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會耽誤學習?別找藉口了,家長看看自己是否滿足這四個要求

2021-03-21     兩口育兒

原標題:玩遊戲會耽誤學習?別找藉口了,家長看看自己是否滿足這四個要求

「一說到玩遊戲就兩眼放光」,這句話說的不僅僅是孩子吧?在電子產品盛行的當下,遊戲作為娛樂的一種方式,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遊戲在虛擬的世界裡是以多種多樣的題材出現的,可以是化身為浪漫的小說情景里,可以是勇士披甲戰鬥的現場,也可以是科幻人物遨遊太空等等情景……

在遊戲的世界裡,人無所不能,有著強大的法力和力量來彌補在現實生活中的不足,正因此引得無數男女老少紛紛開打。

如此好玩的遊戲不僅吸引了孩子們的關注,更多的是吸引到了成年人的追逐,有的人甚至廢寢忘食,通宵達旦。

過度的沉迷於遊戲,不僅丟了工作,忘了學業,而且已影響到和睦的家庭氛圍,更甚者帶來家庭的破裂。

  • 所有玩遊戲的人都產生了這樣的後果嗎?

當然不是的,人作為高級哺乳動物,之所以獨立於社會之中,是因為人有思維,有自制力,能客觀地去對待人和事物。

大部分人都明白遊戲雖然能帶來歡愉,但只是人生娛樂中的一小部分,適當的玩可以增加情趣,但不能沉迷於其中。

  • 是所有的人都能理智地對待玩遊戲這件事情嗎?

也不全是,不然也就不會發生因玩遊戲而導致的父母抱怨、妻兒抱怨而導致丟失工作、家庭破裂的等種種事件了。

面對遊戲的誘惑,有自制力的成年人尚且如此,讓心智還在發育的孩子如何正確地玩遊戲呢?

「就知道天天玩遊戲!」孩子的成績一旦不理想,父母責罵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一句。

不太具備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聽到這句話就會衝口而出下一句,「我有天天玩遊戲嗎?我有你們大人天天拿手機看視頻、玩遊戲的時間長嗎?」

孩子的順口反駁其實是正確的,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往往在父母的硬性規定下,會被要求只能玩15分鐘、30分鐘或者一個小時,最多兩個小時。

短時間玩遊戲不能等同於學習成績不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找一個或兩個理由來說明造成事情不順利、不順心的原因。

倉促中找的這個理由,在孩子的認知里若不能對等成立的話,就帶來反駁的機會,此時家長不僅不能說服孩子,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為一件失敗的事的後果找理由,或者說找藉口是人的天性,沒有人會說「是我錯了」,而是會將結果的造成推給另外的人或其他事物,這是人的自我防禦機制的本能反應。

認為「一件事情的結果就這樣了,並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外在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也許就是因為這種藉口,而會讓自我的心裡感覺會舒服一點。

但是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找這樣的、那樣的理由和藉口的,比如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過程。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反的,是沒有回頭路可以走的,孩子在成長中發生任何問題。

身為父母都應該從這樣的角度去考慮:這件事情為什麼會發生?是怎樣產生的?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具體涉及到哪些因素?接下來該怎樣改正?之後又該怎麼樣預防?

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每一步的成長打下正確的基礎,才能找到學習不理想的具體原因。

若因為不重視孩子的成長,一旦忽視或者錯過導正的過程,會給孩子養成一種不良的行為、或者錯誤的觀念的機會,等以後再糾正就很難了!

親自帶孩子的父母都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比如:帶一個三歲的寶寶去河邊玩耍,父母會小心翼翼地告訴孩子,河裡的水很深,不要輕易靠近河邊,以及可能會發生的危險。

  • 沒有哪個父母在這樣的情景下,不進行環境識別教育,若是真有不在現場教育孩子的父母,說明這對父母的智商、智力肯定是有問題的。
  • 沒有任何一位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跌跌撞撞地走路,被撞得頭破血流。
  • 也沒有任何一位父母願意讓孩子「以身試誤」的方式去接觸社會,再去摸索已發生過的各類事故。

面對幼兒時的孩子,父母都是耐心地以這種引導、勸告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

對於已有獨立思維、正在成長中的兒童,面對學習的不理想,怎麼能以「就知道天天玩遊戲」而造成學業不好,這樣的藉口而敷衍了事呢?

正如當時孩子率真的反問,也是對家長的一種靈魂的拷問。

作為父母,天天拿手機看視頻、玩遊戲的時間的確比孩子多,對於孩子的反問,相信當時的家長們是啞口無言的。

再認真思考一下孩子成績的不理想,真的是外在的這些藉口和理由造成的嗎?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和孩子之間獨有的血緣關係,是教育孩子的肥沃土壤。

父母是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有著學校教育沒有的優越,比如:家庭教育的生活化,情感化和多樣化,讓孩子在進入正規的學校前,初步認識、了解一點教育的社會性。

對孩子成長而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必要的前提,若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就需要滿足下面四個最基本的要求:

  • 1、創建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 2、對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統一;
  • 3、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 4、要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思想修養。

那些還忙著在外找理由的父母請對照一下,自己做到了嗎?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是最能從了解和熱愛子女的家長視角進行的,是完全能做到進行個別化的教育和引導的,也是最有條件做到有地放矢、因材施教的。

學校是培養人的教育機構,有著嚴密的組織系統、嚴格的規章制度、比較完善的教育設施、和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這些都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提供了規範的硬體。

學校教育結合家庭教育的完善,可以探究出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出現失誤的真實原因,才能做到及時、準確引導,才能真正讓孩子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3J2VHgB9EJ7ZLmJ75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