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大忽悠之大師茶

2019-10-14     蒲秋文化



近代大師,薈萃於民國之時,沒落於建國之後,消亡於文革之中。現在所謂的大師,自詡也好,別人標榜也罷,與當年的同志、小姐、老闆一樣,已經變味,成了滿大街的稱呼,早已沒有了當初那種至高的榮譽與地位。

「小罐茶,大師作」。這句廣告語已經告訴你「大師」只是裝模」作「樣,出來「作」秀而已。不然你一年到頭賣不完的大師茶,且每一顆茶都出自大師之手,你是想把大師給累死嗎!

做一款好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大師那裡的茶區在下雨,我這裡的茶區天晴,大師做的茶定不如我;大師那裡的茶山海拔300米,我這裡的海拔800米,大師做的茶未必能贏我;大師只是在那裡掛個名打麻將去了,做茶的師傅是誰他也不認得,而我起早摸黑,全程親手製作,我想我做的茶也不會差於大師的。


人們席間談茶時,都會高姿態的說什麼適口為珍,但真正坐下來喝,又會以價格論高低,又會以出處劃貴賤。因為大家都還脫不了這個俗,正因如此才有大師們的市場。

那些個茶葉界的大師,無非就是個制茶師,一個匠人而已。這兩年重拾的匠人精神,是讓我們沉下心來做好本行,擺正你的位置,調好你的心態。古人云:「己成,則物成」,要想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先德行,後技能」、「有成人而後有成事」,「成人「,也就是古人講的真正的君子,或者說德、才兼備的人。如何成為一個「成人」?我們的古聖先賢認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試問一個匠人連君子都做不到何以稱大師?

現在所謂的大師多數為長袖善舞、能言善語、極其活絡之輩,他們耐不住匠人的寂寞,他們經不起名利的誘惑,相對揮汗如雨的茶灶,他們更喜歡春風八面的舞台。是的,你們曾經苦過,你們曾經是優秀的匠人,眼前的利益是你們應該得到的,但現在的你們已經沒有了匠人精神,已經失去了匠人的靈魂,這樣的匠人還能稱之為大師嗎?


最可惡的是那幫利益的掮客們,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他們會將平庸之人包裝成極其高大上之流、行業的意見領袖——」大師「,硬是把茶葉吹得比人參還精貴。在他們眼裡,資本可以操作一切,無需道德底線和行業操守,在世人面前他們卻是以成功企業、黃金團隊、經典案例橫空出世,儼然成為行業的標杆與楷模。

利不斷,大師不絕。匠人精神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將停留在口號階段,做匠人難,稱「大師"易;匠人會越來越少,「大師」會越來越多。大師茶還會在茶界繼續流行,在這個信息飛速傳播的時代、在這個很容易出名的時代、在這個人人想成為大師的時代!

「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黃永玉說的。黃永玉是誰?找度娘去吧!這年頭也只有度娘稱得上大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sfW620BMH2_cNUgNP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