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新規下的理財風險防範

2019-10-18     第一財經廣播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網信辦共同啟動2019年「金融知識普及月,金融知識進萬家,爭做理性投資者,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

本次活動具體涵蓋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普及金融基礎知識,弘揚金融正能量;二是開展保險知識普及教育,倡導誠信保險理念;三是開展私募基金專項教育活動,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四是防範非法金融活動,及時進行風險提示;五是數字化開展金融教育,提升普及活動有效性;六是爭做金融好網民,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我們今天的話題將圍繞「金融知識普及月」的主題內容以及「資產新規下的理財轉型」展開。

嘉賓:上海銀行業金融知識輔導志願講師 王穎

Q:近年來,伴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國移動支付業務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移動支付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體驗,但在「便捷」背後,仍存在諸多風險制約因素。能和我們介紹下有哪些風險或安全問題嗎?

A:移動支付,確實涵蓋了我們生活的多種領域,公交地鐵、餐飲、超市便利店、公共繳費、自助售貨機、校園、醫療健康、交通罰款等,我們在使用的同時,很少會關注或者思考其中的風險隱患,那麼藉此機會,我和大家總結梳理一下可能會遇到的情況,以便大家在日後的使用中能警惕這些風險隱患。

首先是傳統業務帶來的風險。手機終端固有的業務包含簡訊、彩信、語音等。在用戶利用簡訊、彩信方式完成信息傳遞和移動支付時,黑客可能會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竊取其中的關鍵信息。同時,不法分子仍利用詐騙電話和群發簡訊誘騙用戶,達到騙取用戶錢財的目的。

舉兩個簡訊詐騙的例子:「李某某,您家庭使用電費總結,請您儘快到營業廳繳納電費,家庭電費統計下載查詢點擊連接*******」;「根據網絡刑法明文規定,嚴厲打擊網絡詐騙!由於您的微信帳戶尚未二次實名認證,即將凍結帳號,請點擊下面連結重新認證:*******」。這些連結就是通訊軟體中的木馬連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業務帶來的風險。

其次,是移動終端丟失帶來的安全風險。移動設備特有的威脅就是容易丟失和被竊,無論是個人原因或者是被盜竊,丟失意味著拿到移動設備的人就可以進行移動支付、訪問內部網絡和文件系統等,給用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三,是移動作業系統及app應用軟體的漏洞帶來的安全風險。目前,市場上出現大量能夠實現移動支付的App,在實現移動支付基礎業務功能的同時,均在App中增加各類金融服務,包括網際網路貨幣市場基金、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P2P借貸、眾籌等,部分甚至是非規範、處於灰色地帶的投融資產品。

最後,是二維碼支付的安全風險。現在「掃一掃」成了不少人的習慣,殊不知這個動作背後也隱藏著大風險。不法分子可以將木馬病毒、釣魚網站連結或者木馬病毒偽裝成二維碼,誘導他人掃描,竊取支付敏感信息;同時商戶二維碼也容易被篡改和編造。

可以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李女士經營一家網店,前不久,一位買家在準備支付時,希望李女士通過掃描二維碼方式進行結算。李女士為得到對方「好評」,便用手機掃描了對方發來的二維碼,隨後出現一個連結網址,點擊後很久也沒顯示成功,且手機變慢。李女士立即用電腦登錄支付寶,發現銀行卡上的9萬元已被轉走。這是典型的木馬病毒二維碼詐騙。

Q:確實,現在移動支付非常方便,出門不用帶一張鈔票,只要揣著手機,就可以到處吃喝玩樂,移動支付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隱藏著各種風險,那麼面對諸多安全隱患,我們該如何看好自己的「手機錢袋子」呢?

A:移動支付要安全,自身保護是關鍵。

首先,從手機設備來說,定期對手機進行清理有助於發現異常軟體。這裡特彆強調一下手機丟失的情況如何應對,應立即致電運營商,掛失、凍結SIM卡,及時到運營商網點補辦手機卡(移動、聯通、電信)。然後凍結微信http://110.qq.com)、支付寶(95188)和手機銀行帳戶,手機銀行帳戶凍結通過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或到網點辦理,雲閃付掛失同此方法。

其次,從信息、密碼保護方面來說,手機要設置鎖屏密碼;支付軟體不要設置自動登錄,取消記住用戶名的設置;設置支付密碼最好不要用自己的生日、手機號碼,比較容易被破解;最好還設定消費限額,防止損失的擴大;在更換手機號碼的時候,要及時解除微信、支付寶等網上支付平台與手機號的綁定,從而有效避免移動支付帳號被盜取盜刷的發生。在進行交易驗證時,通過簡訊驗證碼的方式進行驗證時,驗證密碼不要泄露給他人,同時注意驗證時效,不要輕易複製突如其來的驗證碼。

