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3歲寶寶20顆牙齒壞掉18顆,這事會讓孩子變醜

2019-09-12     孕事



原創 | 孕事

摘要:忽略牙齒護理,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護理牙齒的?重視過牙齒問題嗎?

有些家長好像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高,胖瘦和睡眠,但對寶寶的牙齒關注的很少,即使關注了,也是孩子牙齒出了問題了,才引起重視。

我朋友的娃,現在5歲半,兩顆門牙全壞掉了,孩子一吃飯就喊牙痛,睡也睡不好,前陣子帶去醫院看牙,醫生說牙齒裡面全壞掉了,得拔掉,不然孩子還得遭罪。

而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牙齒問題真的越來越低齡化了,很多年紀很小的小朋友,一口乳牙竟全部壞掉了。

9月7日上午,陝西就有一位3歲半的寶寶,在口腔醫院經歷了全麻手術治療,因為他的20顆牙齒壞掉了18顆!聽著都讓人震驚。

看到醫生髮出來的寶寶牙齒現狀圖,真是看著都痛。

而這些布滿黑點,殘缺不全的牙齒,真的就是長在剛滿三歲半的洋洋嘴巴里的牙齒。

而導致洋洋牙齒齲壞這麼嚴重的原因,洋洋媽媽表示說是自己沒有太注意牙齒保護這一點。

洋洋從小就喜歡吃一些含糖的零食,其實早在洋洋2歲半的時候,媽媽就已經發現孩子的部分牙齒上有黑點。

因為孩子小,洋洋媽媽更傾向於保守治療,她會定期給孩子的牙齒上塗一些藥,可齲齒的問題仍在繼續發展。

洋洋媽媽說:我們大概給洋洋塗藥塗了有六個月,然後中間有兩個月孩子回老家了就沒有治療,當時已經嚴重了,發展得可快,塗藥已經控制不住了,回來之後就趕緊帶洋洋去醫院治療了。

因為洋洋年紀小,齲齒多,醫生只能建議實施全麻手術。

醫生說:「20顆牙齒,有18顆壞了,不同程度的,有的很嚴重,已經損傷到牙髓了,有的甚至牙髓已經壞死了」。

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治療,對洋洋的身體發育,對他的發音說話,對他的後繼的恆牙萌出以及面部的發育都是有影響的。

洋洋的手術持續了5個多小時,手術後,洋洋的牙齒終於煥然一新,而醫生也提醒家長,一定要給孩子進行正確的牙齒護理。(新聞來源:陝視新聞 2019-09-08)

忽視了牙齒的護理,讓寶寶受罪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在武漢就有一位2歲的寶寶,因為長期夜奶又不護理牙齒,導致9顆齲齒全部爛穿,而家長直到孩子自己指著牙齒喊疼時才發現。

青島也有一位三歲的寶寶,因為長期含著奶瓶睡覺,導致一口牙爛了16顆,滿嘴的「小黑牙」讓寶寶受盡了折磨。(新聞來源:光明網 04-26)

還有一位2歲半的寶寶萌萌,也是因為長期夜奶加果汁,一口牙齒全部爛光,起初家長覺得孩子的牙齒遲早是要換掉的,發現問題都沒管,直到齲齒嚴重到影響孩子的進食和睡眠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新聞來源:2019-03-14 看看新聞Knews)

其實就像很多媽媽說的,吃糖,喝果汁,夜奶都不是導致孩子齲齒的直接原因,雖然這些因素會加大出現齲齒的幾率,但真正的原因是家長忽略了孩子的牙齒了護理。

如果定期給孩子養成刷牙的習慣,喝完奶或吃完糖後讓孩子漱口,都不會導致這麼嚴重的情況。

為什麼現在齲齒越來越低齡呢?很多兩三歲的寶寶就出現了齲齒。

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調查,對全國5歲的孩子進行了抽查,結果顯示,竟然有66%的孩子有齲齒!而12歲兒童恆牙齲病的患病率為28.9%。

