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盧灣人都吃過=
開在黃陂南路的這家麵店,是紅了幾十年的初代「網紅」。雖然店面不大,但是每天都門庭若市!幾乎每個「老盧灣人」都吃過。
=何師傅是誰=
大時代美食麵館的名字雖然霸氣,還有老滄浪亭做前綴,但何師傅並不是什麼國際大廚,只是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上海人罷了。
何師傅曾先後在國營滄浪亭、江夏點心店工作,後來另立門戶,開了大時代。「面痴」們口口相傳,送「老滄浪亭何師傅主理」招牌,店名一直延續至今。
=張嘉譯吃完還要打包=
看過《蝸居》的人應該都記得這個片段,海藻帶宋思明去吃面,開始宋思明還有幾分嫌棄,吃了一口黃魚面之後,立馬真香。
這家店就是大時代,張嘉譯在劇中吃完,還打包了一份。
仔細看看,何師傅的妹妹的站位,這麼多年都沒變過呢!
雖然有固定菜單,但還是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要求加料。不過尖峰時段下單,可要講清楚自己要什麼,阿姨們忙到起飛才沒有耐心等你磨嘰呢!
=老客才懂的稻草面=
稻草面是從老客那裡「偷學」來的行話,「稻草」是說它家用的蔥,炸到焦脆,形如稻草。用稻草面形容蔥油麵真是可愛又生動。
=魚香肉絲麵=
魚香肉絲點的是湯麵,帶著酸甜氣上來,排了半天的我早就餓到極點!哪受得住這種撩撥?
澆頭的魚香肉絲骨子裡就是上海口味,帶著深深的醬油色澤,入口也是偏甜,上海胃在這碗面里得到滿足!
=濃縮了煙火味的鱔絲面=
鱔絲面上桌,忍不住學著王境澤說了句:「真香!」
鱔絲和炸好的蔥一起裹了層勾芡,加在蔥油麵上,鱔絲鹹淡剛剛好,還帶著蔥油的香,面也很入味。
拌拌勻再吃,帶有幾分大鍋爆炒後的煙火氣。
真的很久沒有吃到這種帶有鍋氣的面了!早已等得飢腸轆轆,幾筷子就吃完一份。
=重口味摯愛大腸面=
據說只有真正的吃貨,才能懂得大腸的美味,這次在大時代挑戰了一下大腸面。上桌自帶迷人香氣,大腸的量給得很足,耙中有彈!
面里的大腸處理得蠻幹凈的,但還是保持了自身的味道,略帶臭氣,拒人千里又欲說還休,撩人技術很有一套!
=拌面必備流心荷包蛋=
真正的老饕吃拌面,必須要點一個荷包蛋,拌前戳破,讓黃流出來裹住面,人均百元brunch里的溫泉蛋都沒它好吃!
=經典小吃炸豬排=
不管是在大時代吃什麼,一定要點的就是炸豬排,這算是一種存在於老客心裡的「隱藏菜單」吧。
店裡的阿姨們早早就將豬排敲松,裹上麵包糠備在一邊。現點現炸,保證每個人都能吃到又熱又酥脆的炸豬排。
扁扁的炸豬排,外酥里嫩。還有泰康牌辣醬的「黃buff」加持,美味升級不少!
=爆魚=
大時代的爆魚,稱得上是腰纏萬貫揮金如土!比爆魚店的還要大!表面爆得脆脆的,裡面是魚肉特有的嫩。
稍等,可別急著吃!盤底的那一點點汁水是精華部分,最好魚皮也要浸透汁水!彈彈脆脆,愛了!
=澆頭,可現做可單點=
大時代的澆頭也都是每份現炒,還可以和蔥油麵自由搭配。每天一大早,就準備好需要的食材,洗菜、切菜、敲豬排……忙完這些早高峰也就開始了。
=點擊率三巨頭=
這三款是尖峰時段點單最多的三款澆頭,分開單點,再來蔥油拌面,毫不吝嗇地倒入碗中,吃起來真的美滋滋!
=辣醬澆頭=
哎,也就只有上海的辣,最虛張聲勢。看著紅油滿鍋,其實根本不辣,裡面是勾了芡的土豆和豆乾,味道其實不辣,還有點偏甜,是地道的老上海口味。
=辣肉澆頭=
雖然辣肉澆頭的味道和辣醬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就憑藉肉丁的大小,閉眼都能用嘴和別人家的區分開,絕對能滿足各位食肉星人。
=雪菜澆頭=
雪菜這個東西簡直就是江浙滬地區的標配,加一份雪菜澆頭,這面瞬間豐富多彩起來,湯麵拌面,樣樣百搭!
一到飯點,大時代里外都擠滿了人,稍微遲幾步就要排隊。好在大時代翻台快,發個呆的時間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面。
=6個阿姨掌店=
雖然我們去的那天,何師傅不在,但是看著店裡阿姨們忙碌的身影,憑空有種充實安心的感覺。
炒澆頭、炒麵、備菜、出餐、招呼客人、收拾桌子,6個阿姨分工明確,井然有序,雖然店裡人多,但是翻台率超高。
=定製的面=
大時代的面總是入味的,總是和澆頭相得益彰。因為每份面都用了心,配好料之後找工廠加工,自然與別家不同。
=每碗2兩謝絕喝酒=
中午來大時代美食麵館吃飯的,無外乎是新天地的上班族們。冒著冬天的冷風來吃一碗熱騰騰的面,囫圇但真誠地吃下幾口,暖到想脫衣服。
大時代所在的這一小段路,其實有幾分蕭條的景象,對面的房子即將拆遷。過了高峰,食客離去,狹小的店面突然變得寬敞不少。
對匆匆吃完面離開的上班族來說,這碗面,是普通的一餐。對大時代、老何和店裡的阿姨們來說,是他們的每一餐。幾十年做至今日,用心做好每一碗面,每一份澆頭,這或許就是大時代的堅守吧。
每年都有很多老店離開我們
但不管怎麼樣
希望至少到明年的今天
還能到大時代吃一碗面
大時代美食麵館
大時代美食麵館
人均:20元/人
地址:黃陂南路618號
交通:13號線新天地站2號口
編輯 / 培根卷
攝影 /半世紀少年
設計 / jin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