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號,全國將開展"一盔一帶"守護行動,"盔"指的是頭盔,"帶"指的是安全帶。屆時,全國交警將統一開展行動,嚴查不戴頭盔、不帶安全帶的行為。將於今年 7 月 1 日起實施的《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也規定,駕乘電動自行車必須佩戴頭盔,如果沒有佩戴,將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
5月15號晚上,市民張先生在網上一家專賣店購買了兩款頭盔,價格分別是118元和87元。今天上午,這兩款頭盔已悄然漲價。118元的頭盔漲到了158元,87元的頭盔漲到了149元。
徐視融媒記者查看多家店鋪,不少商家都表示,由於供貨緊張,無法確定具體發貨時間。而某知名品牌電動車旗下的頭盔已經處於斷貨狀態。
如今,「一盔一帶」大行動全國啟動,緩衝過渡期只剩15天。巨大的市場缺口,頭盔遭遇瘋搶,先打款再下單,一個月之後都拿不到貨!頭盔,一天幾個價!
熔噴布、口罩等先例告訴我們,機會與危機並存,高利潤的背後是高風險!頭盔也不例外!
01
蜂擁而上的頭盔小作坊
市場缺口很快飽和
不得不承認,中國很多小老闆的市場敏銳度極高,這或許是商人逐利的本性吧!其實頭盔的技術門檻很低,開模速度很快,一大批無資質的小作坊蜂擁而上。不可否認,交警上街就看你有沒有戴頭盔,他也不知道質量達標與否,因此這些小作坊生產的劣質頭盔短期內會填補了市場空缺,從供不應求到供大於求,電動車觀察員認為,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02
囤貨居奇炒價格
有價無市之後價格暴跌
不得不承認,最近頭盔是缺貨的。於是頭盔行業出現了囤貨居奇,投機倒把的現象。很多劣質頭盔被炒到了5-10倍的價格,甚至自行車頭盔、建築工地用的安全帽都被搶購一空,這是社會混亂的前奏。但是參照第一條,如果大量中小型工廠上馬之後,頭盔這一耐用消費品將在供大於求之後價格暴跌,這不是電動車觀察員說的,是市場規律使然。
03
警惕頭盔詐騙
有人利用訂貨周期玩失蹤
目前各大微信群,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哪裡可以買到頭盔,由於很多人想採購頭盔,又出現了一小部分詐騙坑人的不法分子。他們沒貨但是故意製造恐慌,讓你先打款交定金,一個月之後發貨,到頭來你的預付款也是打了水漂。這樣的現象在一兩個月之前口罩行業同樣上演過。
04
頭盔標準模糊
規範化管理後的倒閉潮
目前,關於頭盔的管理有《關於發布摩托車乘員頭盔、家用和類似用途設備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公告》和《摩托車乘員頭盔GB811-2010》,這對於電動自行車頭盔是有參考和約束的,電動車觀察員認為,在明確了電動車頭盔管理標準和制度之後,頭盔廠的倒閉潮也就來了!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頭盔是安全的,是價位越貴質量越好嗎?採訪中,不少市民有些迷茫。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只有《摩托車乘員頭盔》國家標準,並未出台電動車乘員頭盔國家標準。
去年,頭盔生產企業較為集中的浙江樂清市頭盔行業協會制定了《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團體標準》,規定了頭盔由殼體、緩衝層、佩戴裝置等組成,採用質地堅韌、耐用的全新ABS材料,頭盔質量(含附件)不大於800g等標準內容,但這一標準也只是地方行業團體標準,最終是否被納入到國家標準中,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ABS材料
不過,可以明確的是,市民在選購電動車頭盔時,儘量選擇大廠產品,同時也要看其做工是否精細,用料是否堅韌、耐用,最好購買價格稍高一點的優質頭盔,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安全出行增加更多的保障。
針對以上情況,電動車觀察員建議大家,不要經銷不達標的頭盔,不要經銷十幾元的低質頭盔,不要盲目給陌生人打款,不要拚命壓貨囤貨,風險很大。
如果說電動車上牌是一種「規則之約束」,現在讓大家佩戴頭盔,則是要一種「習慣之養成」。建議先從快遞、外賣「騎手」等重點人群出發,比如督促企業在「騎手」使用的APP里增加「裝備抽查」功能,要求他們佩戴好安全頭盔並拍照上傳審核,對未佩戴頭盔的騎手限制跑單。也可以用一些吸引眼球的好辦法,比如聯合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推廣「買電動自行車送頭盔」「買保險送頭盔」等模式,就像南京交警發起了「說出你與頭盔的故事免費贈頭盔」徵集活動,總之別讓「頭盔漲價」之類的風聲消解了政策善意。
天兒越來越熱,大家都盼著能儘快摘下口罩,現在又得戴上頭盔,有的人可能覺得買起來費錢、戴起來麻煩,因此還得加強宣傳引導,再加一劑「生命之拷問」,因為頭盔是騎行過程保護我們個人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則社會新聞,一個孕婦騎電動車被捲入公交車底,被救出連稱頭盔救了她的命,那頭盔上還寫著兩行歪歪扭扭的字,「我愛你,老婆。」正是因為足夠的安全意識,以及這份滿滿的愛意,保護了妻子的生命,也守護了一個家庭的完整。
不過,「知道了」始終無法和「做到了」畫等號,一項公共政策要想平穩開局,還需要剛柔並濟。柔呢,就是要循序漸進,給公眾留出適應時間。省交警總隊有關人士也表示,目前我省對騎乘人員不戴頭盔行為,以糾正、教育為主。剛呢,就是推進過程中要一鼓作氣、果斷堅決,不能在反覆猶疑中消磨公眾參與的熱情,據悉江蘇已將駕乘電動車戴頭盔入法。如此「軟硬兼施」,便能助推養成安全習慣,逐漸讓佩戴安全頭盔成為自覺行為。
文章來源:賢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