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證券市場呆了十多年,有個問題一直沒有想明白。為什麼股市大跌之後,我們明明知道股票非常便宜,但是我們就是遲遲不能出手買入呢?所有人都知道,在股市要賺大錢,一定要低買高賣。也就是說,要在大熊市裡大量買入,在大牛市大量賣出。可是事實上正好相反,投資者往往是高買低賣,在大牛市大量買入,在大熊市裡大量賣出。業餘投資者如此,專業投資者也是如此。這種現象只有一個解釋,大跌之後非常恐懼,不敢買入,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要成為戰勝市場的投資大師,必須首先戰勝自己。
第一,事實:大跌更便宜卻沒人買。
大跌之後股票變得便宜多了,業餘和專業投資者都不敢大量買入,甚至賣出減倉。巴菲特早在1979年就發現了這個現象。茲威格在《YourMoney&YourBrain》書中發現同樣的現象再次重演。看看中國的基金投資者,2007年股市大漲,股票基金份額一年從2200億份暴漲到10418億份,1萬多億資金高位套牢。2008年上證指數一年暴跌2/3以上,但基金份額基本不變,考慮到當年股票基金髮行新增452億份,基民們不但沒有趁機大量低位買入,還賣出了500億份。再來看看中國的基金經理。2010年8月2日《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文章《基金反向指標是怎樣煉成的》稱,根據財匯資訊統計數據,2007年基金倉位一直維持在77%以上。2007年10月上證指數創出歷史最高達到6124點,基金倉位三季度和四季度都達到80%以上,創出歷史高位。2008年股市開始一路下跌,10月28日最低跌至1664點,基金倉位也逐步下降,四個季度分別是75.33%、71.78%、68.50%和68.81%,跌近歷史最低水平。
第二,解釋:大跌後恐懼賣出是本能反應。
如果說,業餘投資者不專業,沒有經驗,在大跌後驚惶失措,明知便宜也不敢大量買入,很正常。那麼專業投資者為什麼也是這樣呢?其實,業餘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都是人,面對大牛市股市大漲,本能反應會貪婪地買入,但面對大熊市股市大跌,本能反應會恐懼地賣出。
我們大腦深處,和耳朵頂部平齊的地方,大腦顳葉內側左右對稱分布的兩個形似杏仁的神經元聚集組織,叫做杏仁體。研究普遍認為,大腦杏仁體是恐懼記憶建立的神經中樞,激起我們憤怒、焦躁、驚恐等情緒反應。杏仁體反應速度快到只有12毫秒,比你眨眼速度還快25倍。看到恐懼的現象,杏仁體會馬上反應。僅僅是想到會出現恐懼的現象,杏仁體也會馬上反應。
股市暴跌,如同大地震、大雪崩,所有人都會本能地感到恐懼。害怕更大的地震,更多的雪崩,這是連鎖反應,這會讓我們像本能地躲避到安全的地方一樣,賣出危險的股票,持有安全的現金,是這種情形下讓人感覺最安全的情緒反應。
第三,反思:戰勝市場首先要戰勝自己。
生活中我們總是跟著感覺走,但投資中有時要反著感覺走。大師之所以能夠戰勝市場,首先是能夠戰勝自己,聽從於理性,而不是盲從於本能和直覺。
著名基金經理BrianPosner說:「如果一隻股票讓我感覺到我很想拋掉它,我就可以非常確定這隻股票會是一筆非常好的投資。」同樣,戴維斯基金公司的克里斯多福•戴維斯也是學會了在自己感覺「嚇得要死」的時候去投資。他解釋說:「感覺到的風險程度越高會把股價打壓得更低,反而降低了真正的投資風險。我們喜歡悲觀主義產生的低股價。」(大資金可以這樣做,普通散戶絕不可以隨便抄底)
