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兩個5A景區簡介天下第一泉風景區

2019-12-10     行影步歷走遍中國

趵突泉景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位於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市中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由「一河(護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三大泉群)四園(趵突泉公園、環城公園、五龍潭公園、大明湖風景名勝區)」組成,是集獨特的自然山水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於一體的精品旅遊景區,總面積3.1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公園、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

山東省的省會濟南,是著名的「泉城」,因泉水眾多而得名。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位於濟南市市中心,由「一河(護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三大泉群)四園(趵突泉公園、環城公園、五龍潭公園、大明湖風景名勝區)」組成。景區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為核心,泉流成河、再匯成湖,並與明府古城相依相生,泉、河、湖、城融為一體,集中展現了獨特的泉水水域風光。

趵突泉公園因趵突泉而得名。它是5A級景區天下第一泉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位於濟南市中心繁華的濼源大街中段,南望千佛山,北通大明湖,東與泉城廣場相連園內的趵突泉成為「泉城」濟南的標誌,與大明湖、千佛山合稱「濟南三大名勝」並位居三大名勝之首。

趵突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史書記載,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會齊侯於濼」,「濼」即趵突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說:「濼水出歷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始稱此泉為趵突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三股水」等名。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涌不息的特點。千百年來,無限神奇和充滿了詩情畫意的趵突泉,傾倒了無數名人。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頫,明代王守仁,清代王使禛、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詠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在趵突泉邊題詩刻石,頌揚名泉,乾隆還御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濟南大明湖風景名勝區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見諸文字在1400多年前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隋唐時名"歷水陂"、"蓮子湖",宋時又稱"西湖",金代又稱"大明湖"。其水來源於珍珠、濯纓、芙蓉諸泉,有"眾泉匯流"之說。"恆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其一大優點,並具"蛇不見,蛙不鳴"的自然生態之謎。現今大明湖位於濟南舊城區內,公園面積86公頃,湖面46公頃,水深平均2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景特色的寫照。湖上鳶飛魚躍,畫舫穿行,岸邊繁花似錦,遊人如織。湖畔有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匯波樓、北極廟和遐園等多處名勝古蹟,其中歷下亭、鐵公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極閣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北極廟、真武廟,是一座道教廟宇。北極閣建於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樂年間重修。廟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後殿、鐘鼓樓、東西配房組成。正殿內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龜蛇二將,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傳神。正殿兩側壁上繪有關於真武-成仙的壁畫,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後殿名啟聖殿,供奉著真武父母的塑像。

匯波樓位於大明湖東北岸北水門之上。北水門為曾鞏任齊州知州時,於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濟南唯一的北城門,既可設閘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牆時,在北水門上建了一座兩層高的城樓,因城內諸泉水匯流入大明湖,再經北水門流出城外,故命名為匯波樓。

鐵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是為紀念明代兵部尚書、山東參政鐵鉉而建。明建文帝時,燕王朱棣南下奪權,攻至濟南,鐵鉉率軍民堅守,屢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為帝後,鐵鉉終因兵微將寡,被俘犧牲。後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鐵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占地6000餘平方米,由曲廊、三間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覽樓」組成。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境清幽曠遠,建築古樸典雅,其中小滄浪亭更是獨具秀色。

小滄浪位於鐵公祠旁,是一處具有江南風格的小園林。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小滄浪亭、曲廊、荷池等組成,因系效法蘇州滄浪亭風格修建,且規模較小,故取名小滄浪。曲廊沿湖而建,湖水穿渠引入荷池,池邊建有八角形的小滄浪亭,整組建築布局奇巧新雅,境界超凡脫俗。小滄浪國門兩旁,鐫有清大劉鳳誥描繪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為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繪聲繪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絕之處。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蔭濃,繁花似錦,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Gdi8W4BMH2_cNUgNN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