這意味著:在我國,5歲以下的兒童里,每三個孩子中就有兩人患齲齒!甚至有的寶寶才長了幾個月的牙,乳牙就給齲壞了。

而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和寶寶的發育及飲食分不開的。

1、與恆牙相比,乳牙的鈣化程度低、耐酸性差,所以更容易受酸性物質腐蝕。

2、在飲食上,小寶寶多吃細軟的食物,含糖高又容易附著在牙齒表面,如果不清理就容易導致乳牙被細菌粘附。

3、小寶寶牙齒縫隙大,更容易有食物殘留,如果不刷牙或者刷不幹凈,食物殘屑在細菌作用下很快會發酵產酸,腐蝕牙齒,最終引發齲齒。

4、有的寶寶還遭遇了奶瓶齲,主要是長期奶睡造成的。

5、最後一點,也是最常見的,就是很多家長都認為,乳牙遲早會被恆牙換掉,對牙齒就沒那麼上心,沒及時清洗牙床,沒堅持刷牙,牙齒就壞掉了唄。

所以要想給孩子一口健康的牙齒,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1、一定要做好牙齒護理

牙齒的清潔和護理很重要,給寶寶養成一個好的刷牙習慣,能很大程度上預防齲齒,要帶孩子定期看牙醫,五歲以下的小孩三個月左右就檢查一次,六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半年左右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2、及時斷掉夜奶

長期喝夜奶又不清潔牙齒,可能會導致「猛性齲」,短期內多顆牙齒齲壞叫猛性齲,乳牙萌出後,最好不要給寶寶喝夜奶了,如果實在要喝,喝完後一定要用溫開水漱漱口,或是用濕紗布裹在食指上輕輕地擦洗口腔和牙齒。

及時給孩子斷掉夜奶和做好口腔清潔,是保護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步。

3、不要含著奶瓶睡覺

讓孩子長期喊著奶瓶睡覺,容易導致「奶瓶齲」,孩子在睡眠、半睡眠狀態下,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自潔作用差。如果持久地叼著奶嘴或乳頭,含有大量糖分的乳汁或飲料,其中的單糖容易附著在嬰兒的牙齒上,導致口腔中的細菌分解這些糖分產生酸,進而腐蝕牙齒導致蛀牙。

還有長時間的喝含糖飲料,將孩子的牙齒長期浸泡在含糖飲料中,也是導致「奶瓶齲」最常見的原因。

4、讓孩子保持正常的咀嚼

上面提到的一口牙全爛掉的2歲半萌萌,導致她齲齒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家長沒有讓萌萌自己咀嚼食物,水果都是榨汁喝,在該咀嚼的時候不讓孩子咀嚼,會加大出現齲齒的幾率。

孩子吃的食物太過於軟,過於精細,缺少鍛鍊的牙齒會變得越發容易齲壞,寶寶的牙齒需要通過咀嚼來使牙和牙槽骨生長得到應有的刺激摩擦,強壯牙齒的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清潔。

一旦孩子出現齲齒,一定要及時治療,千萬不要想著乳牙遲早要換的,就放任不管,發現齲齒就得治,否則對寶寶的口腔甚至是發育都有影響。

1、齲齒不治會壞掉更多的牙。

牙齒上的細菌得不到有效的清潔和控制,往往是一顆壞牙變兩顆,慢慢的發現一排牙都黑了,甚至有些牙體在自行脫落。

2、齲齒疼痛影響進食,進而影響孩子發育。

「少牙」或「爛牙」會讓寶寶覺得吃東西好睏難,都討厭吃東西了。時間久了,會影響營養吸收的,導致身體發育不好。

3、齲齒還會影響說話,甚至讓孩子自卑。

乳牙有助於寶寶更好地發音,學會說話,不信的話你念一下「粉」字,看看能不能不用牙齒髮音。

牙齒的疼痛,會讓孩子不願意說話。另外,一些敏感的孩子,由於壞牙的存在,不敢張嘴微笑或出現社交困難,可能心理發育障礙。

4、乳牙齲齒會影響恆牙。

乳牙「占著坑」,為日後換牙時恆牙的萌發留「位子」。

如果乳牙齲齒沒有及時醫治,可能會導致牙齦感染,可影響永久性牙齒的間距,口腔感染甚至會損傷藏在牙齦底下恆牙。

5、乳牙齲齒還可能讓孩子變醜。

有的孩子為了避免患側疼痛,常用健側牙齒咀嚼,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的頜骨和咀嚼肌不對稱發育,甚至影響臉部外觀。

一口健康的牙齒,直接關係到寶寶的身體健康,就像上面說到的洋洋,如果齲齒沒有及時治療,那他的身體發育,發音說話,恆牙萌出以及面部的發育,都可能受到影響,這每一個後果寶寶都承受不起。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牙齒健康,做好正確的牙齒護理。