巴菲特一再重複他的投資成功秘訣只有一句話: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股票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賣得好,而是買得好。只要你買得足夠便宜,基本什麼時候賣都可以,都賺錢,只有賺多賺少的區別。但是你買的價格過高,賣的時機不好,很可能就是賺錢與虧錢的區別了。毫無疑問,最好的買入時機,就是暴跌之後。巴菲特說:「我總是在一片恐懼中開始尋找。如果我發現一些看起來很有吸引力的投資目標,我就會開始貪婪地買入。」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股市暴跌時買入,看到、想到,甚至計劃好都不行,必須真正做到才行。戰勝市場,就是戰勝大眾,前提是戰勝自己,超越本能反應,這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這也是為什麼長期持續戰勝市場的投資大師極少的原因。
籌碼分布
籌碼分布可以反映主力控盤信息、多空交鋒情況、市場成本變化趨勢,可以行之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股價運行軌跡,預測價格發展方向。在捕獲黑馬股的實戰中,它也是一種利器,當大多數投資者還不是十分了解這種技術工具時,能提前掌握並運用它的人,無疑將占有先機。
當大量的籌碼堆積在一起的時候,籌碼分布看上去像一個側置的群山圖案。這些山峰實際上是由一條條從左向右的橫線堆積而成,每個價位區間都有一條代表持倉量的橫線。持倉量越大則線越長,這些長短不一的線堆在一起就形成了高矮不齊的山峰狀態,也就形成了籌碼分布的形態。
籌碼分布是一個靜態的概念,通過籌碼分布圖,我們可以相對準確地了解個股在某一時刻、某一價位上分布著多少流通籌碼,是全部流通籌碼密集分布在某一個狹小的價格區間內,還是廣泛分布在一個開闊的區間內。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這邊舉一個簡化後的例子做說明:
X股流通盤1000股,共三位股東,分別是A、B、C。1月1日收盤籌碼分布如下: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截止1日收盤,A、B兩位股東均處於獲利狀態,C則處於虧損中。A持股4手;B持股3手;C持股3手。
假設1月2日,A獲利出場,將手中籌碼分批賣給了D,那麼當日的籌碼分布圖將呈現如下變化(深灰色代表新加入的D先生):
可以看到2號的籌碼分布和前一日的有了明顯的區別,這是由於成本處於低位的A離場所致,此時市場上的大部分投資者均處於套牢的狀態中。這便是籌碼的移動反映在籌碼分布圖上的結果。
每個價位的股數不同(即籌碼數不同),這樣便構成了一個簡單的籌碼分布模型。上述只是一個簡單的描述模型,如果換成真實的上市公司股票,那麼一個公司的流通盤最少也有幾千萬股,其價位分布區間是相當廣闊的。
籌碼分布的作用:
拉出跌停,確認頭部
說過了頂部,我們通過案例為大家介紹一下底部的籌碼特徵。如圖所示,這是中鐵二局(600528)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的日線圖。
相對高位,籌碼密集
我們看到該股在前面藉助「高鐵」題材已經強力拉升了一波。在圖中箭頭所指的這一天,即2015年1月27日,我們看到股價已經來到了一個相對的高位。儘管如此,我們通過該股右側的籌碼分布圖,可以發現此時籌碼形成了一個密集態勢,而上方藍色的套牢籌碼不是很多,並且大都集中在這個區間。這表明只要股價能有效突破這個價位,上方的阻力依然很小。既然阻力不大,控盤的機構拉升起來當然毫不費力,我們看到該股隨後繼續放量上漲,股價輕鬆翻倍。
籌碼的沉澱和籌碼的轉移:
一、籌碼的沉澱:
當股價發生明顯的變動時,在初始價位積累的籌碼沒有隨著股價的變動而發生轉移,稱之為籌碼的沉澱。
