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5歲的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節目途中暈倒的消息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儘管醫院對其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搶救,仍然無法挽回他的生命,事後節目組發表聲明稱,高以翔心源性猝死。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真的令人唏噓。猝死這個以前很少聽說的詞,現在卻成為年輕群體的高發病症。於是,不少人選擇保險來進行保障,但是不懂保險怕被坑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起「心源性猝死保險拒賠」案例,來揭示保險拒賠的秘密,同時也教大家一些防止保險拒賠的知識乾貨,希望能幫到大家!
1、案例詳情
盧某37歲,在深圳做網際網路運營工作,因為感覺身體大不如前,而且一家上下要養家,所以給自己買了兩份重疾保險附加意外險保障,保額分別為40萬元和30萬元,合計共70萬元。沒想到不到兩年意外就發生了。
2018年12月晚上,盧某在公司突然倒地不起,被同事緊急送往醫院,最後還是沒有救過來。警方《死亡證明書》鑑定確認:死亡原因為猝死。
當盧某的妻子找到保單向保險公司報案後,卻遭到保險公司的拒賠,理由是:這份保險不賠猝死。(案例來源:環球網)
2、為什麼猝死不能賠?
很多人不理解,不是也附加買了意外險嗎?怎麼現在人都死了卻不能理賠呢?
實際上,保險公司在接到保險理賠申請後,一看保單和死亡證明就發現了:這份保險賠不了。因為這份保險的重疾險和意外險都是不保障猝死的。最終是保險公司退還了保費10530元。
和很多人確認的猝死是一種意外的突然去世不同,實際上猝死是一種病態表現。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猝死定義:「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
簡單來說,就是猝死是一種身體的隱性疾病死亡,不是意外導致的死亡。比如有人正常過馬路,突然被車撞了就是意外;而如果有人跑步突然心臟難受暈倒死亡了,就是猝死。
那麼,難道猝死就沒有保險能保嗎?其實還是有的。
3、哪些保險能保障猝死?
因為很早以前猝死的情況比較少,所以設計保險時對於猝死相關的保障責任也不多。而不少人對於保險業是一知半解,跟著熟人直接就買了,卻沒有注意到保險合同的具體保障,哪些能保哪些不保?
對此,我特別請教了幾位醫學專家,整理了幾點醫學知識和保險建議分享給大家:
1、普通體檢查不出心臟問題
猝死,一般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大概是6個小時左右。目前公認的是發病1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源性猝死。為什麼這些人平時好好的,都查不出心臟其實有問題呢?
實際上,平常我們到醫院體檢,做的大多都是常規的心電圖,僅有10秒左右,有時捕捉不到,需要做動態心電圖才可以。
2、哪些保險保障猝死?
買保險一定要了解,這份保險保什麼不保什麼?
意外險:一般的意外險是不賠猝死的,但是部分意外險可以附加猝死責任,保費也就百元左右。
壽險:壽險保障的就是身故,所以無論是因疾病死亡,還是意外身故,突發猝死等,都在壽險的賠付範圍內。但它也是有免責條款的,比如犯罪、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的身故或傷殘是免賠的。
重疾險:重疾險只有附帶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會對猝死進行保障。而不帶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通常是不保障猝死風險的,一般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都貴很多。
建議,買一份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加上一份壽險,這樣更加實惠。
其實,保險買對了,一種就夠!但買錯了,就是一堆廢紙!那麼,我們如何讓一張保單,成為家庭最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