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在全國是赫赫有名的高校,並且這兩所學校都在武漢。而從今年的投檔線數據分析到,作為中部985名校,湖北雙雄,今年招生將湖北普通理工類考生的前4000名中的一半都收入囊中。
小編從查到的資料里得出,同樣作為985名校的中山大學,或者是北京理工大學雖然對於考生們來說也是相當好的選擇,而且給湖北省的預招生名額並不多,根據小編得到的資料發現,這些學校在湖北招生只有百人或者幾十人,按說競爭壓力會很大。可是實際上分數線卻低於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而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都是湖北省內的學校,所以對省內招生的規模會相當大,這兩所學校對湖北省的招生名額都有一千多人,按說競爭壓力會相對較小,但是這兩所學校今年的提檔線卻比其他985名校高一些。對於這兩所高校來說,今年的招生形勢無疑是捍衛了主場的尊嚴,成為了考生們,尤其是湖北考生們眼中的香餑餑。
可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同為985名校,每一所高校各有所長,而且很多考生一般都會認為能出省最好出省,獲得更開闊的視野。但是實際上有幾名湖北考生對此回應稱是意料之中的事。湖北的學生對於省內的高校,尤其是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都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家長們認為,上不了「清北復交」,即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就上武大和華科。從一個來自湖北考生的評論就可得知原因。
「在家門口上學,就業基本不受限,專業可選餘地大,幹嘛捨近求遠?我們武漢人真的很少出去讀書的,除了清北復交,其餘各有千秋。」
其實如果仔細思考,這確實在情理之中,湖北的985 211名校數量很多,同樣的,陝西、江蘇、廣東、北京也是如此,這些地方的考生們會得益於省內的211 985名校,而且這些名校都處於高經濟水平的城市。考生選擇了這些學校,既可以獲得優秀的教學資源,又可以提前適應大城市的生活,也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在華科武大的生源中,在當地著名的華師附中基本上每年會各貢獻150個名額。而且在華師附中還流傳了這樣一句話:三分之一上不了武大華科,三分之一上了武大華科,還有三分之一去了清北復交等名校。根據湖北考生所述,以前考省內名次9000名就可以填報武大華科,而現在招的基本上都是前4000名的學生,這主要就是因為更多高分考生選擇了這兩所學校,使得進入這兩所學校的競爭變得激烈。
除了本省,湖北的985 211高校在中部其他省份也很受歡迎,比如湖南河南江西重慶等省份。因此,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也對這幾個省份投入了較多的招生名額。
像今年華科武大的這種情況其實只能說是見怪不怪,因為在陝西,江蘇,北京,天津,廣東這些地區同樣也會多多少少出現這種現象。這些地區名校林立,而且經濟發達,不僅教育資源豐富,社會上的機遇也很多,這些地區的考生本來就已經獲得了開闊的眼界,沒有必要奔其他地方上學。
而「能出省就出省」的觀念在一些經濟並不算特別發達的地區,或者是教育資源並不豐富的地區會出現。而小編所了解的河南就是一例,因為河南省只有鄭州大學一所211,老牌一本大學帶上一個河南大學,其他大學都是這兩年晉升的「雙非」,而河南省人數多,考生數量大,在省內,無論是擇校還是擇業,競爭壓力都會很大。所以小編在上中學的時候就會聽別人說「能出省儘量出省」。
而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國家建設了雙一流學科,雙一流高校,逐漸淡化985 211的觀念。目的就是為了給更多高校投注資源,提高全國高校的教育資源水平,使得各地區高校實力有所均衡,給予考生們更多的選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人都可以順利擇校,安心就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PkWKnQBd8y1i3sJJN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