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霍金為何執意勸人類儘快離開地球?他為何覺得地球不可信賴與依靠?三大原因很扎心,地球可能並不是永久的宜居家園。
地球剛誕生時並不具備孕育生命的能力,後來,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彗星給地球送來了生命的種子。從那以後,地球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盡力做一位好母親。在地球的堅持下,地球環境越變越舒適,地球上的生物也越來越多,地球變成一個生機勃勃的樂園。加上許多生物棲息在此,給原本孤單的地球帶來了無數的樂趣,而眾多生命也在地球的滋潤與保護下茁壯成長。
如今算來,地球母親已46億歲,這也意味著它已經生存了46億年。作為平均壽命不到100歲的人類,別說46億歲,哪怕是1億歲,我們也很難想像。與地球的生存時間相比,人類的存在時間好比是短暫的一秒鐘,地球母親可能都不一定意識到人類這個孩子。不過,對於人類的所作所為,它應該還是能感覺到的。畢竟,地球環境遠不如從前,河道污染、霧霾頻現、大氣空洞等都是真實的寫照。若將從前的地球比喻成溫和活潑的少女,現在的地球就好比是一位患上重病的老嫗。
雖然地球目前的狀態不太好,但有些人仍舊非常自信,他們認為人類完全不需要擔憂或考慮地球,地球地大物博,還具有強大的調節與重生能力,它至少還能堅持20億年,待到人類滅亡時她估計還是充滿活力。對於這種盲目的自信,很多科學家並不認同,他們認為科學共同發展才是良策,若以犧牲地球來謀求發展,是得不償失。
除了主張保護地球、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家外,還有一部分科學家危機意識很強,他們認為物色下一顆宜居星球更為穩妥,地球並非長久居住地。其中,最有聲望的應該是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霍金生前多次提醒人類儘快離開地球,他認為人類呆在地球上風險很高。
霍金為何主張搬離地球?他是否注意到了一些多數人沒有發現的致命細節?首先,根據規律和經驗來看,地球每過6000萬年左右便會經歷一回生物大滅絕,從古至今,地球已經歷5次。結合以往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生物都無法在大滅絕的浪潮中生存下來。從地球具備孕育能力時起,地球培育了數萬種生命,而只有不到1%的物種生存至今。
雖然根據目前的狀況來看,太陽正值壯年,它還能持續發熱幾十億年。不過,影響地球環境的因素不止是太陽輻射和太陽熱量,還有地球的活動、地球生命的活動等。綜合來看,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再過20億年,地球便可能不再適合人類居住。而在這20億年里,地球肯定還會經歷無數危險與挑戰,「大冰期」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太空中處處蘊藏著危險,雖然地球已平穩運行多年,但地球也曾受到小行星或隕石塊的刁難。約4.5億年前,某超新星爆發,它輻射出的伽瑪射線給地球破壞了地球的大氣層;約6500萬年前,突然造訪的小行星帶走了地球上近90%的生物的生命,地球霸主恐龍也因它不得已消失在地球上。
最後,不可忽視的是,隨著全球變暖效應的加強,地球溫度越來越高,這導致寄居於冰冷岩層或泥層的遠古細菌紛紛甦醒,它們的甦醒會給地球帶來何種影響我們暫時難以預計,不過切不可掉以輕心。所以,霍金提醒人類儘早離開地球不無道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