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焊前準備
焊接前必須將坡口及兩側50mm範圍內的油污、鏽蝕、塗料附著物、塵埃等清理乾淨。
1)焊前清理
碳鋼焊件清理的方法包括機械清理和化學清理。機械清理方法有砂紙打磨、鋼絲刷打磨、噴砂或噴丸處理;化學清理方法有酸洗(氫氟酸、硝酸)和鹼洗。
不鏽鋼、銅或青銅焊件清理的方法是擦去其污跡,用鋼絲刷打磨掉氧化膜。
對鋁焊件除用機械清理方法外,主要採用化學處理方法。
2)墊板及胎具
在進行薄板對接焊時。反面需加墊板,以利反面成形,墊板的槽深2mm,寬10mm,材質以銅為最佳。為了防止焊接變形,需用壓板固定強制控制焊接變形。
3)點固焊
正式焊接之前, 工件要進行點固焊。
點固焊的要領是焊肉儘可能不要高,而且要考慮點固的間隔,以防止焊接過程中由於熱膨脹造成的變形。
點固間隔依工件的板厚而定,板厚為0.5-0.8mm時,點固的同隔在20mm左右,板厚為1.0-2.0mm時,點固的同隔為50-100mm,板厚在2mm以上時,點固的間隔在200mm左右。
2
(2)操作要點
焊槍角度
a.焊槍,焊絲與工件的夾角如圖3-15所示,焊槍角度過大、焊縫容易不直、跑側。焊槍與反焊接方向間夾角為70°-85°,焊絲與焊接方向間夾角為10°~15°。
b.焊接電流及鎢極伸出長度焊接電流最好比其他形狀坡口調整得略低點。鎢極伸出噴嘴的長度一般為4-6mm.鎢極與工件的距離一般保持2~3mm.噴嘴與工件距離≤10mm。
c.焊接操作
焊接時應有節奏地填充焊絲。焊接結束時,應對弧坑進行處理,方法是用間隔電弧(弧坑電流)對終端部(弧坑)進行堆焊,如圖3-16所示。
3
(3)立焊的操作要點
焊接時由於熔滴的重力作用,熔滴或熔化的金屬會向下流動,故應注意兩縫(或坡口)兩側的咬邊。另外,由於焊縫的外觀容易形成凸形,因此焊接時應注意熔池的大小。
焊接時焊槍與工件(或焊接方向的相反方向)間夾角為70°~80°;焊絲與工件(或焊接方向)間夾角為20°~30°,如圖3-17所示。焊接時一般選用由下而上的旋轉運條法。
角焊縫進行立焊時,焊槍與工件(焊接方向的反方向)間的夾角為60°~70°,焊絲與工件(焊接方向)間的夾角為30°~ 40°,如圖3-18所示。
焊接過程中,中斷需重新起焊時,起弧位置應在原弧坑的後方(焊接方向反方向) 10-15mm處, 如圖3-19所示。
4
(4)氬弧焊時對焊接部位的保護方法
為減少焊接部位的氧化,以及保證對焊縫根部焊接的保護,必須擴大焊槍側及母材側的氬氣保護範圍。尤其是焊接鈦合金材料時,對氬氣保護要求最嚴。鈦合金在高溫時是種特別活性的材料, 在大氣中溫度達450℃時就容易被氧化,所以對鈦合金的焊接部位應使用氬氣或氮氣進行保護,保護範圍應是其他材料的3倍以上。
噴嘴的保護方法有噴嘴內帶氣體透鏡屏法和噴嘴外附加鋼絲絨充氣法兩種。
母材側的保護方法有充氣胎具法和管道內部充氣法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