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人對元青花的鐘愛,導致景德鎮元青花仿品銷量大升。
景德鎮對仿製元青花的熱情也與日俱增,各種元青花的仿製品不斷問世,
並由當初的低檔產品逐步向高檔仿品發展。
對於鑑別高仿品確有一定難度,必要時,還要採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輔助鑑定,
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練掌握古陶瓷工藝知識,就能作出明確判斷。
下文介紹幾種實際的元青花新老特徵對比供大家參考。
1、元代青花瓷的胎質重而堅,器壁較厚,大器較多。
由於含雜質多,胎里大多有鐵褐色小點。
胎是用高嶺麻蒼土做的。
高嶺麻蒼土的特點是白而不細,因為當時粉碎的條件有限,工藝有限,所以可以見到很多氣孔。
現在的胎是非常細的沒有氣孔。
過去老的胎泥,是有經過陳腐的過程,有機物經過陳腐會發生變化。
所以它的胎有細膩的感覺,現在做的胎沒有陳腐顯得很乾。
現代機械加工出來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製備的原料。
元 青花龍牡丹卷草紋雙耳罐
現代景德鎮流行的陶瓷成型工藝說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
也就是說,器物的成形主要是用刀修出的。
元代工藝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
主要是由於元代泥料可塑性較強,可以拉得很薄,
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內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對下半部和圈足做簡單修整。
現代仿元青花
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頸都線條流暢,外型圓潤,不落刀痕。
現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還要修內壁,
因此,線條生硬,規整有餘,刀痕累累。
2、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窯燒的,而現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氣窯燒的,這兩種工藝不同,釉質的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也有所不同。
特別是釉中氣泡的形成過程上,它是不一樣的,
古代柴木窯燒的氣泡要顯得大小不一疏朗,氣泡明亮。
而現代氣窯燒的氣泡較細小大小相間,不透亮。
這只是相對而言,也不能排除現代造假者用柴木窯仿造的器物,還得在器形、紋飾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以致判斷
元景德鎮窯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
3、青花發色有濃艷、淡雅、青灰三種。
濃艷是用進口蘇泥勃青料,淡雅是進口料與國產料混合使用。
相當部分的青花燒成後有黑色斑點、且較深。
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料,而蘇麻離青料有一個特點,
就是高鐵低錳,青花深沉藍中帶點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綠。
元代使用的「蘇勃尼青」主要成分是氧化鈷兼有少量氧化鐵。
在高溫的作用下「蘇勃尼青」中的氧化鐵會在矽酸鹽液態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結晶斑點。
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不規則狀醬褐色斑點沉於釉下。
而現代絕大多數仿品,都只是在國產青花產中簡單地加入氧化鐵粉,
在高溫的作用下,這些氧化鐵會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結晶。
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礦渣狀斑點。
濃艷
元 青花雲龍趕珠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淡雅
元青花飛鳳麒麟紋盤
青灰
元 青花八卦紋筒形香爐
4、元青花大多為寬而較矮的圈足。
一般器底、器內蓋內不施釉,但大多數器內和器底見有釉斑。
元青花的罐瓶類的胎體多數是四段三接。
也有五段四接的。
接口分別在底部、腹部、頸部。
用泥漿粘接口,接合處有明顯凸起。
接處可見泥漿擠壓出的痕跡。
器內壁一般不施釉有的呈淺淡的火石紅色。
器底不施釉,稱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紅色斑,俗稱火石紅。
元代青花底部
大多數贗品器底的火石紅做成深橘紅,釉面稀薄,有過分暈散,畫意呆板等,只要多看,便能辨別。
現代仿元青花底部
5、元代器物多採用手工拉坯或脫坯成型工藝,
在瓶、罐等器物內壁往往會流下明顯的指紋和旋紋
如果在器物的內壁沒有發現指紋和旋紋就是採用現代注漿成型工藝生產的低檔仿品。
還有凡是了解景德鎮陶瓷製作工藝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兩類,
一類叫「條刀」,是用來修整器物內壁的;
一類叫「板刀」,是用來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
「板刀」的出現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歷史了,而「條刀」僅僅是在清代康熙年間才有的。
元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
換句話說,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內壁,
康熙中期以後的瓷器才開始修整內壁。
有些仿製者不了解這點,只是根據圖錄進行製作,經常畫蛇添足修整內壁。
所以看到元青花出現修正內壁那就是仿品。
現代仿元青花龍紋扁壺
6、瓷器釉面的平整度與施釉方法有直接關係。
由於元代青花瓷器是採用蘸釉、澆釉和刷釉工藝,
所以看上去釉質豐滿肥厚,但平整度欠缺。
特別是採用澆釉和刷釉工藝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淚痕」和「刷痕」現象。
元代青花局部
清代以後景德鎮普遍採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較前朝大有提高,
現代又採用電動空氣壓縮機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釉面過於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現代吹釉產品。
近代仿元青花局部圖
7、元青花紋飾繁密,層次較多,
通常說是「滿畫」,七至九層紋飾為常見,有時多達十幾層。
繪畫文飾突出佛教、道教文飾和中華民族歷史故事。
均是傳統的中國傳統紋飾。
至正型元青花大器的繪畫工藝和藝術風格不僅前無古人,而且後人難及其項背。
大氣、豪放、瀟洒、飄逸,顯示了畫師們非凡的功力。
可見元瓷畫工並非一般畫匠,其中不少是當時頂尖畫師,流落窯頭作畫。
留下了這種大氣龐然的不朽的作品。
元 青花松竹梅紋六方大罐
元青花因傳世少,因而身價很高,故市場上歷來贗品滿地。
看假容易看真難。
看假,只要抓住一條就可以作出明確結論;
看真卻要謹小慎微,面面俱到,儘量抓住每一個細節,
把所有可能出現疑點的地方都排除後,才能作出肯定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