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一被清華姚班提前錄取,高三拒谷歌,創造出計算機界「傳奇」

2019-07-14     龔老師說教育

1

他1995年出生,叫陳立傑,多次創造計算機界的「傳奇」。

2016年,陳立傑獲得本科生特等獎學金。

早在答辯開始前,他就成為了人們「崇拜」的對象。

他曾是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OI)界的傳奇人物,

是資深的遊戲玩家,是本身極具天賦

2010年8月獲得了全國在線賽的第二名,

2011年5月獲得了亞太地區的金牌。他剛上高一,自學信息學和編程,就獲得了金牌,所以清華姚班提前將他錄取(清華姚班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

2013年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金牌第一名

多次在ACM-ICPC競賽獲得區域賽冠軍和中國區總決賽冠軍,

並在2014年代表清華大學參加世界總決賽並獲得第11名,

2017年獲得第6名;大學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計算機領域會議AAAI、AAMAS、COLT和CCC上發表多篇論文。

在MIT訪學期間,他解決了著名量子信息學者John Watrous在2002年提出的「Open Problem」。

2

他小時候成績很一般,小學和初一、初二的時候還是一個重度網癮少年。小學玩魔獸世界,自己就能製作裡面的地圖。

從小他是個貪玩的孩子,小學成績一般,唯獨數學科目還不錯。陳立傑就把高智商展現在遊戲中,沒有用在學習上。

初中的時候陳立傑幡然醒悟,覺得總是玩遊戲沒有出路,就開始自學編程。

初三報名參加信息學競賽,名次卻非常低,自己的學習成績又很差,他開始陷入自我懷疑。

但他沒有放棄,把自己埋在編程的世界裡,大多數時間都花費在學編程和信息學上,做大量的OI和ACM的題目。

他的興趣激發了他的潛能,從前那個網癮少年也不再玩遊戲,而是認真學習。

15歲的陳立傑像是變了一個人,他把時間精力放在編程和信息學,參加了很多場信息學競賽。

高三的時候谷歌邀請他去實習,但他拒絕了,他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而不是參加工作。

3

進入清華,看到無數優秀的學霸,陳立傑也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不過他聽到一位教授的博弈論課程,轉變了觀念,決定走科研道路,他想成為一名理論計算機科學家。

有了目標方向,他學習更加刻苦認真,大二就修完計算機課程,還選修一門難度特別大的高等理論計算機科學課程,最後成績拿到滿分。

大三出席了一個頂級會議,做了口頭報告,展示了其理論計算機領域的研究才華。之後還去麻省理工交換學習,成績很好,獲得了教授的喜愛和表彰。

雖然還沒有本科畢業,但陳立傑參加了很多國際會議,發表多篇學術論文,還獲得了最佳學生論文獎。

2016年他還獲得了清華特等獎學金,可見其優秀程度。

2017年本科畢業後,陳立傑到麻省理工讀博,導師是一位計算機領域的天才級人物。他在理論計算機領域不斷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就

「我想成為一名理論計算機科學家」,這句話他從中學說到了現在。祝願他最終能夠「成為黃金時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為人類的智慧添磚加瓦」。

我是「龔老師說教育」,專注教育,分享教育故事,歡迎關注!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eXNC2wBmyVoG_1ZLj9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