1.當股價出現長期下跌時,頂部被套籌碼會發生沉澱。特點是持續的時間不長,因為這是散戶行為;
2.當股價出現長期上漲時,底部獲利籌碼會發生沉澱。特點是持續的時間較長,因為這是主力行為;
3.當股價出現中短期漲跌時,情況比較複雜,需要集合籌碼的延伸技術指標來進行判斷和分析。
二、籌碼的轉移:
當股價發生任何變動時,在初始價位積累的籌碼隨著股價的變動而發生轉移,稱之為籌碼的轉移或籌碼的過濾。
任何市場背景下,股票每天都會發生轉移。其主要動因是受到市場趨勢和主力調控股價的影響下,所有市場參與者的綜合行為,是多空兩大陣營的力量互為疊加和抵消後最終得出的市場結論。籌碼的轉移會發生在主力和主力之間、主力和散戶之間以及散戶和散戶之間,不同的方式代表著不同的市場含義。主力和散戶之間發生籌碼的轉移和轉移的方向更具有趨勢的代表性。
三、籌碼與成交量和K線走勢的關係。
1.股價長期上漲。也就是股價由底部到拉升再到頂部的過程。股票形成底部的初期,大部分籌碼應該被散戶持有。當成交量放大主力開始吸籌,其區域成交量的總和要大於主力收集到的籌碼,因為這裡還含有散戶的行為。當股價多次拉升和休整以後,必然導致籌碼的沉澱和籌碼的移動。這樣就可以區分出籌碼的歸屬。
2.股價到達主力的預想空間後,主力開始派發。此時底部籌碼大量並迅速上移。這個過程已經在其他的章節里多次重點強調,這裡不在贅述;
上述兩種情況一般是主力和散戶之間的籌碼轉移。
3.股價長期下跌。也就是股價由頂部到下跌再到底部的過程。股票形成頂部的晚期,大部分籌碼應該被散戶持有。因為主力參與的成分較少,有時為了促使股價加速下跌主力還會刻意打壓股價,所以成交量萎縮並逐步下跌。在下跌的過程中間或出現反彈,識別反彈的幾個要點,長期均價線的趨勢沒有被改變、沒有形成季價托和這個時期的成交量不等於頂量等等,基金甚至會借反彈之機採取誘多減倉的行為。因為熊市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籌碼的沉澱和轉移也會頻繁發生,但籌碼的沉澱並不具有持續性。這種情況一般是散戶和散戶之間的籌碼轉移;
4.主力之間的籌碼轉移。一般會發生在以下情況:
主力從底部收集籌碼後把股價拉升到自己的預想價位後派發,而其他的主力認為該股票的基本面和估值仍然有題材和潛力可以挖掘,所以主動接盤。比如2009年年初中郵系基金介入中天城投,到了2009年4月份又開始減倉,可日後該股票的股價又翻了一倍還多;
基金驅趕遊資。當股票的基本面出現明顯利好時,基金會入駐這些股票,它們會利用各種手段使前期介入的遊資交出籌碼。最明顯的示例是臥龍地產,該股票在2009年半年報里依然有遊資在駐守,到了三季報在十大流通股股東里基金占據了前八位。該股票也由前期的黑馬草上飛走勢變成波段式上漲。
籌碼從發散到集中的一種情況——吸籌:
如上圖,圖中滑鼠定位的時間點是2012年1月,當時的籌碼狀態是典型的發散狀態,籌碼最低位大約在9元左右,籌碼最高位大約在16元左右,有多個籌碼峰分布,並且所有持倉籌碼都處於被套牢狀態。
再看看,還是這一隻股票,而這次我們把滑鼠定位時間點放在了2013年1月。我們看到這個時候的籌碼狀態已經是高度密集狀態,籌碼密集的最核心區大約是12.6元左右。
於 是,我們可以理解,在這一年的過程中,大盤持續下跌,但該股卻一直不再創新低,是因為有主力入場吸籌,通過一年的時間,讓高位14-16元的套牢籌碼割肉 出局,也讓低位10元以下的的獲利籌碼都獲利賣出,並且經歷里中間幾次的箱體上下波段,最終將絕大多數的持倉成本集中在了12-13元左右,同樣,主力成 本也必然在這個區間。
這種從發散到集中的過程,其實就是籌碼由散亂的不同持有者在不同持倉成本區間持有的狀態,轉為為相對少數人在相對狹小的價格空間內集中持有。這也就是主力吸籌的過程。而在主力完成吸籌,籌碼達到高度集中後,股價隨後就會擇機開始向上拉升,又開始另一個新的主力操作階段。
