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皇姑小眾旅遊景點,不僅有古城文化,還有藝術氣息

2020-08-27     旅遊之後

原標題:瀋陽皇姑小眾旅遊景點,不僅有古城文化,還有藝術氣息

在瀋陽皇姑區有幾個小眾旅遊景點,還是值得一看的,北塔碑林前有山門,中有天王殿,後有大雄寶毀,集歷史與藝術書法價值於—身;北塔護國法輪寺,他是清初瀋陽東西南北四塔寺中,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還有明清帝陵寶城和方城之間有一小院稱月牙城,俗稱「啞巴院」,也很有歷史韻味。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
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北塔碑林

北塔碑林建於1987年,免費開放,是瀋陽地區明清及民國時期石刻的薈萃,有從遼瀋地區收集來的石碑100多通,記述著古城文化的歷史沿革、地理、風貌、城市建制和風土人情,是瀋陽的佛教文化傳播地,這裡現在叫護國法寺了。整個景點有內容豐富的陳列展出。

碑林位於北塔法輪寺後院,由於年代久遠,多數已殘缺不全且碑文也已模糊不清!從可見的少許碑文可見,多為清代初期天聰年間和康乾盛世時期的墓碑。法輪寺後面是碑林博物館,據說是國內第二大碑林,雖然不懂碑林文化有點遺憾,但是看看那些漂亮的花紋、造型、書法也不錯,很有文化氣息。整個博物館面積不是特別大,如果走馬觀花的看看,半個小時可以看完。然後可以在公園裡面逛逛,博物館的外面可以停車。

北塔法輪寺

北塔護國法輪寺建於公元1643年,當時北塔法輪寺的名稱叫「護國法輪寺」,因其地處盛京城北,故俗稱「北塔法輪寺」。塔中現展出有盛京圖等圖片資料和瀋陽古城沙盤模型,並辟有記載著瀋陽歷史的石刻碑林。寺廟雖小,卻內藏大氣磅礴之塔。也許你會認為作為景點倒談不上,但是空閒之餘,來逛逛,內心卻能平靜不少。

這是一個很安靜的寺廟,適合周末去散心,這裡不僅是藏傳佛教的聖地、是學習藏文宣講教義的學堂,也是人民休閒場所。古寺傳香,梵音悠悠,不乏虔誠信眾頂禮膜拜;隱匿鬧市,庭前古樹更顯悠遠,到瀋陽旅遊的話,這個地方值得走一走,這個寺廟的建築很有特色,算是瀋陽四塔中最漂亮的一座塔。據說,晚上周圍都是熱鬧的廣場舞,但是寺內很清靜!

月牙城

北陵地宮的地面建築,清昭陵月牙城在大明樓後,因其南面凹進,形如一彎新月,所以叫月牙城,尤其是登上地宮上面建立的明樓向下看更清楚。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有詩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牙有悲傷離散之意,修個月牙城,象徵人缺,以表示對皇帝的哀悼。據說裡面的機關十分厲害,到現在都搞不清楚機關的情況。

在皇帝陵方城和寶頂之間,院的北邊就是月牙城,你也可以認為它就是一道牆,但是它是很漂亮的一段牆,和周圍環境相得益彰。月牙城是明清陵墓的標配,主要看點是正面的琉璃影壁,也就是月牙城北牆正中是琉璃照壁,照壁上有13朵牡丹花,枝葉繁茂,給這座高大空曠的月牙城增添了幾分生氣。

月牙城是陵寢建築布局中方城與寶城中間出現的一個特殊空間,利用兩側蹬道上下方城和寶城,北牆正中有彩色琉璃照壁,也有人把它比作小院;月牙城上一圈的道路是由外向內傾斜的,走在上面會感覺非常的特別,四周被高大的古榆樹所環繞,在上面走儘量少拍照,遊覽時要懷著對已逝帝王的虔誠之心。

對於旅遊,人們似乎總能想到去南方旅遊,不可否認的是南方的景區要比北方多一些。但這就很容易造成遊客扎堆的現象,其實往往最能俘獲人心的景點大都是一些小眾景點,因為這些地方不僅景色迷人,更重要的是能帶給人很好的旅行體驗。然而在偌大的瀋陽城,存在著很多小眾景點,每一處都充滿著驚喜,今天僅僅是分享了皇姑區的一部分。

今天小旅就給大家先分享到這裡,如果還有其他不一樣的看法請大家在評論區說出來,我會很認真的回覆你們,再次感謝那些喜歡小旅文章的小夥伴,小旅會繼續努力給大家分享更優質的旅行作品,下一期將帶大家走進更神奇的地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_vKMHQBd8y1i3sJ_Vq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