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2019年9月20日,四川仁壽農民豐收節·黑龍灘首屆捕魚節熱鬧開幕,方雲凱用相機記錄下了漁民起網的生動瞬間,絢麗的色彩、清晰的影像、細膩的質感讓豐收的喜悅躍然紙上。
從黑白相機到彩色相機,從數位相機到智慧型手機,從奢侈商品到大眾物件,從專業攝影到人人可控……相機的發展映射著社會的變遷。方雲凱說:「現在沖洗照片的人少了,相片都放到各種空間上,隨手可看。但人們對美的追求從來沒有變過,用鏡頭記錄美的行為也從來沒變過。」
精彩·用快門定格歷史
由於攝影技術過硬,方雲凱一直受邀擔任仁壽各類大型活動的攝影師。他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仁壽許多重要的會議和活動。
2009年8月,成赤高速公路啟動建設。2012年9月10日,成赤高速公路成都——仁壽段建成通車,仁壽人擁有了第一條路過自己家門口的高速公路。方雲凱提前3個小時到現場踩點,成功拍下了第一輛車駛入高速公路的難忘瞬間。
2010年,仁壽全域安全飲水工程啟動,經過5年時間的奮戰,百萬群眾喝上了黑龍灘的自來水、安全水。方雲凱全程跟蹤,拍攝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和感人場面。
2015年8月,仁壽城市濕地公園開工建設,2016年5月正式開園。方雲凱的快門定格了公園建設前後截然不同的仁壽縣城面貌。
「照片是歷史的見證。」方雲凱站在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照片中間對記者說,「以前仁壽沒有一條高速路,現在是五縱五橫的大交通格局;以前仁壽最高的樓房只有7層,現在到處都是摩天大樓;以前仁壽沒有公園,現在到處都是公園,鳥語花香……這些變化都在我的照片里,隨時可供查閱。」
方雲凱拍攝的照片多次被仁壽縣文化館徵用,用於編撰《仁壽縣誌》。身為仁壽縣資深的攝影人,方雲凱也自覺擔負起社會責任,引領更多攝影愛好者用快門定格家鄉的美麗。
2009年,在中共仁壽縣委宣傳部和仁壽縣文化館的支持下,方雲凱召集仁壽縣境內60餘名攝影愛好者,成立了仁壽縣攝影家協會。方雲凱擔任仁壽攝影家協會主席,帶領大家和周邊區縣攝影愛好者交流學習,組織活動,共同提高。經過10年時間的努力,如今,仁壽縣攝影家協會擁有會員118人,其中國家級攝影師3人、省級攝影師16人,舉辦各類大型攝影展10餘次,發行了《仁壽鄉韻》《我們生活此間》兩部攝影集。
現在,年近古稀的方雲凱不再為生計發愁,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攝影事業。他不辭辛勞,走遍仁壽的山山水水,用鏡頭記錄仁壽的美麗風景、人文歷史、人間真情,用快門定格仁壽的精彩瞬間、發展歷程。他的攝影作品獲得各類攝影獎項80餘個,其中國際獎項1個、國家級獎項2個、省級獎項4個。
「既然走上攝影道路,就終生不悔。活到老學到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我想用手中的相機,一直記錄人世間的一切美好!」方雲凱如是說。
文中所有攝影圖片由方雲凱提供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END
來源:仁壽在線 東坡文化網記者 郭僑
編輯:蔣萍
審核:周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LQ44W0BMH2_cNUg1a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