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象:「偽寡婦」、「留守婦男」數量大增,他們為啥不去打工?

2019-07-26     君清三農

傳統農民以種地為生,「臉朝黃土,背靠天」是日常最真實的寫照,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民們逐漸意識到,僅靠那點地,是永遠不可能發家致富的,一些人就萌發了進城找工作的想法,他們到城市後,開始著手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慢慢地,進城的農民越來越多,「農民工」一詞隨即就誕生了。

通過進城打工,農民們賺錢的方式多了起來,生活條件因此也逐步改善了,村子裡,基本上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只剩下些老弱病殘,實在是沒法進城,才不得已留在了村子裡。前些年農村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所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問題很突出。但最近兩年,卻變了,農村出現了一種怪象,不僅有老人和孩子留守,一些家庭婦女,甚至連大老爺們也呆在村子裡不出去了,他們被人們調侃為:「偽寡婦」、「留守婦男」,這是什麼情況?他們為啥不出去打工了?

「偽寡婦」

過去叫做留守婦女,因為丈夫常年不在家,所以才被戲稱為「偽寡婦」,其實她們並不是真的寡婦。這個稱呼背後,隱藏的是她們無盡的辛酸與難以訴說的委屈。要不是因為孩子還小,老人沒人照料,她們本可以跟著丈夫一起在城市裡打工。留守在村子裡的她們,實際上比在外邊的丈夫還要辛苦,地里的活,照顧一家老小的重任都壓在了她們的身上。

僅地里的農活就讓人有的受了,農村的農活是很累人的,打藥、除草、澆地等等,沒有一樣農活是輕鬆的。很多時候,把人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但還得硬坑著,自己要是倒下了,那孩子和老人找誰來照看,孩子上學,需要人管,老人生病了,需要人伺候。留守婦女的勞動強度是很大的,所以,她們的身體普遍都不是很好,腰疼腿疼,是常見的病症。

「留守婦男」

顧名思義,指的是留守下來的男人,作為一個男人,天天做飯,洗衣服,照顧老小,是很不容易的,他們的內心多多少少都是很憋屈的。男人有力氣,能夠從事的工作比女人多,但甘心留在家裡,讓妻子出去打工的男人,一般來說,妻子的賺錢能力比他們強,當然,也是出於對自己妻子的信任,畢竟,外面的花花世界,複雜,充滿著誘惑。當然,還有一些男的不出去打工賺錢,是因為身體生病等原因,沒有了勞動能力。

「留守婦男」,也是非常辛苦的。一個大老爺們誰不想出去賺錢,只是被生活所迫,沒有辦法了,才留守在家裡。夫妻二人,總得要有一個人留下來,承擔家中的大小事務,既然妻子能比自己多賺錢,那乾脆就讓她來賺錢養家吧,這沒啥丟人的。

農村出現了「留守婦男」這類群體,既是一種很無奈的現象,同時也說明社會越來越開放,農民的思想觀念都進步了。「偽寡婦」、「留守婦男」,他們的出現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很正常的一種現象,沒有必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

農村怪象:「偽寡婦」、「留守婦男」數量大增,他們為啥不去打工?小編就說這麼多,你還有要補充的嗎?你是如何看待這兩種現象的呢?歡迎留言,與大家一起交流你的想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tNeMWwB8g2yegNDWa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