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眾號越聲投顧(yscm77180)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為什麼A股持續了10年3000點?
是中國股市十年未漲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是過去上證指數在過去的走勢圖。
從圖形上看,是什麼形狀?——尖頂圓底。翻譯成日用語,那就是——牛短熊長。
還有哪些股票的走勢是尖頂圓底呢?
我隨便截幾個圖給大家看看。
這三隻股票是不是很像上證綜指的走勢?
以上三隻股票分別是三一重工、江西銅業、金嶺礦業。都是周期股的範疇。
周期股為什麼是尖頂圓底的走勢呢?當周期股出於周期低估的時候,按照PB估值;當周期的風來了,開始賺的盤滿缽滿的時候,按照PE估值。
因為是周期股,周期一旦逆轉,利潤經常是幾十倍、幾倍的增長。但是暴利階段一般不能持續很長久,很快利潤就下去了。所以公司在景氣周期來的時候,戴維斯雙擊;景氣周期過去的時候,戴維斯雙殺。所以公司股價表現為尖頂。
但是當公司出於持續虧損階段時,按照PB估值時,公司的凈資產波動性就小多了。所以股價跌破凈資產時,會達到一個穩態,然後不跌了。因為凈資產波動幅度很小。所以公司的股價是圓底。
上證綜指之所以走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成分股中周期股太多了。
今天收盤,上證36萬億市值,其中前30大企業總市值約17萬億,占比約一半。這30家企業中,10家銀行;6家(保險+證券);3家能源股。真能能算上消費股的只有7家。這7家中,除了茅台,大部分市值也就是不到3000億,上汽、海天味業、伊利股份、恆瑞醫藥。加起來也就是 一個中石油。
所以上證指數就是個周期股占主要權重的指數,它的走勢更主要是周期股來決定的。而我們國家的周期股,絕大部分都是在2007年那一輪就是見頂了,經過了12年還是沒有超過當年高點。大家可以翻翻資源類的股票,基本上都過不去當年高點。
當年的估值有多瘋狂?比如碧桂園。地產公司也就是給個8倍PE左右估值,高的時候能到10倍,低的時候6倍。2007年碧桂園上市的時候,估值時80倍到100倍估值。
25%的增長,10年能增長10倍。也就是說,碧桂園哪怕是在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間,年復合收益25%,利潤增長10倍。才能把2007年的估值消化完。事實上,碧桂園也確實是到2017年才超過2007年的股價高點。
類似的是中國平安。2007年當年80倍PE。也是用了10年的高速增長,2017年10月才超過2007年的股價高點。
但是一個公司10年利潤10倍增長,是非常罕見的。大部分公司做不到。所以2007年的超級牛市 6124點,就是大部分周期股的歷史大頂,比如中石油。
為什麼上證持續10年在3000點呢?
當年到3000點,確實到的早了點,估值比較高。後面這麼多年的利潤增長都是在消化估值了。
而且成分股中的很多公司,都是基建周期股,再趕上中國基建的下行周期,業績還增長乏力。
這10年,對於優秀的消費股,那是滄海桑田,10年10倍者大有人在。但是對於周期股,還不如10年前的公司也大有人在。
美股走起來就是消費大牛股的樣子。長期穩健上行,偶有下跌。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看看美股的走勢以及美股的成分股。
可以做個比方,美股指數就像茅台,A股指數就像中石油。茅台走勢什麼樣,茅台走勢什麼樣,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如何處理解套,止損
1、「只要活的夠久,我們遲早都會觸犯每一項錯誤」。操作過程犯錯是一定會的,這是成長必經過程,一定要走過才會進步,只要記住教訓,永不再犯,那就是一項比別人強的優點了...
2、真正傷害整體績效的,正是那少數幾筆大額的損失,可能來自於試圖攤平越陷越深的連續虧損,也可能來自於原本小額虧損,不肯認賠最後變成無底洞的部位,理想的資金控管是贏家的秘密,長期穩定獲利的關鍵之一,想成為贏家,你一定要有自己的資金管理辦法,防止你陷入難以割捨的困境..
3、套牢時該怎麼辦呢?最重要的,先判斷大盤所在的位置,套在漲升段,不論是初升或主升段,都不用怕,都有機會解套,此時最忌為追漲而任意殺低換股。套在頭部(只要是漲到漲不動的整理都識為頭部)呢?大盤一旦漲到漲不動開始橫盤整理時,一定要逐漸減碼,密切注意震盪幅度,耐心等反彈賣出,不要寄望完全解套,要知道小虧賣跟大跌時再來賣是差很多的。
4、你在一段不如預期的行情後,痛罵市場如此險惡讓你產生重大虧損,你不斷的無助的叫罵,只希望這可以讓你好過一點,後來,你突然看到自己潛藏在本性下的情緒,你改變自己的行為,不再叫囂,你冷靜的處理每次小虧損以防止它成為傷害你的巨大的虧損,你發現,你更了解市場了。事實上,你只是更了解你自己,但這也幫助你更接近市場。
5、 短期跌幅已深,乖離過大,隨時可能反彈,當趁此刻調整投資組合,該賣的管它虧損多少還是要賣,不要痴心妄想它彈回買點,虧損想辦法由有潛質的股票補償回來就好了!若要原股原價,小弟家中好幾張股票壁紙就這樣來的!「翻本的心態就是賭」
6、你提的會不會破低點,其實對操作來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破低點,你的策略是什麼?如果沒破,你的策略又是什麼?
