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級演員?好萊塢寵兒?這個演員誇誇群有點尬

2019-10-27     劉肥燕

浙江衛視演員真人秀回歸了,第一季它叫《演員的誕生》,第二季叫《我就是演員》,這一季它又改名了,叫作《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這種武俠風十足的名字讓人想起了西門吹雪和葉孤城在紫禁城之巔比劍的場景,無疑,導演組想要更有噱頭的稱呼,只是名字換來換去不怕觀眾混淆嗎?

這一季《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不再設置導師分組制,而是採取師徒制,導師直接在台上競演,學徒在旁邊觀摩學習,有時候會助演,然後由三百人組成的觀影團投票。主持人是李立群,這期參賽的導師有張國立、李冰冰、秦昊、馬思純、郭濤、梁靜、佟大為、李宇春,學徒有文淇、孟美岐、楊迪、曾舜晞、范湉湉、周奇、劉家禕、王子異,還有許鞍華、李少紅、陸川、田羽生等導演為他們排戲,順帶點評。

這陣容不可不謂豪華,讓人期待,但是第一期開播之後那種刻意的戲劇逼格已經讓我無法直視了。

首先它給演員們戴的帽子實在太大,「殿堂級演員,輪番過招」?這指的是張國立、李冰冰嗎?包不包括馬思純、李宇春等青年演員呢?如果都是,那標準有點低,梁朝偉張曼玉都不敢自稱殿堂級演員吧。

它介紹每個演員的時候前頭總要加一堆名號,比如「好萊塢寵兒」李冰冰,就因為她客串了幾部美國電影?「國寶級演員」張國立,好吧。「觀眾最喜愛的中生代男演員」佟大為,是不是得加個之一呀?如果沒有那麼響亮的頭銜,就「公認的××」,這種言語轟炸真的讓人起雞皮疙瘩。

其次,讓這些已經成名的演員參賽,他們覺得犯不著再去舞台上證明自己,輸了的話面子往哪裡擱?可要想熱度,還得上綜藝。台下的這些評委,和演員們都認識,都是熟人,誰敢駁面批評,引導觀眾投票,這直接讓《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變成了一個演技誇誇群。

本期節目四組表演,第一組是梁靜和佟大為的《夏洛特煩惱》,起初梁靜就覺得這個劇本一般,沒營養,佟大為很努力,但他不適合這類喜劇,兩人的表演效果不是很理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沒人說,這讓姜思達竟然成為了本場最專業的點評,指出了問題所在。

同樣失利的還有第四組馬思純和秦昊的《半生緣》,兩人完全沒有沈世鈞和顧曼楨十四年後相見後那種惘然、沉重的情緒,部分原因也是導演組呈現的效果既像話劇又像電影,讓兩人的表演顯得混亂粗糙。

但是到點評環節,評委們都是撿好聽的話說,如果演好了,底下一窩蜂的誇獎,演員們也忍不住回憶起出道時的辛酸,感慨不已,現場弄得像《藝術人生》,如果演砸了,那評委就說「有潛力」、「這麼有成就還敢來,不容易」,或者抓住某個亮點大說特說,替台上的演員挽回點顏面。我不知道這種毫無觀點的詭辯有什麼意義,能幫助觀眾欣賞表演嗎?能讓演員們突破自己嗎?而許鞍華、李少紅等導演們除了拍攝,基本上不發言,形同虛設,簡直浪費!

最後,實在覺得《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這種師徒制多餘,導師們為自己的演出焦頭爛額,哪有精力指點這些徒弟?這樣組合無非是實力派演員加流量明星,覆蓋更多觀看人群,結果有可能弄得兩邊的觀眾都覺得不過癮。總之,不管是實力派還是新手,綜藝節目已經成為演員求職跳槽的主要舞台。

相比《演員請就位》里導演調教演員,點評表演,展現影視製作的過程,有技術性和知識點的呈現,《我就是演員》顯得太單調了,每期四場改編表演片段,如果不是特別驚艷的話,還不如看原版本,因為精雕細琢的東西還是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AMWDG4BMH2_cNUge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