根據控盤程度和籌碼錶現方式分為高控盤的鎖倉拉升和相對低控盤的籌碼滾動拉升。
如 圖,這是300244迪安診斷在拉升前和拉升後的籌碼分布圖,上圖是2013年2月初,當時籌碼是典型的單峰高度密集,說明吸籌到位,準備開始拉升,下圖 就能看到,隨後在拉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初吸籌完成密集在22-23區間的籌碼仍然有大量的停留在原位,是不轉移的,我們把這種狀態稱為籌碼鎖定。
而 我們很容易理解,這些成本在23元以下的籌碼,在下圖中的籌碼定位時間,已經盈利超過30%,但仍然沒有賣出,這種高度盈利而不願意賣出的籌碼,有大部分 是屬於主力機構的,因為散戶群體中,至少有90%以上的人不會再浮動盈利30%的情況下橫盤一個月仍然不賣股票。所以,鎖倉是主力高控盤的表現。
高控盤鎖倉拉升的股票,只要低位鎖倉籌碼不跑,中線持有可以帶來非常大的贏利機會和贏利空間。
找到股票金礦的方法:
無 論熊市還是牛市,每個股票都有大的波動和小的波動,大波動是大資金推動,利潤最大也最安全;小波動利潤很小風險卻很高。大波動就是這個股票的大金礦。大家 看到這隻股票的走勢從左到右,整體都是處於一個下跌的趨勢,但是這隻股票身上也是有大金礦可以做。就算我這段時間我只能做這隻股票,只要我在圈中所標註的 位置買入股票,隨後就發生了連續上漲的行情,注意是連續上漲。這些連續上漲的行情都是有我們之前所說的主力資金參與的波段行情。所以一隻股票的大金礦就是 主力波段。波段是有區別的:波段分為主力波段和非主力波段,有主力參與的波段,一般持續時間較長,是大波段,利潤大、風險小;而沒有主力參與的波段一般持 續時間2-5天,有的甚至兩天就結束了,只是一個小反彈,這種反彈往往利潤小,風險大。因為這些位置買入後,隨後這隻股票就連續上漲了,我們把這些連續上 漲的行情稱之為主力波段行情.有主力參與的波段行情,利潤大風險小,而無主力參與的行情利潤小風險大.
這裡我介紹一個最簡單卻非常有效的,主力波段的捕捉方法:口訣:主力線雙探底(25以下),然後開始向上活躍,是買點;主力線2次疲軟,是賣點;
強勢個股――金礦品質最高。
明白了金礦位置所在,接下來需要的就是找出品質含量最高的金礦是哪些品種,強勢個股就是每一波段品質含量最好的金礦。
每一次波段行情都會有漲幅靠前,漲速最快的強勢個股,這些個股一般會先於大盤趨勢啟動,起到領頭帶動作用,這就是這一波行情的帶頭品種。
強勢個股的條件:籌碼集中度好或者快速吸籌(弱市)、主力資金莊家可以控制盤就是控制股價走勢、個股主力資金處於攻擊狀態、放量啟動成功。後面會有具體的講解決。
把握莊家入莊時機:
一、莊家入莊時機的選擇
莊家人莊之前必須做一系列準備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對大市進行周密細緻的分析判斷,這也是莊家投資決策的基礎。莊家人莊時機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其以後操作的成敗,就散戶來說,把握莊家的人莊時機是其進行跟莊的重要環節。
一般來說,莊家的人莊時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就宏觀方面而言,坐莊講究順勢而為,當經濟運行到低谷然後又有啟動的跡象時,可以說是人莊的最好時機。選擇這個時候人莊是因為大多數散戶在經歷了漫長熊市 後,心態還沒有向牛市轉變,莊家可以在低位慢慢吸人籌碼。而當利好消息頻頻傳出、散戶都已經意識到時,莊家的拉抬也比較易於得到認同。當每天的成交量增大 時,莊家出貨、套現也就比較容易了。
2.在公司業績有重大改觀、消息沒有發布、市場沒有察覺以前,就是人莊良機。此類股票屬於價值發現、價格重新定位股票,以後得到市場認同不會有什麼問題。