7、許多人有個錯覺,交易要成功就需要極高的準確預測率,我要說,這是天大的錯誤。虧損是獲利的一部分,發生虧損是很正常的,當然產生利潤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一個部位不是賺就是賠,也不要因為某筆交易虧損而沮喪或因為賺錢而興奮,這些都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賺多賺少、賠多賠少才是成功最關鍵的部分,沒有一個能夠有「一致性」與「保障交易資本」的交易策略與技巧,再高的預測準確率都是枉然。
8、資金上,千萬不要讓自己暴露在過大的風險下,不論期貨或股票皆同,即使看的正確也可能會賠光,看錯了也可能賺錢,所以,看的對錯並非贏或輸的關鍵,只有輸家才會將成敗賭在一兩次的交易,斤斤計較於某一兩次的勝敗,試著控制自己每筆最大虧損,任何情況皆不讓其「破例」。 不用拿某一筆利潤向自己或別人炫耀,因為賺100次和賺1次用的方法都是一樣,也不要因一兩筆虧損就像戰敗的公雞,虧損本來就是「交易的一部分」,它會永遠跟隨著你。
成交量如何分析
許多股民投資者對於成交量變化的規律認識不清,K線分析只有與成交量的分析相結合,才能真正地讀懂市場的語言,洞悉股價變化的奧妙。成交量是價格變化的原動力,其在實戰技術分析中的地位不言自明。所以在分析識別股票的好與壞,成交量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以下來介紹的就是成交量配合價格在實戰中選股技巧——成交量選股法。
一、成交量的含義
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
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而看空與看多的較量掙扎,又會體現在成交量和成交價格上。這就是量能的體現。
多方成交量占優,價格看漲。空方成交量占優,價格看跌。
總結一句話「股價的基礎是量,其次才是價」。
二、成交量判斷技巧
1、任何進出,均以大盤為觀察點,大盤不好時不要做,更不要被逆市上漲股迷惑。
2、成交量萎縮後,新底點連續2天不再出現時,量的打底已可確認,可考慮介入。
3、在下跌過程中,若成交量不斷萎縮,在某天量縮到「不可思意」的程度,而股價跌勢又趨緩時,就是買入的時機。
4、量見底後,若又暴出巨量,此時要特別小心當日行情,一般情況下,量的暴增不是好事,除非第二天量縮價漲,否則是反彈而已。
5、在多數情況下,當量縮後價不再跌,一旦量逐步放大,這是好事。
6、成交量萎縮後,呈現「價穩量縮」的時間越長,則日後上漲的力度愈強,反彈的幅度也愈大。
遞增量:
形態特徵:成交量一波連續放量後,然後縮量,接著再連續放量,再縮量;但後一波的量大於前一波的量,一波比一波大形成遞增量。
形成原因:股價上漲,成交量放大,呈現出價漲量增的形態,這是市場做多的力量大於做空的力量,才導致了遞增量的形成。
操盤策略:當發現個股呈現出價漲量增的遞增量形態後,就要趁盤中回調擇機買進,不要猶豫,過了第一個低點,就不會有相同的低價了,能買進就是幸運。
遞減量:
形態特徵:股價低開或平開後一路走高,但成交量卻與之背離,出現了價漲量減的局面,股價漲高、成交量縮小,且一波比一波小。當股價創出當天的最高價後,對應的成交量僅僅超過前一波的成交量一一預示股價到了當天的頂部,下跌由此開始,之後股價雖然有反彈,但成交量卻再也超不過前一波的高點了。
形成原因:股價經過一波連續幾天的上漲後,做多的動能已經大為降低,特別是遇到前期的高點時,若出現遞減量,就明確地告訴市場,這一波漲升將告一段落。
操盤策略:遞減量一旦出現,就是市場下跌的信號,持有者要迅速獲利了結。空倉者千萬不要逢低買進,否則就會在高山頂上站崗而備受折磨。
成交量與價格的關係
1、確認當前價格運行趨勢:
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
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尤其是市場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斷的準確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應該值得懷疑;
3、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
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於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夠翻番個股的四大特徵
1、資金為上
股市是用錢堆積起來的,買賣股票定漲跌,說穿了就是看誰的錢多。我們可以藉助多空籌碼、籌碼分析、成交量、內盤外盤以及L2數據裡面的主力資金凈流情況,可以判斷出主力資金的流向。
2、題材無敵
