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希望你未來的人生是自由的

2019-05-23     餐飲朋友圈



第一章

親愛的寶貝:

此刻,你和弟弟還有媽媽都睡著了,我開始寫文章,我喜歡深夜寫點文字。

哥哥,在老師、同學、叔叔阿姨們的眼裡,你是一個特別愛閱讀,特別乖的孩子。

而在爸爸的眼裡,你是天堂及地獄並存。

作為已經升級為哥哥的你,已經8歲了,很快就要三年級了,到了所謂的第二個逆反期,俗語所說的「人嫌狗不待見」的年齡。不再像小時候那麼事事都聽爸媽的話,主意很多,精力旺盛,好奇心強,自尊心也強,希望得到肯定。

和很多父子一樣,我們之間也經常是鬥智斗勇、相愛相殺,上一秒父慈子孝,下一秒雞飛狗跳。但即便如此,爸爸依然要說,你是個很棒的好孩子。


爸爸很愛你。

即使不怎麼棒,爸爸、媽媽依然很愛你。

因為你是我的寶貝,是我生命的延續,是我和你媽媽相愛的見證。是你,讓我在2011年開始,有了一個嶄新的身份:父親。因為你,我的一顆心變得更加堅定,也更加堅強。

正是因為爸爸很愛你,所以在你懈怠的時候,在你制定了學習計劃而不想完成的時候,爸爸會督促你。這讓你可能會不愉快、不舒服,從而有小小的抗拒,甚至帶著情緒。

但是,爸爸依然會這麼做。會改變策略,改進溝通方法,但最終依然會這麼做。

因為,爸爸不能只憑著本能去愛你,還要對你的人生負責。

在你是一棵幼苗的時候,讓你照耀足夠的陽光,也面對相應的風雨,修枝剪葉,去蟲加肥,最終,成為一棵茁壯大樹。

爸爸希望你的未來的人生是自由的……




第二章

自由是對人生的徹悟,必須經過足夠多的人生閱歷,還需要有足夠的分析和判斷力來總結這些閱歷,從中得到感悟。人們常常說沒有絕對的自由。所以,真正的自由是知足,捨得。這不是消極的人生態度,並不是告訴我們不應該去追求。人生如列車,不可能總是停止不前,也不可能總是快速奔駛,中間的車站就是給你休息的地方。在一個階段,總要捨得,才能享受到自由,然後才能得到。

龍應台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無論是田間撒汗,還是職場拼殺,無論是天涯行走,還是家裡帶娃,只是因為自己情願,而非被迫無奈、別無選擇。

我親愛的孩子,希望你將來能夠選擇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選擇。


第三章

但是孩子,你知道嗎,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對的,沒有憑空而降的、無緣無故的自由。

你要知道,很多牛叉閃閃的人,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默默用功。




第四章

人生就像一堂課,缺了哪課補哪課。

在你該學習、用功的時候不用功,等將來到了社會上發覺知識和能力不夠用了再去補,你知道那補得有多難。

雖然說學習是一項終生的事情,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但是生活很現實,在等米下鍋的時候才想起種稻子,總歸是有些被動。

因此,不如從現在就開始,努力、堅持和自律。玩就玩得痛快,學就學得踏實。

這個學習不僅包括上學和課本知識的學習,其它如樂器、書法、繪畫等等,同樣都需要刻苦努力、用心堅持。

比如你說喜歡英語、天文地理,如果都不好好學習,不具備最基本的專業素養,只是隨便撥拉幾個單詞、幾個地名,幾個氣象知識,又怎麼好意思對著你心愛的科目說:我喜歡你。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有兩種觀點。

一是,應該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不必要求那麼多,孩子快樂就好;還有一種觀點是,教育從來就不是快樂的。

兩種觀點看似截然相反,潛台詞卻恰恰一致:即都認為學習=不快樂。

我不這麼認為。

首先,快樂教育不等於育兒偷懶和放任不管,家長應對孩子負有引導和管理的責任。

孩子還小不懂事,總想著玩、想著舒服,這很正常。但如果家長聽之任之,在他該學習成長的時候不拉他一把,最終長大了一事無成,這是家長失職。


孩子長大後在社會上四處碰壁、生活艱難,他絕不會因為小時候家長讓他天天玩而心懷感激,相反,他會怨你。

其次,學習也不一定全是苦差。

在我看來,閱讀本身、攻克難題的成就感、好的學習方法的有效應用、理想的成績,都能帶來快樂。

這種自我成長、自我突破所帶來的快樂,比單純的玩耍、看電視、做遊戲帶來的快樂,更為深刻。




最後

而作為一個爸爸,我能做的是:

足夠的愛和接納與包容;

自己不斷學習進步,並且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在孩子成長爬坡的必要時刻,及時推一把。

親愛的孩子,爸爸寫的這些,可能你有的能理解,有的不能理解。但是沒有關係,你會慢慢長大,時間是最好的答案。

爸爸相信你,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永遠愛你的:超人老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FURg2wBvvf6VcSZf5X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