3.在中級或是大的行情中,利用某些個股利空消息發布時機人莊。
4.莊家為了吸到較多低價籌碼,往往提前在股價見底前介入。
5.超跌有反彈要求之時,短線莊家往往發掘比價關係中偏低的個股,或是價值被低估的個股,在盤整市道或上升市道中人莊。
6.在大市中途調整,中小散戶紛紛拋售時,莊家人莊吃進大額籌碼。這類股票往往在前段漲勢中表現一般,持股者收穫少,耐不住調整壓力,莊家易於吸貨;到後期拉升時,又有比價效應可以利用,易於被散戶認同,故而後期漲幅明顯。
7.公司有重大的重組題材,在消息未公布、市場未察覺之前,是人莊的好時機。此類股票屬於再生型股票,不能用老眼光判斷當前的價值,股票價格需要重新定位。此種定位應結合對未來公司成長的預測。
因此,對於散戶來說,要想順勢而進、眼莊炒作,就必須仔細分析莊家的各種人莊機會,從而把握主動,掌握跟莊時機。
識別莊家的操作技法:
一個成熟的莊家一定不會毫無計劃地進駐某支股票,事前必須經過周密細緻的策劃準備,而進莊時機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決勝因素。
莊 家進莊時機要求天時、地利、人和。什麼是天時?整個國家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即是天時。最佳的進莊時機是當宏觀經濟運行到低谷之後又有啟動跡象時,這時候的 股市已經歷了漫長的下跌過程,風險已被完全釋放。更重要的是,這時候人莊表示在日後的操控過程中能得到來自基本面的正面配合,能順應市場大趨勢的發展。就 其本質而言,莊家只是資金規模較大的散戶,他們的進莊動作也一定要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的要求。
例如2005年下半年,上證指數跌破一千點,我國政府出台各種政策剌激股市,大量利好消息出台,大批莊家進場拉動股指一路上漲,一度漲破六千點,這正是成功選擇人莊時機的最好範例;相反,在大熊市中進莊,例如2007年國慶之後,莊家已經出貨殆盡,此時如果進場必然深套。
地 利就是選擇適合的個股。選中的股票一定要有它適於操作的理由,例如股票上方沒有套牢盤或長期超跌的股票十分容易拉抬。莊家選中某支股票、某個價位人莊,一 定對它進行過全面的調查研究,對該公司的經營情況做過全面的了解,且大多得到了上市公司的默許或配合,同時該股還有沒有其他的莊家、是不是曾被炒作、上方 套牢區在什麼位置、有沒有技資價值等都是莊家進莊前需要考慮的內容。
人和就是和各方面關係協調,包括對監管層意圖的理解。大的機構、上市公司和交易所之間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每個大機構之間也會相互通氣,這樣在炒作過程中才能一呼百應。在此過程中理解監管層的意圖十分重要。
絕學無憂。 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 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 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 我獨泊兮,其未兆, 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 俗人昭昭, 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 而我獨頑似鄙。 我獨異於人, 而貴食母。
在股市裡,贊同的聲音和不苟同的聲音倒底相差多少呢?
所謂正確的操作方法與錯誤的操作方法又有多大差別呢?
股民都有這樣的心態:好像別人怕的,我就不得不跟著害怕,這種心態一直都在股民中存在,不知何時才會停止!
