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這一代人
不喜歡豪言壯語
不屑於爭爭搶搶
個性很獨立
生活中「佛系」
可是
關鍵時刻很努力
這一代人,叫做90後
丁學航:疫線戰鬥的「好標兵」
「寶寶,來給爸爸笑一個……」每天晚上八點,湖北省應城市人民法院楊河法庭書記員丁學航都會通過手機視頻的方式,和剛滿月的兒子共度一段難得的親子時光。
90後的丁學航是位新手奶爸,1月26日,孩子剛出生兩天,妻子還在住院,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他卻毅然決定返回工作崗位,他的家裡人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在楊河鎮短港街道,他和駐村工作隊一起摸底排查出入人員情況、宣傳疫情防控措施、全天候卡點輪值……同廣大鎮、村黨員幹部一樣,他把心扎在防控戰「疫」最前線,硬是好多天都沒回過家。
前方的日夜堅守,換來的是短港街道迄今為止的零感染、零疑似。而對妻子和孩子,他即使滿懷想念和愧疚,也只能在心裡說聲保重和對不起。丁學航說:「我也想抱一抱剛出生的孩子,可是疫情當前,我必須要堅守在一線。希望我能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汪先坤:有一種務實,叫做「我不累」
「我不累。」這是汪先坤防疫以來說的最多的話。
汪先坤今年28歲,是雲夢法院的一名青年幹警。自疫情防控戰役打響以來,他先後到傳染風險最大的雲夢縣人民醫院等3個集中隔離點執勤,執勤時間實行24小時三班倒。習慣正常作息的汪先坤剛開始值夜班時,還有點不適應,有時倦意襲來,他不得不強作精神,睏了,站起來跺跺腳;累了,坐著捶捶腰。總之,為了嚴防人員進出,阻斷傳染源頭,他不敢有片刻怠慢。
執勤工作之餘,但凡有點時間,汪先坤便馬不停蹄趕往單位值班,負責信息宣傳和每日疫情防控簡報工作,做的有聲有色。截止3月11日共上報防控簡報30餘期,編寫各類新聞報道10餘篇。他就像一個不會累的鐵人,永遠有使不完的勁兒。
「我真的不累!」他又憨憨地說。
饒磊:防疫一線申請入黨
饒磊,安陸法院雇員制書記員。2018年3月,他被選派到接官鄉新龍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今年疫情突至,大年初二接到通知後,第一時間趕赴駐村點,堅守防疫一線,至今已40多天沒有回過家。
從扶貧到防疫,他既下沉防疫一線又加班加點完成數據報表統計、上報,成為隊里的「統計員」;因防疫任務重,後勤人手不夠,他每天完成工作後,主動做飯,又成為了大家的「炊事員」;因疫情防控需要,道路封鎖,他及時搜集村民們的日常所需,幫忙採購米油鹽生活必需品物資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急救藥品,便再成為了群眾紓困解難的「代購員」。
在堅守防控職責的同時,他毅然向黨組織遞交了這一封特殊的「入黨申請書」,他承諾:將會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堅持紮根基層,奮戰在防疫一線。
曾楊:風雨無阻的「熱血少年」
曾楊,是大悟法院最年輕的一名幹警,差一個月就是「00」後的他,稚氣未脫。這個特殊的春節里,他放棄了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懷,在接到疫情防控倡議的第一時間,向部門領導主動提出要求參與到最艱苦的大新高速卡口執勤工作。
夜色里,有他查驗進出車輛的身影,風雪中,有他忙碌著測量體溫的足跡。已經持續一個多月的工作,也沒見他喊一聲苦一聲累,總是一絲不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慢慢也就「老練」起來,顯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
曾楊說:「這是一個24小時的、沒有硝煙的戰場,我雖然年輕,但責任是不分年齡和大小的。疫情不退,我也絕不退縮,這才是身為大悟法院一名年輕幹警應有的覺悟和情懷,我能參加這次戰鬥,會使我更加能快速的成長起來。加油,必勝!」
陳立璟:值守卡點的「女戰士」
「媽媽,不要上班,在家陪寶寶。」每天早上,應城法院的書記員陳立璟兩歲的女兒都會重複這句話,在簡單安撫孩子後,戴上口罩前往設卡點值班值守。
疫情爆發以來全體黨員幹部下沉一線,身在婆家的她立即參加周巷鎮中心小學疫情防疫工作。接到任務後,每天在街口設卡點對進出人員「認證認人」並登記測量體溫,勸返閒逛人員,對所有持證車輛進行驗證及消毒,對每一個行人、車輛不錯過、不遺漏。防疫工作不好做,既有接觸感染的風險,也有不被理解的群眾,還有來自父母的擔心,但她還是義無反顧衝鋒上前。
陳立璟說:「工作任務雖簡單,但肩負的責任卻不簡單,作為一名預備黨員,越是在急難重險的時刻,越需要我們。我的力量雖小,但我相信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打贏這場戰「疫」。」
「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
今天在疫情中撐起希望」
90後們
正以他們的覺悟和力量
接過棒子 扛起擔子
無悔 我上
他們發出時代最強音
譜寫出一曲鏗鏘有力的戰疫之歌
整理:立案庭 陳誠
來源: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編輯:趙煒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BuY33ABgx9BqZZIV5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