而寶寶的牙齒護理,應該從還沒有牙齒開始。

1、長牙之前就要護理口腔

在寶寶沒長牙之前,就要開始清潔孩子的嘴巴。

每次喂食後,用溫暖濕潤的毛巾,或纏在手指上的繃帶紗布擦拭牙齦。

這能消除菌斑的形成,避免牙窩裡堆積多餘的食物,還能拭去粘在上面的糖。

2、長牙後要正確刷牙

一旦寶寶長牙後,牙齒不在躲在牙齦里,沒了保護就很容易齲齒了。

有的寶寶6個月大就開始萌發前四顆牙了,有些小孩則要等到12到14個月大才張牙。

給小寶寶刷牙可以這樣刷:

3、給2歲內的寶寶飲用溫開水(或用來調奶)

因為不能給2歲以內的寶寶使用氟化物牙膏,所以,為了防止蛀牙,可以讓寶寶飲用燒開後的自來水,裡面有微量的氟化鈉。

4、給2歲以上的寶寶使用含氟牙膏

寶寶長到2歲,牙齒長大了,就要開始刷牙了!慢慢地教他們學會自己用兒童牙刷和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每天刷牙兩次。

當寶寶的兩顆牙齒慢慢靠一起後,每天還要清潔牙縫。

5、教會寶寶正確刷牙

從寶寶開始學習自己刷牙的時候,就要用標準的方法來教孩子,不然以後再糾正,效果也不會太好。

等到孩子能讓你放心,你再放手讓他自己刷牙。

最後要說的是,做好這些家庭護理方法,可以有效預防齲齒:

1、白天想安撫寶寶,直接給安撫奶嘴,不要直接給寶寶喂他們喜歡的含糖液體或牛奶,最好就只給水,或者安撫奶嘴。

2、不要把安撫奶嘴蘸了糖、蜂蜜或任何含糖液體後再給寶寶含著,在寶寶睡覺時,不要喂含糖液體(奶、母乳都不行)。

3、母乳媽媽不要給寶寶養成奶睡習慣,因為這也會導致蛀牙。可以用安撫奶嘴或飲用水代替。

4、不要在寶寶的食物里添加糖,早點教寶寶學會用吸管,減少糖水與牙齒的接觸,或者就給寶寶喝水,少喂甜的。

5、不要讓孩子帶著奶瓶或食物上床睡覺。這不僅會使孩子的牙齒暴露在糖中,還會使孩子面臨耳朵感染和窒息的風險。

6、檢查家裡的水是否含氟。喝含氟化物的水對孩子的牙齒很有好處,如果你家中的水足夠的氟化物,醫生或牙醫可能會給你開一種氟化物補充劑。

7、限制孩子吃甜食或粘性食物的量。如糖果,軟糖,餅乾,水果卷或餅乾,這些食物尤其糟糕,吃完要及時清理牙齒。

8、只在吃飯的時候喝果汁,或者根本不喝。美國兒科學會不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喝果汁。如果給6到12個月大的嬰兒喝果汁,每天應限制在110毫升左右,並用水(半水,半果汁)稀釋。對於1至6歲的兒童,每天飲用的果汁應限制在110-170毫升左右。

9、每天至少用乾淨的濕毛巾或紗布清潔一次寶寶的牙齒和牙齦,可以在喂食後進行,一旦寶寶開始出牙,每天至少要清潔口腔兩次。

10、在寶寶喝奶的時候,一定要抱著他們,不要讓寶寶自己抱著奶瓶在嬰兒床上,不要讓寶寶在睡著後還喊著奶瓶或乳房,奶水會在寶寶的嘴裡滲透,導致蛀牙。

11、定期看牙醫。美國牙科協會和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在1歲時,或者萌出第一顆牙齒時,進行第一次牙科檢查。以後定期檢查牙齒,如果在寶寶出生15個月內還沒看到牙齒長出來,也得去看醫生。

要提醒所有家長的是,健康的牙齒對寶寶的整體健康很重要。

它們幫助你的寶寶吃東西, 形成聲音和文字。

它們也會影響寶寶下巴的生長方式。

一個好的口腔護理可以幫助寶寶養成好的習慣,而不良的口腔護理可能導致感染,疾病,或其他牙齒問題。

參考文章:

https://www.babycenter.com/0_age-by-age-guide-to-feeding-your-baby_1400680.bc

https://www.webmd.com/parenting/baby/baby-food-timeline#1

https://www.mouthhealthy.org/en/az-topics/b/baby-teeth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6QwJm0BJleJMoPMbR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