一旦股市上揚,眾人都歡天喜地,好像參加了盛大的宴會,像春天登台眺望一樣的高興。
而唯我心裡淡泊平靜,能對此無動於衷,好像渾渾沌沌地,像個不知嘻笑的嬰兒,像疲倦得無家可歸似的。
眾人都大量地持有股票,而唯獨我斬倉。
我真是「愚人」的心態啊,混混沌沌地!
一般的投資者好像都是那麼機靈,聰明,唯獨我昏昏的。
一般的投資者好像都察識了股市走向的真諦,唯獨我無所識別的樣子。
這種境界遼闊得如同無邊的大海,如同無盡疾吹的長風。
眾人都有一套炒股的本領,很有作為似的,唯獨我顯得笨拙。
我的方法就是跟投資大眾不同,這是因為我掌握了炒股之道。
股市自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少數人賺、多數人賠的地方,這是不爭的歷史客觀事實。當然,這並不是說,一個人賺錢,它就永遠都會嫌錢;同理,一個人賠錢,他就永遠賠錢。
正基於這種事實,決定了投資者多數是目光短淺的,運氣常常不屬於多數人的一方,股指總是按照多數人意願相反的方向運行。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多數人買進後,股票供不應求的局面也就結束了,該買的都買了,做多的能量逐步消耗殆盡,因而也就出現了頂部。等到大眾幡然醒悟,爭先兌現手中的股票時,股票供應大增,股價必然大跌。與之相反,當大多數都賣出股票,股市做空能量也逐步衰竭,底部也就出現了。等到大眾回過神來,意識到底部時,開始競相進場,股票需求增多,股價自然上漲。在市場上,採用反向操作的原理,就是基於以上分析。股市中的確存在這樣的原則:當股價上漲後,散戶大量持倉,則不用多久股價必然下跌;當股價下跌後,散戶持股較少,則不久股價就會上揚。因此,投資者應利用投資大眾的方向,採取與大眾背道而馳的策略,則勝算較多,此所謂「與主力同步」。
採用「反向操作法」,與「順勢而為法」本質上並不矛盾,「反向操作法」基於這樣的前提才成立:一是確認一波行情已經結束或即將結束;二是市場的利好或利空消息已被充分挖掘,以至於漲跌都過了頭;三是投資大眾已普通存在協同一致的判斷的操作方向。如果沒有這蘭個條件,採取「反向操作法」就可能判斷失誤。如在底部時,看到有人買股時,你也採用「反向操作法」這就是畫蛇添足、機械呆板了。因此,「反向操作法」也和「順勢而為」一樣,並不是任何情況和條件下都絕對正確的方法,只是在有限條件下相對正確的方法,是股市操作策略之一。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買賣時,對股票的看法是千差萬別的。也即,股市運行在任何一種狀態和點位時,都有人看多,看平,看空,否則就不稱其為股市。每個人的認識水平、判斷能力都不同,因而對股價的認可也不同,某個股價在甲看來是天價了,而在乙看來不過是大牛行情的剛剛啟動而已。
俗話說:「逢低介人,逢高減磅」。但是,什麼是最高價,什麼是最低價,這是很難判別的,是難以用「科學的」分析手段進行預測的。很多頂部只有過了頂部才知其是底部,很多底部過了底部才知其是底部。所以僅僅「逢低介人,逢高減磅」是不夠的。我們經常看到有些股價新高不斷,新高又有新高,而有些股票新低又創新低,深不見底。
故而,採用「反向操作法」的成敗關鍵是「民意分析」。所謂「民意分析,,就是能夠判斷普通投資者的操作傾向和主力操作傾向,抓住大多數散戶的意願反其道而行之;抓住大多數主力操作意願而順其道而行之。因此,從根本上說,「反向操作法」與「順勢而為」沒有本質的不同,只是順主力意願而為罷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投資者要站在主力的角度來觀看散戶的心態,然後反向操作,這樣獲勝的機會就大增。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股盤財神爺(K600653),免費領取雙龍戰法和交易系統,每日更新炒股技術、操盤策略和擒牛戰法、牛股熱點,乾貨源源不斷,必定會讓您的股票操作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