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近在尚比亞的南盧安瓜國家公園,一頭大象和一隻鱷魚經過慘烈搏鬥紛紛喪生,而另一種動物卻成了戰鬥最後的得益者。
戰鬥現場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大象側躺在地面上,它的身下躺著一隻被壓扁了的鱷魚,人們已經很難分辨出鱷魚的模樣了,只能從長長的尾巴進行推測。二者可能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誰也沒有作出絲毫的退讓。
最先發現它們的是南盧安瓜國家公園的嚮導安德魯·姆萬紮(Andrew Mwanza),他表示自己當時被嚇壞了,在公園當嚮導多年,從沒見到過這樣慘烈的景象。根據對大象及鱷魚的初步檢查,動物園工作人員認為它們確實是因搏鬥而亡。
死去的鱷魚是一隻尼羅河鱷魚(Crocodylus niloticus),在盧安瓜河非常常見,成年的尼羅鱷魚體長可達6米,重約0.75噸。搏鬥中喪命的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在當地也很普遍,成年非洲象的重量約在2.25噸到6.35噸之間。
單從重量上對比,尼羅河鱷魚就不是非洲象的對手,因此,雖然尼羅河鱷魚經常會捕食過河或者在水邊喝水的非洲象,但是它們會避免攻擊健康的成年象,將目標瞄準受傷、生病的大象或者未成年的小象。
研究者試圖從大象及鱷魚的傷口還原出搏鬥時的場面,可以肯定的是這隻鱷魚是個未成年的個體,而那隻大象很可能在和鱷魚搏鬥前就已經受了傷。
正因為如此,年輕鱷魚才有膽量對比自己體型大得多的大象進行挑戰。鱷魚伏擊大象時,很可能瞄準了其傷口,想要一擊制敵或者占得先機,雖然大象受了傷無法全力戰鬥,但是還是給鱷魚製造了很大的麻煩。二者在你來我往的搏鬥中,大象最終精疲力竭地倒下,而恰好將鱷魚壓在了身下,鱷魚也因此喪了命。
大象和鱷魚的死亡並不意味著故事的結束,它們成為了鬣狗難得的豐盛晚餐。當人們發現這兩隻動物時,大象的頭和身體已經被鬣狗吞噬掉了一部分,鱷魚也只剩下了尾巴,而除了鬣狗,盤旋在空中的禿鷲也正期待著一頓飽餐。
你對非洲象大戰尼羅鱷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點贊、關注、轉發,支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