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有張醫保卡,平時看病、買藥都可以刷卡支付,非常方便。但是,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外借醫保卡最容易發生保險拒賠,你知道嗎?
保險賠不賠到底看什麼?還是有些細節我們要注意?
今天,我就通過「32歲男子患腫瘤,保險拒賠」的案例,看看保險公司拒賠的原因,還有保險獲得理賠的一些知識,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真實案例
珠海定居的趙某(化名)突然頭暈並摔倒在地,在家的妻子發現後緊急送往了附近的大醫院,經過深入檢查,醫生確診為「聽神經瘤」。「還好,是良性腦瘤,儘快安排手術吧。「
而妻子想到了自己曾經為老公買的兩份50萬保額的重疾險,在諮詢了當時的保險員之後,了解到現在情況符合保險合同中的「輕症」,可以獲得重疾保額20%的理賠,也就是20萬元,如下圖所示:
於是,趙某妻子就拿著材料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但是過了一個星期,保險理賠員給出的回覆是:拒絕理賠,僅退還保費800多元。
趙某明明是屬於「輕症」保障,怎麼就拒賠了呢?
2、案例分析
原來,事情另有蹊蹺。
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在調取趙某醫院病歷時,發現,趙某曾經在前年因頭部受傷住院,但是在購買保險時,卻沒有如實告知這個情況。
趙某妻子一下子懵了「我老公一直都好好的,如果住院我一定知道啊,這頭受傷住院是怎麼回事?」
最終,趙某想起前年時,他的大學同學來這邊找工作,結果不慎頭上被弄傷住院了一周,又因為他的醫保被暫停了,趙某就用自己的醫保來幫老同學辦的住院手續。所以,自己就留下了相關的醫療記錄,後面投保時也沒有想到這件事,結果現在理賠就出來問題。
本來,趙某如果如實告知情況,那麼重新安排體檢檢查一下,沒問題就能順利投保,而且後面理賠也不會有困難。
但是,現在事情已經發生,雖然趙某妻子百般解釋,但是理賠員也只能根據保險合同的條款,按未如實告知處理,解除保險合同,退還保費。
3、知識科普,如何理賠?
我和不少粉絲聊過,大家關注理賠主要是希望自己購買的保險,是一個真正在出事時有保障的產品,畢竟誰也不想交了十幾年保費,最後出了事卻是拒賠的結果。
最近,我寫了不少保險案例,而我也根據《中國法院年度案例:保險糾紛》總結出了幾條最常見的保險公司拒賠原因,分享給大家:
1,投保時存在不如實告知
每一份保險都有一定的門檻,而能不能購買,就通過客戶和保險員之間的「告知詢問」了完成。如果客戶沒有如實告知自己情況,或保險誤導或遺漏詢問,往往會影響後面理賠。
一般來講,意外險對於投保人的職業有要求,對高危行業人員有限制;而醫療險、重疾險等健康險對於投保人身體健康情況有要求,對於近兩年是否住院,是否有高血壓等慢性病等會詢問具體情況。
2,理賠的原因不屬於保險責任或為除外責任項
保險責任,就是保險的保障內容,保什麼都寫在合同的這裡,建議自己看清白紙黑字,保險員口頭說的不一定是對的。而「除外責任」就是這份保險不保的內容,比如酒駕、無證駕駛等情況導致的意外事故,保險公司當然不會理賠。
3,保險等待期內出險
一般情況下,重大疾病保險的等待期為90-180天(具體看保險產品),醫療險的等待期為30天。等待期一般是從合同生效日或復效日算起,而如果是一年期的保險產品,後面繼續續保,這個等待期只在第一年有。
擔心保險有問題,不知保險應該如何買,才能真正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