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娃都會說話了,為啥自家的只會咿咿呀呀?

2020-11-03     父母世界Parents

原標題:別人家娃都會說話了,為啥自家的只會咿咿呀呀?

「我的寶寶都快兩歲了,但是除了叫爸爸、媽媽,其他的話都不怎麼會說,跟他說話,他也都明白,可就是不張嘴,真是急死人!

「知足吧,我家的都兩歲多了,只會唧唧哼哼、咿咿呀呀,帶他帶得我心態爆炸。」

「我家的也是!我媽說這麼大的孩子早該什麼都會說了,讓我帶孩子去看看。」

......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早教越來越早?怎麼孩子說話卻越來越晚了呢?先別急著給寶寶扣上發育遲緩的帽子,也許寶寶不開口正是家長造成的。快來對照自查下,你家寶寶不說話是不是因為下面這樣的問題~

家裡的語言環境

家裡的語言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語言環境,包含「聽話」的環境以及「說話」的環境。 簡單或太複雜的環境,都不利於寶寶的語言學習。

尤其現在電子產品層出不窮,不少家長從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讓孩子看電視或者看視頻來學習語言,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想要寶寶開口說話,最好的辦法還是 多與寶寶進行溝通

家長要給寶寶 提供「聽話」的環境,讓寶寶理解說話的意思,平時應該時刻和寶寶進行交流,比如在給寶寶喂飯,換紙尿褲,洗澡時都可以隨時和寶寶對話,告訴寶寶媽媽在為你做什麼。可以放慢速度,讓寶寶聽清每一個詞語。在這個過程中,寶寶能夠學會模仿大人的語言和語音語調。

要多帶寶寶出行,在街邊看到的建築,物品,花草樹木等都可以告訴寶寶,例如看到地上的小花,可以指給寶寶,並告訴寶寶「小花」,每次看到都這樣做,經過多次 反覆,相信過不了多久,寶寶就會用小手指著小花,告訴你啦~

即使寶寶說錯了,家長也不要去嘲笑或者批評寶寶,此時重要的是讓寶寶多聽,多練,家長過於嚴厲,反而讓寶寶更加不敢張嘴。

家長要注意的是, 應該避免給孩子看視頻,看電視去學習語言,這不僅對於寶寶的視力發育不利,反而對學習語言也沒有過多的幫助,更要讓寶寶與人對話才是最關鍵的。

此外,也有很多家長擔心,家裡是隔代育兒,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也說著不同的方言,會不會對寶寶有一定的影響。對於這一點,其實家長不用擔心, 不要去刻意的阻止孩子接觸方言,「雙語」教育也能讓寶寶的語言變得豐富起來。

家長把寶寶照顧得過於周到

隔代育兒是現在大多數家庭的普遍現象,隔輩帶寶寶的老人,把孩子照顧得過於周到,寶寶有任何需求,比如要玩具,要零食等等, 還沒等自己開口,家人馬上滿足。久而久之,導致寶寶不願意開口。

寶寶內心OS:反正不說話,也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這時候,家人們要注意統一觀念,要讓寶寶自己練習多說, 當寶寶要東西的時候,家長可故作沒聽懂,或者「明知故問」,去反問寶寶的意思,讓寶寶去嘗試練習說話。

比如,寶寶想要「小狗玩具」,這時候家長可以裝作不懂寶寶的意思,反問寶寶「你想要什麼呀?」語氣放慢,不要催促或者呵斥寶寶,讓寶寶能夠自己慢慢的說出想要的物品。

口腔發育問題

除了環境因素的問題,家長也要注意孩子是否有關於口腔發育的問題,最為常見的就是兩種因素。

1.口腔肌肉鍛鍊不足

口腔肌肉的發育,會直接影響寶寶的發音。很多時候,家長認為寶寶牙齒尚未發育完善,給寶寶吃一些較為軟爛的食物,這反而不能起到鍛鍊口周肌的發育,從而影響語言的發育。 家長日常可以給寶寶吃一些需要啃咬有韌性的食物,比如啃玉米、可食用的牙膠等等。

另外,雙唇的力量是發音的重要關鍵, 平時可以多讓孩子練習吹氣,比如吹蠟燭、吹泡泡等等,利用一些有趣的小道具增加孩子練習的興趣,都能夠很好的鍛鍊寶寶 口腔肌肉發育。

2.寶寶是否有發音障礙的問題

除了口腔肌肉發育會影響發音,也要查看 是否有發音障礙的問題比如舌系帶過短。這一現象也是比較普遍的,舌系帶短可能影響到孩子吃奶。但在長大後,也會影響發音。

正常情況下,舌系帶的上端應該連接舌根,舌尖能夠很自如的伸出口腔外,但是有一些寶寶舌系帶天生不在舌根,而是靠近舌尖,這就是屬於舌系帶短。由於舌系帶短,舌頭上卷受限,就可能出現一些「大舌頭」的現象。舌系帶過短的寶寶,用力向前伸舌頭的時候,兩側舌頭會供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見的「W型舌」。這時候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另外,如果家人充分引導,家裡語言環境也建立的很好,但寶寶依然持續不發音,而且在和他對話的時候,與人沒有眼神或手勢的交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排查一些自閉等異常問題導致,進行全面評估和必要的早期干預。

撰文/張海婷

編輯、視覺/雅雅

點擊閱讀原文,直通會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8EtjHUBxV5JH8q_alMH.html












《Parents BEST》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