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在工作中遇到過這些情況:
跟同事溝通工作,費了很大勁解釋,但對方還是不明白?
跨部門合作的時候,需求和進展往往表達不清?
甚至還有這樣的反饋:
職場中如果不能有效溝通、帶有情緒化表達,輕則影響工作進度,重則造成工作失誤,甚至傷及同事間的感情。
所謂有效溝通,先決條件之一是和諧的氣氛。情緒化的表達,很容易令人失去理性和基本的判斷力,讓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這種時候如果還要繼續溝通下去,不僅非常低效,而且容易火上澆油,造成日後溝通不暢的惡性循環。
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你需要理解他說話的動機,用empathy(同理心)去理解對方,然後再進行有效的溝通。
職場溝通與普通社交的不同點在於:更注重溝通效率,需要簡單、明確、高效、無誤地傳達信息,達成信息同步,推進項目進展。
這就需要我們除了在表達中傳達友善的信息,還要運用各種溝通技巧,突出交流重點,增強話語的說服力,從而與對方更好地合作,得到更理想的工作成果。
那麼,如何避免情緒激化,優雅而高效地進行溝通?
我們總結了3個經典又實用的管理理論,可以直接應用在職場溝通上,無論是在口頭還是書面溝通方面,都可以助你在短時間內提高溝通效率。
麥肯錫30秒電梯理論
麥肯錫公司要求員工:必須具備在30秒的時間內向客戶介紹方案的能力,凡事要在最短時間內表述清楚,直奔主題和結果。
因為一般情況下,人們最多記得住1、2、3,記不住4、5、6,所以凡事最好歸納在3條以內。簡單來說就是抓住重點,聚焦在明確的目標上,以提高溝通效率。
尤其在與上級領導溝通時,表達一要易於接收,二要短小精悍,三要提煉觀點。具體可以參照以下步驟:
分析:可以提出一些共識,引出後面的核心觀點。
歸納:用一句話說出核心觀點。
證明:結合事實和數據,證明核心觀點。
總結:總結觀點,並隨機應變進行答覆。
金字塔原則
金字塔原則是一項層次性、結構化的思考和溝通技巧,也可以用於結構化的寫作過程。這一思考過程還用到了歸納和演繹的推理。簡單來說就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先說中心思想,再分解為問題,向前推演。
觀點表述的次序可以用SCQA架構,即「情境(Situation)、衝突(Complication)、問題(Question)、答案(Answer)」來確定。
情境:說明事件的背景。
衝突:說明在此背景下產生的矛盾。
問題:提出問題,即等待解決的矛盾。
答案: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5W2H分析法
5W2H法簡單方便,易於理解和使用,被廣泛用於企業管理和技術活動,有助於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
著名的《溝通聖經》一書中曾經提到過溝通需要注意的5個方面,即原因(目的)、對象、時間和地點、內容、方式(語氣和風格)。其實這就是類似5W2H框架的一種運用——為什麼(Why)、何人做(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做什麼(What)、做多少(How much)及如何做(How)。
具體到內容方面,確定溝通順序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幾種,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採用:
時間循序:按事件出現順序排序的常用方法。
空間順序:按空間呈現信息,如從北到南,從上到下等等。
重要性順序:根據重要性遞減/遞增排序,先說最重要或最不重要的信息。
複雜性遞增順序:先提簡單信息,再漸進到複雜信息。
熟悉度遞減法:從「已知」漸進到「未知」信息。
因果關係:先說明原因,再說明結果。
按照主題:按主題逐項說明,適合無明顯邏輯關聯的信息。
另外,還需要考慮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妨在與同事交流前,用DISC進行性格分析,掌握對方更多信息,再採取適當的語氣和方法進行溝通,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