要炒作一隻股票,就像判官要給一個人判刑一樣,好歹也給個藉口,讓旁人心服,讓上一層的人覺得你做事有根據。中國股市成立十幾年以來,主力最為樂此不疲的事情,就是胡侃海吹,像小龍女驅蜂一樣,將廣大中小散戶這群蜜蜂玩弄於鼓掌。
3、業績改善
基本面的炒作是主力最為堂而皇之的藉口,資產重組、併購、整體上市、資金注入、政策利益等方面的消息在證券市場一直都作為重大利好來解讀的。而業績的改善,也是基本面炒作的分支之一。關於業績的改善,較為引人關注的,就是*ST股和ST股的摘星和摘帽,這是業績有較大改善的行政式利好。
4、價格便宜
主力喜歡炒作低價股,一方面是因為低價股在同等流通盤的情況下所花費的成本較低,另外一方面,也比較容易聚集市場的人氣。中國人愛貪便宜,中國股民也是中國人,自然也愛貪小便宜,總認為自己5塊錢買的股票要比別人15塊錢買的股票划得來,要比別人安全。這種狹隘短視的心理特徵被主力牢牢掌控在手,於是成了主力一直以來的出擊對象。雖然並非任何時候都是低價股最牛,但無可否認,在行情啟動的初期,在行情最瘋狂的時候,都是低價股的天下。這種觀念可能會隨著時間的遷移而改變,但至少目前不會。
成交量選股技巧
1、成交量最佳買點:緩慢攀升後開始放量上漲—第一根放量大陽線處買入
2、成交量最佳買點:股價跌至某個重要支撐位—縮量企穩時買入
3、成交量最佳買點:放量突破重要阻力位—突破日買入
成交量買賣原則
1、不要因為價位太低而吸納,也不要因為價位太高而沽空。等待買入時機,投機和投資的區別,只有時機最重要。
2、成交量的變化往往領先於價格的變化。成交量一般不會騙人,地量地價,天量天價。低位放量上漲買入,高位放天量不漲賣出。
3、只選取主要趨勢向上,正處於上升通道的股票進行操作,決不理會重要趨勢明顯處於下降通道的股票進行冒險;買進時最好選擇在主要上升趨勢良好,在中級上升趨勢向上的拐點剛剛出現的第一時間介入,在主要趨勢上軌遇阻回落的第一時間賣出;個股長期在低位橫盤的股票,在放量向上啟動的第一時間介入是比較安全的。
成交量需要遵守的原則
根據成交量進行選股就要求投資者分析成交量的變化,來捕捉主力的行蹤,這也是找到好股的重要方法,如果成交量在逐漸萎縮到達底量之後,溫和地放量,是成交量曲線形態出現圓弧底的時候,就應該注意股價很可能會反轉回升,當這種形態出現以後,成交量放大越明顯,後市股價的上漲動能就會越足。
但是在實際的選股操作中,依然要遵守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則:
1、任何時候進行選股,都一定要看明白大盤的運行方向。大盤不好時,所有的股票都會受到牽連。
2、除非股票出現巨大利空,否則當股價在上漲過程中出現縮量時,其股價的下跌也就基本停止了,此時股民就該積極買入。下圖是華帝股份走勢圖。當股價在上漲中途出現下跌後,其股票的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萎縮,後期又出現快速拉高的走勢。對於短線來說,就應該在縮量的情況下積極進入。
3、股價在上漲和下跌的時候,成交量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通常來說,只要股價是在上漲過程出現縮量下跌,那麼其下跌就不可怕。如果是在下跌過程中出現先縮量下跌,然後再放量下跌,並且反覆多次出現,其下跌的殺傷力就比較大了。下圖是五糧液的一次下跌過程。該股從51元開始下跌,在下跌過程中出現了反覆的縮量和放量的過程,最後跌到了11元附近,其股價基本減少為原來的20%。
4、股價在上漲過程中,進行橫盤整理後,有時會出現向上拉升的情況。通常股價在上漲10%之後,主力會根據其盤中的賣盤力度決定是繼續拉升還是短線洗盤。如果進行短線洗盤,那麼在成交量明顯萎縮後,就是普通股民買入的時候了。下圖是鵬博士的走勢圖。圖中股價在上漲10%後,主力沒有繼續拉升,而是開始洗盤。待成交量菱縮並且股價也基本沒再下跌時,主力再次開始拉升。
5、當股價橫盤完成,突然啟動時,如果早盤10:30或中午11:30收盤時的成,交量超過或接近前幾天的成交量,那麼此時短線投資者就應該果斷進入,獲取短期利潤,此時主力多半會繼續拉升。
成交量選股注意事項
1、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需要與股價結合起來綜合分析,因為成交量脫離不了股價的變動,不能只單獨分析成交量。
2、股價上漲時需要成交量的配合,但是下跌時則不需要。
3、不同板塊,不同股票的成交量分析標準不同,小盤股換手率大於10%才算是放量,大盤股換手率大於5%才算是放量。
以上就是如何利用成交量選股的五個基本原則,並對每一個原則以實例進行說明,更多的選股技巧需要投資者在實戰操作中不斷的積累,以及對市場選股的研究分析。
如果您喜歡以上文章,想了解更多股市投資經驗及技巧,關注公眾號越聲投顧(yscm77180),乾貨很多!
(本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時應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