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就不應該哭嗎?作為家長,再也別這樣傷害孩子了

2019-10-14     教育思呈說a

本文/思呈老師(原創)

家長最怕的是孩子生病,其次最怕的應該算是孩子哭了,每次孩子哭的時候,家長都會不由自主的說不哭不哭,可是面對男孩子的時候,家長往往會說「你是男孩,不許哭」這種說話方式就會有所改變,父母的這種態度,仿佛男孩子哭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在很多的父母心中男孩子就應該堅強,總是哭哭啼啼的看起來會比較難堪,所以,從小開始家長就給孩子灌輸這種男孩子不能哭的思想。也有自古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樣的話語,總是在鼓勵著孩子,遇到困難遇到挫折不能哭,能忍則忍。而且哭,在男孩子的面前仿佛就是脆弱的,是示弱的表現。

但必須要更正的是,不讓孩子哭,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阿爾戴·索爾特說:哭泣是對自我修復的天然工具。

想要讓孩子得以釋放,能夠在情緒當中自我修復,哭泣對孩子才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所以,作為父母,家裡如果養的男孩,不要再去拒絕他哭泣,這也是孩子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作為男孩父母的父母,不要總是用這樣的錯誤方式去引導孩子,經常說這樣的話,可能傷害了很多男孩的內心。

對於男孩子哭,父母有哪些錯誤的認知?

第一,哭就是沒出息。

對於孩子來說,有出息是一種期望和對未來的期許,有出息的孩子並不是通過是否會哭來表達的,要通過孩子的很多方面。品質,表達,社交都會體現出一個人是否有出息,所以,哭作為情感的宣洩,父母不應該把它加上是否有出息這樣的詞,更不應該認為孩子哭就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不允許孩子哭,很容易讓孩子的內心大門緊鎖,情緒不得以發現和釋放,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父母也剝奪了孩子情感的釋放。

第二,認為哭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父母總認為男孩子應該陽剛一些,面對事情的時候應該勇敢而哭,便是一種懦弱丟人的表現。認為孩子遇到困難只會哭是一種特別無能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自己沒有管教好,但其實這種做法想法是錯誤的。所有的孩子在小時候都需要父母的保護,不能夠因為男孩子哭就是懦弱的,而很多時候哭只是孩子正常的表達。哭是正常的,不哭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如果孩子拒絕哭泣,這時孩子的內心也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所以,不要總是拒絕孩子哭泣,這會讓孩子變得內心更閉塞。

在成長的過程中,男孩子哭泣是正常的行為,而且有研究表明,男孩腦幹中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都比女孩子要多,整個發育比女孩子要晚6到12個月,所以,男孩子的精力旺盛好動,語言表達能力弱,更容易情緒躁動,用哭泣來表達自己,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父母對孩子情緒的忽視,會使孩子出現一些非常不好的影響,從而也會影響孩子的內心。

不許哭,給孩子帶來了哪些傷害?

第一,讓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

哭和笑一樣重要,都是情緒的表達方式,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只是因為想要宣洩自己的內心不習慣被壓抑。當孩子不敢去表達或者不願用哭泣表達的時候,孩子就喪失了基本的表達能力,這時孩子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去表達自己。

第二,孩子容易變得暴躁不安。

情緒情緒沒有發泄出來,孩子一定會通過其他的方式轉變出來。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不會哭泣的男人有個共同點,就是滅掉了負面情緒。

當負面情緒沒有宣洩的出口,只能使孩子的壓力無限增加。最終還是會以其他的方式表達出來,甚至可能會以強欺弱,膽小逃避這些都是孩子想要表達的一種方式。孩子更容易用極端的方式去表達自己,也非常容易出現自我毀滅的現象。

第三,孩子容易變得膽小怕事。

長時間家長不讓孩子去發泄自己的情感,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家長總是希望孩子不要哭不要害怕,可越是這樣,孩子越容易害怕,這也是因為家長的偏置。遇到事情的時候只能選擇退縮。這樣的孩子即使在面對未來也只知道逃避責任,不知道應該如何去面對。

第四,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

在孩子內心表達不滿害怕和委屈的時候才會哭泣,這時候也可能是因為引起父母的關心和幫助,可父母總是不能理解孩子,會用一句不許哭,去阻礙孩子,會讓孩子的內心總是想要尋求父母的認可,長時間的沒有回應,也讓孩子變成了否認自己的信心。認為自己不重要,所以,才會試著討好別人。

第五,缺乏安全感。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如果不讓孩子去哭,孩子有的時候會越哭越帶勁。就會遭到父母更強烈的反抗,父母對孩子的不認可,最容易傷害的便是孩子的內心,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愛他,缺乏安全感。

家長一定要清楚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一定要學會正面教育,不要去責備他。在成長過程中哭是一種發泄。更是向家長求助的一種信號,要學會讓孩子在哭泣中慢慢療傷。

面對孩子哭泣,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第一,接受孩子的哭泣。

不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哭,即使是大人有的時候也會通過哭來宣洩自己的情感。被理解被接納的孩子才能夠有最基本的情感訴求。

美國臨床心理學加鍾尼斯韋伯博士說,如果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不關注孩子的真實想法,這種童年期情感忽視會造成孩子的低自尊與自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甚至陷入抑鬱。

所以,當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給你最真誠的回應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用相反的方式去控制他,這才能夠讓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第二,分析還是哭泣的原因。

不讓孩子哭泣,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成想讓孩子真正的不哭泣,要做到理解之後找到原因。孩子的哭泣大多數來自於敏感。家長要學會正確的安慰,與此同時給予正面積極的鼓勵,逐漸強大孩子的內心,在弄清楚原因之後,孩子宣洩之後才能夠正確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傷心之中。所以,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的,要孩子學會正確的宣洩,才能夠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第三,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最根本的方式是幫助孩子解決,比如孩子摔倒了,磕碰了,會疼痛,這時應該讓孩子表達出來,然後去理解孩子,讓孩子知道下一次應該如何去注意,而不是給他過多的指責。學會用積極的方式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找到正確的方式去疏導情緒,感同身受,才能讓孩子去慢慢理解這些道理。

學會讓孩子正確的表達,哭只是其中一種。所以,不要阻礙孩子的身心發展,更不要讓孩子內心不快樂,不要因為一句不想不許哭,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難過。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父母是幫助孩子分析原因的導師,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脾氣,在孩子發現情緒的同時幫助他找到解決辦法,這才能迎接孩子未來的美好。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兒童教育,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到大家。有相關育兒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一一解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IqCy20BMH2_cNUgAa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