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航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海軍武器裝備的集大成者,航母很厲害,但研發建造的門檻也是相當高的。一般的小國家基本沒有建造航母的能力,而且即使有航母也難以讓其正常運轉。之前有這麼一個國家,在上世紀有著和美國相當的國力,但航母發展之路卻一直走的不順利,這個國家就蘇聯。
就實力來說,蘇聯完全可以發展成除了美國之外的另一個航母大國,從而在航母上能夠和美國對抗。但那時蘇聯軍方的高層決策者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依舊堅持簡單粗暴的飛彈戰略,即只要軍艦被堆起來大量的飛彈就可以取得海洋優勢。實際上,這也符合蘇軍裝備一直以來的一個發展思路,那就是一味追求威力大,所以蘇聯幾乎每一艘軍艦都是一個移動的海上武器庫。因此在當時飛彈萬能論的影響下,蘇聯海軍並沒有趕上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那會到五六十年代的航母發展浪潮。蘇軍高層對發展航母這件事到底有多麼反對,反正據說當時主張發展的航母的海軍將領被撤職了。不能研發大型通用甲板航母,海軍就專門以飛彈巡洋艦為名頭搞了兩艘直升機航母,但結果是沒有多大作用。很快,蘇聯人就發現他們的不足了。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爆發的時候,蘇聯方面除了飛彈竟然沒有軍艦可以和美國海上力量對峙,結果就是美國海軍從海上封鎖了古巴,最後就是蘇聯撤走飛彈,危機結束。為了彌補航母的不足,蘇聯軍方開始對航母投入一定重視,基輔級航母就誕生於那個時候。現在看來,基輔級是蘇聯第一種固定翼航空母艦,是真正的航母。實際上,蘇聯人原本是打算建造像美國小鷹級那樣的超級航母,無奈最後由於預算等各方面原因,只能採納較小型的基輔級。
基輔級首艦基輔號於1970年7月21日在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到1975年1月初就加入蘇聯海軍北方艦隊服役。該型航母總共建造了4艘,除了基輔號之外,還有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以及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值得一提的是,以航母名義建造的基輔級並不是一型現代化意義上的標準航母,依舊保留有大量的武器艦色彩。蘇聯人的想法也比較簡單,就是希望航母既可以搭載固定翼戰機,同時自身也具備一定的威力。但後來的實際操作證明,這種不倫不類的混搭設計看似很好,實則什麼都不行。隨著蘇聯的解體,這四艘艦也都被退役了。
(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
四艘艦中除了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被改裝成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之外,其餘三艘均被出售給中國和韓國的私人企業。首艦基輔號於1996年被出售給中國一家公司,並存放於中國的天津軍事主題公園,據說現在被改成了一個航母酒店。新羅西斯克號於1997年在韓國浦項市的船廠拆解,成了一堆廢鐵。最要說的就是明斯克號了,它先是被韓國大宇集團買下,然後又出手到深圳一家公司,成為了一個深圳的主題航母世界。據說僅這艘航母每年帶來的收益就是2億人民幣,而當年僅僅是花了不到500萬從韓國人手中買來的。由此看來,蘇聯的航母作戰水平並不一定有多好,但賺錢倒是不錯。(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