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誤解過巴菲特和「價值投資」嗎?

2019-10-23     微笑書寫青春

當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你也許不再會認為巴菲特是一個「股神」。放眼中國無數涉及巴菲特的書籍,我不得不說,它們大多數都是在誤讀,都是在誤導投資者。巴菲特雖然不是一個「股神」,但他是一個套利投資的大師,是一個管理資金的大師,是一個超出普通意義的超級企業家。

1、「價值投資」不是買入業績好的公司

大眾對「價值投資」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買入業績優秀、發展良好的公司,甚至有人誤以為就是買入大公司的股票。這種誤讀,最容易發生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尤其是從牛市轉變為熊市的階段。

此時,一些為大眾做諮詢的分析師、機構、媒體、公司等等,將被套的股票投資,不願賣出繼續持有,還美其名曰「價值投資」。與此對應,同樣遭受被套的大眾投資者,把這個環境營造的「價值投資」氛圍,給自己以安慰。

我們還是追本溯源。「價值投資」是在20世紀大蕭條的30年代產生的,當時,市場處於極度的萎縮狀態,造成了很多股票價格非常低廉。在這些低廉的股票中,尤其以業績下滑或虧損的垃圾股,最為便宜。

此時,格雷厄姆和多德看到了當時市場中的機遇,那就是,那些低廉的垃圾股其市場價格要低於其凈資產。他們的方法是,大量買入這些低廉價格的垃圾股,然後通過股東權益對凈資產進行折賣。這就是原始的「價值投資」,是以低於凈資產的價格買入垃圾股票,然後將其凈資產賣出,獲得利潤。

這也叫作「煙蒂投資」,就是說,被人扔在地上的煙蒂,幾乎不需要什麼成本,但將煙蒂里的煙絲取出來,再賣煙絲或者包裝成新的香煙,進行出售獲利,這很好理解。

因為當時在美國大蕭條時期,格雷厄姆和多德的這個「價值投資」,非常容易找到很多低廉的垃圾股,進行套利操作,也正是在那個階段,「價值投資」達到了最輝煌。

但是,當時間推進到美國二戰後,五六十年代股市大漲之時,那些垃圾股也漲起來了,不再是低廉的價格,哪怕是「煙蒂」價格也高了。這個時候,按照傳統的「價值投資」方法,已經找不到可以買入的股票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曾經輝煌無比的格雷厄姆的投資成績,卻並不理想。經常發生的情況是,他買入的股票,都是最差的股票一路下跌;而他賣出的股票,卻是後來的大牛股一路上漲。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師從格雷厄姆的巴菲特先生,開始感覺到了傳統「價值投資」已經不再適用新的市場了。所以,在這個時期,巴菲特先生完成了一個重要的轉型,這個轉型直接影響了他後來的巨大成功。

我們暫時在這裡比較一下「價值投資」和「成長型投資」。「價值投資」除了「煙蒂式」買入低廉垃圾股票的方式外,也可以以低於帳麵價值的方式買入優質股票,等價格回升到價值時賣出。比較而言,「價值投資」注重的是對企業現有帳麵價值,而「成長型投資」則注重企業未來的復合增長價值。

傳統「價值投資」最大的弊病,是出在:當其買入的垃圾股票,無法快速控股以清算的情況下,由於其繼續虧損,造成其帳麵價值下滑,也即最初的判斷失去效用。這即是格雷厄姆在60年代遭遇的問題:買入後的垃圾股票,繼續下跌;而賣出的優質股票,由於其未來成長性卻繼續上漲。

可以這樣簡單地說,傳統「價值投資」分析,是靜態的,沒有注意到變動。所以,當企業繼續虧損,則造成帳麵價值下滑。而「成長型投資」則是動態的。它更關注變動,也即是關注企業未來持續的、復合的業績增長。

2、「價值投資」也不是低價買進業績好的股票

另外一個對「價值投資」的誤讀,就是把在熊市,或者股市非正常性暴跌的時候,趁低價買進業績好的股票。事實上,如果操作得好,這樣的投資方法拋開名詞的局限,是可以做得很成功的。雖然,按照嚴格的投資理念來說,這是典型的「成長型投資」。

在這一部分,我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大眾將「成長型投資」誤當做為「價值投資」。這容易走進誤區。所謂「成長型投資」,簡單地說,即指尋找那些在未來幾年,主營收入能持續增長、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凈利潤持續增加的公司進行投資。其核心是「復合增長」,也即是,企業能夠以一個穩定的比率每年復合地為股東創造利潤。

所以說,「成長型投資」的關鍵,除了在熊市或者是在股市非正常性暴跌時買入外,在選股上不能單看業績好壞,更重要的是看企業復合增長的能力。

對「成長型投資」的經典著作,即是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有趣的是,這部著作最初出版於1958年,當時正是GO-GO年代即將狂飈之際。費雪作為「成長型投資」大師的原因,就是他在50年代的時候,就清晰地看到傳統「價值投資」因為市場變化已經失去效用,而投資更重要的是看企業的發展,不是現在的凈資產,應注重動態的價值增長,而非靜態的價值分析。

費雪先生的「成長型投資」,其典型代表人物就是彼得·林奇。在彼得·林奇撰寫的著作中,詳細地列舉了他選擇成長型股票的方法,以及由於選股操作帶來的數十年的成功投資。彼得·林奇將他對「成長型投資」的選股思路,具體分為6種類型:緩慢增長型、穩定增長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隱蔽資產型以及困境反轉型。關於如何在這6種不同的股票中,採用不同的成長型投資方法進行操作,以及如何進行資金的配置,他在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