此外,從外來信息及業務產品來看,不要輕信網上的優惠信息或抽獎信息,對於一些來歷不明又帶有優惠活動的二維碼不要盲目掃描,比如是街邊廣告,宣傳單,網站彈窗上的二維碼需要提高警惕。開通二維碼支付時,應設置一定的交易限額,帳戶資金變動簡訊提醒,提高資金的安全性。不要隨意點擊來歷不明連結或視頻;不要輕信所謂公檢法機構的「安全帳戶」。

金融消費者只有在全面認知風險,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後,才能安全的暢享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

Q:隨著人們經濟活動幅度的擴大,個人徵信情況被更廣泛地運用。隨之而來的很多問題也被大家所關注,例如:網絡平台的借款逾期,會影響個人徵信記錄嗎? 一次失信,會終生記錄嗎? 信用報告里有「呆帳」記錄,怎麼辦?接下來我們帶著這些疑問接著今天的話題。

現在有些老百姓在網絡平台進行借款,例如支付寶借唄等等,這些網絡平台的借款逾期,會影響個人徵信記錄嗎?

A:首先來了解下,徵信報告是信用歷史的客觀記錄。記錄借債還錢、合同履行、遵紀守法等信息。它記錄了基本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居住信息、職業信息等。

信貸信息:指借債還錢信息,信用報告中最核心的信息。非金融負債信息:先消費後付款形成的信息,如電信繳費。公共信息:社保公積金信息、法院信息、欠稅信息、行政執法信息等。查詢信息:過去2年內,何人何時因為什麼原因查過您的信用報告。

可以看出,它的信息來源廣泛,包括銀行等放款機構、公共事業單位、法院和政府部門等,部分網貸平台的貸款及還款情況也納入個人信用報告,例如支付寶借唄、騰訊微粒貸等,逾期都會計入不良記錄。

Q:那一次失信,會終生記錄麼?

A:個人信用報告會記錄逾期還款的不良信息,對將來辦貸款、信用卡等都有影響。

那發現之後馬上還清,是不是就沒有不良信息了呢?

A: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保留5年。

Q:5年還挺長的,那還清欠款直接把信用卡銷了,是不是就沒有記錄了呢?

A:不會。信用卡出現不良後可以還清欠款,立即銷卡。24個月後,信用記錄中仍然展示不良記錄,且無新的還款記錄。還清欠款,繼續使用該卡,24個月後,信用記錄中仍然展示不良記錄,但積累了新的24個月的按時還款記錄。所以,如果只是偶然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造成逾期的,可以繼續用這張信用卡,重建良好信用記錄。

Q:信用報告里會出現個名詞「呆帳」,這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辦呢?

A: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例如:幾年前在某銀行辦理了一張信用卡,不小心弄丟了,裡面有幾十塊錢欠款忘記還了,也沒去銀行銷戶,後來又換了電話號碼,銀行也聯繫不到……銀行對信用卡逾期180天以上的透支金額,經催收未果後就會將該款項納入呆帳。所以,建議發現之後立即還款,如果可以,繼續使用該張信用卡,創建良好信用記錄。

Q:講到逾期問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我不是有意的,我明明按時還款了怎麼還逾期等等,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A:可能是還款方式不同造成的。必須按合同約定的日期、方式、金額,把當期應還款金額轉至合同約定的還款帳戶,才算還款成功。最容易無意中形成逾期的幾種情況,大家要注意:

中介代還:按時足額把錢轉給了中介,但中介沒有及時轉至約定帳戶。

跨行還款:通過其他銀行向合同約定帳戶轉帳匯款,但因為銀行間帳務處理時滯等原因,款項未能按時匯入約定帳戶。

一行多戶:在貸款機構指定銀行開立多個帳戶,將錢存進了非合同約定帳戶,但未設置跨帳戶自動還款功能。

所以,在選擇還款方式養成還款習慣前,一定要向放貸機構諮詢清楚喲。

最後提醒大家,在信用卡使用方面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領卡:準確提供信用卡郵寄地址,避免您信用卡被冒領;拿到卡片後及時、規範開卡並在卡片背面簽名。

用卡:開卡後就生年費,要清楚了解發卡機構年費減免政策;準確了解並謹慎使用寬限期,部分發卡機構寬限期內還款也會記為逾期。看清每期最低還款額,只需償還最低,就算履行合同;謹慎起見,每期還款金額最好大於當期對帳單上提示的最低還款額,以免發生意外逾期。如發現用卡情況異常,立即向發卡機構申請止付或凍結。

銷戶:如您確定不再用卡,不管是否到期,請聯繫發卡機構銷戶,以免閒置信用卡產生年費,或保管不善被他人盜用。

作者:虞雯

編輯:侯憶楓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7Om4G0BMH2_cNUgyG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