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吃法哪家強?中國西北排隊忙

還記得這隻拒絕剪毛的澳洲網紅綿羊嗎?聽說它前幾天去世了,羊羊這麼可愛,我不由流下熱淚,差點滴進面前的這碗羊湯里。

羊肉在中國人的飲食里有多重要呢?你就看「鮮」這個漢字,羊都占去了半壁江山!羊性情溫順、生存力超強,不僅渾身上下都是寶,還是人類餐桌忠實的好朋友,我們當然要不留餘力地吃掉它!不用有什麼負罪感!

而在我們的養羊大戶西北,這裡的羊可能有不只一百種的花式吃法。

新疆的羊肉恐怕是全國最有名的,肥嫩鮮美,更沒有內地羊肉的膻味。饢包肉、饢坑肉、手抓羊肉、羊肉封餅子、烤全羊、清燉羊肉、胡辣羊蹄、米腸子、納仁……就說羊肉串吧,早已經是宵夜一族的頭號選擇。

但對於新疆人來說,所謂的「羊肉串」,在當地都被叫做「烤肉」。

碼鹽稍腌,將腿部的嫩肉和尾部肥厚的羊油切塊,肥瘦相間著穿插到木釺或鐵釺上,烤出個外焦里嫩、濃郁入味。這時候,辣椒麵和孜然倒顯得不那麼重要。肉好就夠啊!

再說羊肉烤包子,那真是新疆的美味之一

這包子奇就奇在,是在饢坑裡烤制而成。將小號水缸的底部取掉,倒扣過來,在四周用土塊壘砌而成。把生包子貼在饢坑邊沿,添柴加火,十幾分鐘就能烤熟了。

這樣烤出來的包子,焦黃油亮、皮脆肉嫩。咬一口香脆的外皮,冒著熱氣的羊肉丁就混著油汁滾進嘴裡,滿口鮮香肥美、濃郁不膩。既脆、且軟、還韌,心甘情願被它俘虜!

寧夏當地的傳統美味,多用肉質緊實、脂肪分布均勻、膻味輕、蛋白質豐富、多汁鮮嫩的灘羊烹制。

把羊肉切大塊,投入開水,加花椒、八角、桂皮、橘皮乾等香料,燉煮到手提羊骨一抖即骨肉分離,這手抓羊肉就大功告成了!在寧夏當地流傳俗語:「吃灘羊只需蘸點鹽」,足以見其鮮美程度。

只見色澤白裡透紅、香氣四溢,熱氣騰騰中來上一口,不膩不膻,吃得酣暢淋漓,直教人不知今夕何夕。

蒙古的草原是上蒼恩賜的黃金牧場,這裡的羊肉質紋理更為緊湊、脂肪分布更加均衡,聽上去就鮮美誘人!

《舌尖上的中國2》里出現的「手把羊肉」是原汁原味的代表。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放佐料進行蒸煮。只加一小把鹽(或不加鹽,吃時蘸鹽),將肉煮至熟而不硬,入口鮮嫩,恰到好處。

之所以叫「手把羊肉」,是因吃肉時要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將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這種古老、質樸而獨特的原始吃肉方式,最讓人能感受到「本真」二字的意義所在。

泡饃是土生土長的陝西吃食。「吃貨學家」蘇軾曾為羊肉泡饃寫下詩句:「隴饌有熊貓,秦烹唯羊羹」(當時的四川吃滾滾?)。

羊肉泡饃在烹煮手法上極為講究,獨特的「神奇草藥包」會讓羊湯煮出來更為鮮美入味。在西安,實際上是羊肉「煮」饃,需要有事先煮好的羊湯,以及已經烙好的饃。

端上桌,一個廣口大碗里,盛著滿滿的饃。羊肉被片得很薄,肉爛湯濃,肥而不膩,上面撒著香蔥碎。另配一小碟辣醬和甜蒜,真真是頂級配置!

此時,還要懂得這羊肉泡饃「如何吃」。最忌諱的是在吃前用筷子在碗中來回攪動。「老陝」的吃法是,要從碗邊一點點「蠶食」,這樣可以一直吃出鮮味。

浸透了濃郁羊湯的泡饃,裹挾著鮮美誘人的味道。一勺入口,只感到一股子暖流從口腔鑽入胃裡,不禁感嘆一句,「 活過來了!」


你在西北吃過羊肉嗎?哪道菜是讓你念念不忘的?

文丨醬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vOvAm4BMH2_cNUgYG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