3、巴菲特的成功不是靠「價值投資」

現在大眾一說到「價值投資」,就把巴菲特舉出來,並將他的成功完全歸功於「價值投資」。這是完全錯誤的。大眾對巴菲特先生存在了非常嚴重的誤讀,這種誤讀又被廣泛傳播,最後造成了大範圍的錯誤指向。

我們還是倒回頭去,看看巴菲特先生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巴菲特先生早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以及畢業後的一段時間,師從格雷厄姆先生,這形成了他早年的投資理念「價值投資」。直到1970年巴菲特解散合夥公司之前,我估計其大部分的投資操作,大多數採用傳統的「價值投資」方法,不過已經有所改變。

當時哈撒韋是家落後的紡織公司,隨著當時國際勞工市場打開,美國紡織企業業績大幅下滑,走在破產邊緣。當時巴菲特以14.86美元每股買入哈撒韋的股份,而該公司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減去負債)價值19美元每股,還不包括固定資產價值(廠房和設備)。巴菲特買入後,哈撒韋的紡織業績繼續下滑,最後他將資產逐漸變賣。

如果巴菲特照傳統的「價值投資」操作下去,他就會像格雷厄姆在1957年那樣找不到可以買的股票,不得不解散公司和宣布退休,而我們也看不到世界首富的巴菲特了。正是在這個時候,有兩個人對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他們是寫作《怎樣選擇成長股》的費雪和後來成為他搭檔的查理·芒格。

費雪關於「成長型投資」的思想,為巴菲特打開了新的投資思路,所以,他稱自己是費雪的忠實讀者。查理·芒格對巴菲特的影響,有類似費雪的地方,不同之處在於,芒格多了從思辯和哲學層面的影響。具體詳細的轉變過程,目前我沒有看到有關書籍記錄,這只是我在長期思考後的一個思路,暫時無法詳細論證。

在70年代之後,尤其是進入到80年代以後,巴菲特後來為世人稱道的幾乎所有成功投資案例,都是「成長型投資」的經典。比如,他投資可口可樂,就是脫離了傳統「價值投資」的思路,他看重的是企業長期利潤的穩定增長,是年復合利潤。對吉列的投資也是類似。

至於在市場發生錯誤時買入的思路,則受芒格影響成分大,巴菲特也承認此點。比如,在所羅門債券危機事件時,巴菲特的力挽狂瀾,比如在美國運通卡發生危機時,親自到餐廳觀察後繼續買入股票等等。同樣,在2007年次貸危機時,突然性的暴跌後買入金融銀行資產,也是同樣的理念。

4、巴菲特,其實根本不是「股神」

我說巴菲特根本不是「股神」,其重點不是在「根本不是」上面,而是在「股神」上面。我為什麼這樣說?這源於大眾對巴菲特另外一個嚴重誤解,以為巴菲特數百億美元的財富,就是靠炒股炒出來的。

我們回到具體的案例上,比如巴菲特對可口可樂的投資,其實,巴菲特購買的是 「可轉換債券」而不是普通股。按照「可轉換債券」的規則,如果他買入後股票價格沒有上漲,那麼,他可以獲取穩定的債券收益;而如果股票價格上漲了,他則可以將持有的「可轉換債券」換成普通股。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操作情況下,無論是股票上漲還是下跌,他都絕對賺錢。這就是巴菲特經常使用的「套利」,也就是他的「安全邊際」的經典展現。

另一個可以說明巴菲特不是「炒股」的經典案例,是對吉列的投資。在1989年7月,巴菲特購買了6億美元的吉列「可轉換優先股」,按照合約,他可以固定地收到每年8.75%的收益,而且這些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的價格能夠達到50美元(當時股價為40美元)。在1年半後,吉列股價上漲到了73美元,他進行了優先股轉換,獲取了巨額的利潤。

通過巴菲特經典的對可口可樂和吉列的投資案例,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他不但不是使用「價值投資」,而且也不是「炒股」,而是使用「無風險套利」。

除了從買入證券不同品種上,我們說明了巴菲特不是「炒股」獲得財富之外,還有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可以證明他不是「股神」——資金管理。實際上,在我看來,巴菲特先生除了上面講到的「無風險套利」外,更令人對他崇敬的是他的資金管理。

哈撒韋公司除了證券資產外,重要的是還擁有全資控股的公司以及幾十家保險公司。他全資控股的公司,最經典的代表是內布拉斯加家具城和喜詩糖果。巴菲特收購這些公司,是因為它們能夠貢獻現金流,而不需要資金投入。在收購之後,他只要求管理者維持原有經營即可,但不能將利潤投入研發和營銷,而是抽出來歸他掌管。至於巴菲特掌管的保險公司,就有幾十家之多,尤其以再保險公司為主。

為什麼巴菲特要把控股公司的利潤抽走,拿到自己手上而不讓企業去研發、營銷、拓展?為什麼巴菲特要擁有那麼多的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這兩個問題,就問到了巴菲特真正作為世界大師的關鍵了:他將控股公司的現金、保險公司收取的現金,全部收集起來,用於再投資。

從管理資金的層面上來講,巴菲特應該被當作一個超級企業家來理解,而不是「股神」。他通過匯聚起大量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現金資本,用它們再去收購企業、股權投資。以保險公司為例,當年不需支付利息地收取現金,到幾年、幾十年後才賠付,但幾十年的時間後他已經將最初的資本,大幅度地增長了。

更多金融趨勢分析、投資技巧講解、理財知識,理財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亞洲財經商學院」

想深入了解「股權投資項目」「債權投資項目」,可以私信小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d0y920BMH2_cNUg5_x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