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傅醬滷肉滷汁配製的核心技術,就算有錢也未必買的到

2019-10-05     吾愛美食君

滷汁配製三秘訣

1、香料、食鹽、醬油的用量要適當

香料過多,成菜藥味大,色澤偏黑;香料太少,成菜香味不足。食鹽過多,成菜除口味「死咸」外,還會使成菜緊縮、乾癟;食鹽太少,成菜鮮香味不突出。醬油太多,成品色黑難看;醬油太少,口味不夠鮮美。

2、原料的選用

黃滷汁、白滷汁不宜使用醬油或別的帶色的調味品,也不要使用容易褪色的香料。

3、滷汁不宜事先熬煮

滷汁應現配現用,這樣既可避免調味品中的芳香氣味白白地揮發掉,還能節省燃料和時間。



滷汁的保存

鹵過菜肴的滷汁,應注意保存,留作下次用。滷汁用的次數越多,保存時間越長,質量越佳,味道越美。這是因為滷汁內所含的可溶性蛋白質等成分越來越多的緣故。

滷汁的保存,應注意以下幾點:

1、撇除浮油、浮沫

滷汁的浮油、浮沫要經常撇除,並經常過濾去渣。

2、要定時加熱消毒

夏秋季每天早晚各燒沸消毒1次,春冬季可每日或隔日燒沸消毒1次,燒沸後的滷汁應放消過毒的盛器內。

3、盛器必須用陶器或白搪瓷器皿

絕不能用鐵、錫、鋁、銅等金屬器皿,否則滷汁中的鹽等物質會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使滷汁變色變味,乃至變質不能使用。

4、注意存放位置

滷汁應放在陰涼、通風、防塵處,加上紗罩,防止蠅蟲等落入滷汁中。

5、原料的添加

香料袋一般只用2次就應更換。其它調味料則應每鹵一次原料,即添加一次。

附註:有了老鹵後,調製滷汁則不必非用骨湯,用清水亦可,也可不加油。

原料滷製前的準備

1、清洗處理

動物原料在宰殺處理後,必須將余毛污物清除乾淨。

2、初步刀工處理

肉、腸、肝應改刀成塊。家禽及豆腐乾等不需再改刀。

3、焯水處理

凡是需要滷製的動物性原料,都應先進行焯水處理後,才能用於滷製。



滷製原料時的關鍵

1、鹵鍋的選用

最好選用生鐵鍋,若滷製的原料不太多時,選用砂鍋為好。這兩種鍋壁厚導熱性較差,湯汁不易蒸發。食物與此鍋不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用銅鍋或鋁鍋,因此鍋導熱性很強,湯汁氣化快。銅鍋還易與滷汁中的鹽等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影響成品的色澤、口味、衛生質量。

2、要掌握好火力

一般是採用中小火或微火,使湯汁保持小開或微開狀態。不能使用旺火,否則,湯汁沸騰,不斷濺在鍋壁上,形成薄膜,最後焦化落入滷汁中,成碳末狀黑色物,有的粘附於原料上,影響到成品和滷汁的色澤、口味。大火滷煮,原料既不易軟爛,滷汁又會因快速氣化而嚴重減少。

3、要掌握好原料的成熟度

原料的滷製,不管質地老嫩、成熟時間長短,其成熟度都應掌握在軟化時或軟化前出鍋或離火。

鑑別的方法是:用手捏一捏滷製的原料,如感覺很硬,說明火候未到;一捏即碎爛,則是過火了(屬爛化階段);捏之軟而略有彈性,而且不碎,說明火候正好,即軟化階段。




趙大媽醬滷肉

(適用範圍:豬肉、牛肉)

配料:

大茴1 兩小茴2 兩紅扣1 兩白扣1 兩肉蔻1 兩丁香1 兩白芷1 兩良姜1 兩山萘1 兩碧波1兩千里香1兩香料2-3個各分三付各分三付,3 天后不用取出,放第二付,六天後取出第一付,放入第3 付,以此循環即可。

一、製作過程:

1、買肉、肘子(前腿)、腿雲(後腿)(按50斤計算),買回後首先退毛

2、買5-8斤黃香,再加3-5兩豬毛(或頭髮都行)再加2-3兩菜油攪勻即可,等之全部燒化後開始退毛。

3、把肉放進黃香鍋內,使肉皮全部沾滿黃香,立刻放進另一個水盆內之後,把黃香揭掉,揭掉後再放進黃香鍋內繼續燒,直到把毛拔凈為止。

二、拔凈後放入盆中泡洗,凈後用細繩捆緊備用

三、根據肉的多少,衡量水的多少,最好是能淹著肉,把配料放入,特別提示:所謂的老湯可自行熬之,只需幾斤肉皮放在鍋中熬化(這也根據肉的多少,一般50斤肉,8斤肉皮即可),老湯熬成後放入配料,使之沸起,沸起後把肉放進鍋內,加入料酒、鹽、糖、糖色(1 小勺)、水適量,等再次沸起來開始計時,一般1 個小時左右封火。

再等半個小時左右即可。

四、撈肉:

用肉鉤鉤住肉上的細繩向外撈出,放進盆內之後,用味精少許放在肉的中間上面,再用鹵湯2-3斤把肉上的味精沖化即可。

五、糖色的配製方法:3 斤白糖(最好用廣西蔗糖),放進鍋內燒化,起沫為止,速放水適量,一次少許,直到稀濕為宜,顏色發紅為宜,這時使之冷卻後,放之備用,用時少許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D2An20BMH2_cNUg67u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