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省兩會期間,省委書記于偉國到南平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南平要在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上下更大功夫。本報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專欄,刊發記者發自一線的報道,講述生動的脫貧故事,反映我市幹部群眾迎難而上篤定前行,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的實際行動、創新實踐。
「冬天蜜蜂大多休眠,儘量不要去打擾它們,一般一周查看一次就行……」14日,鄭全富與妻子來到位於順昌縣洋墩鄉洋坑村的蜂場查看蜜蜂的生長情況,一路上,跟記者說起有關養蜂的小知識,很是興奮,儼然一位「土專家」,可在十多年前他卻是連一箱蜜蜂都養不好的「菜鳥」。
鄭全富是土生土長的洋坑人,2003年,他開始嘗試養蜂,卻一直摸不著「門道」。「從鄭坊鄉榜山城村到仁壽鎮桂溪村,我請教過縣裡很多養蜂師傅,但就是養不好。」鄭全富說,「第一次養蜂時,我將家裡種的毛竹全賣了,買了幾箱蜂種,結果全死了。後來,斷斷續續的養蜂,一年也就賺兩三千元。」
2014年,鄭全富遭遇車禍,顱腦、胸肋骨等部位受傷嚴重,醫藥費花了十多萬元,而當時第二個孩子剛出生。「我母親有老年痴呆,岳母和大舅子有智力障礙,一家七口人全指望我,可我坐在輪椅上,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從事體力勞動,經濟來源成了問題。」鄭全富說。
即便如此,鄭全富也沒有放棄。2016年,順昌縣打響脫貧攻堅戰,實施產業扶貧、搬遷扶貧等精準脫貧措施及「234」一對一掛鉤幫扶機制。因傷致貧成為國定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鄭全富對來到家中幫扶的工作人員提出了一個請求:到福建農林大學蜂學院學習養蜂。「我對這個國內有名的蜂學院早有耳聞,真的很感謝縣委縣政府,讓我有機會去向專家學養蜂。」鄭全富告訴記者,在「雨露計劃」的幫扶下,他如願前往福建農林大學蜂學院進修,此後他每年都會去兩三趟,向學院裡的教授請教。
系統專業的知識和多年養蜂的經驗,讓鄭全富收穫了更多的蜂蜜,也逐漸培育出自家的蜂種。「去年,我家的蜂種賣了500箱,每箱平均400元左右,好的一箱能賣到600多元。我前幾天還接到建甌蜂農的訂單,說讓我今年預留幾箱給他們。」鄭全富樂呵呵地說,「現在我有3個養蜂場,養800箱不成問題。」
依靠科學養蜂,鄭全富實現了脫貧,並逐漸成為順昌的養蜂大戶和致富帶頭人之一,他帶著30多戶貧困戶養蜂,積極參與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順昌養蜂協會的籌建工作。養蜂協會成立後,他擔任理事長,為養蜂貧困戶與福建農林大學的專家牽線搭橋。此外,他組建微信群,跟蹤指導貧困戶養蜂,為他們答疑解惑。去年12月,鄭全富成立「手牽手互助養蜂農民合作社」,旨在帶動當地貧困戶用科學手段養蜂,收穫更多「甜蜜」和幸福。
嚴嵐 吳啟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UOFv28BjYh_GJGVet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