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輪到報國寺了!還有時間,再去一次!

2019-12-08     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北京人淘換文玩,

除了上潘家園,

必來報國寺。



不過報國寺

這個京城人最熟悉不過的文玩市場

傳出停止續租的消息...



北京報國寺收藏品市場25日發布通知,

明確從2020年1月1日起,

對原有承租的商戶不再續約租賃,

這也意味著擁有22年歷史、

曾經全國錢幣最大的集散中心

進入閉市倒計時。



按計劃,市場中的商戶將分批退出,

退租清場時間分別為

明年1月,3月,五一之後共三批完成。

也就是說從即日起,

最多也就是半年的光景,

報國寺收藏市場就將和大家說再見了!



未來商戶資源將被分流至周邊其他古玩城,

而報國寺在回歸清幽後,

將全面恢復為文物保護單位。



報國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報國寺前街1號。

廣內大街北側,宣武醫院西側。

北京地鐵7號線廣內大街站。

曾是以經營書籍、郵票、

錢幣、文玩為主的文化市場。



報國寺始建於遼代,

規模很小,「有寺無額」,

世稱小報國寺。

寺內曾有三絕,

分別是一尊窯變觀音和兩株雙龍奇松。



報國寺是北京一處「值得說說」的地方,

歷經遼、金、元、明、清五代,

足以引發思古之幽情。

同時,報國寺身處會館、寺廟、

名人故居匯聚的京城宣南寶地,

演繹了多少「城南舊事」,

留下太多人文遺蹟。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末清初,

報國寺就曾是京城最著名的書市,

比同在南城的琉璃廠書市還早許多年。

這裡曾是當時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

留下了許多傳奇佳話。

除了故紙風流,更有文化商業的萌芽印記。



到了清代,

報國寺所在廣安門內,

宣南一帶會館、試館雲集,

成為了文人和科考舉子們的聚居之地,

報國寺書市也驟然升級。

殿前廊下,書攤相連;

寺周街巷,書鋪林立。



可隨著康熙十八年(1679)京城發生大地震,

報國寺大部建築坍塌。

雖然,乾隆十九年(1754),

得以重修,

並定名「大報國慈仁寺」,

但隨著琉璃廠書市的興起,

報國寺書市漸而衰落。



而待到報國寺再次人氣鼎盛之時,

已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1997年),

報國寺文玩市場漸次形成之際。

回溯報國寺的興衰歷程,

這座規模不大的寺廟,

與書籍地攤,文人雅士的關係

一向如影隨形。



22年來,作為上世紀末形成的收藏品市場,

報國寺在北京文玩市場的分量不可小覷。

它不僅以古玩玉器出名,

更是全國錢幣收藏最大的集散中心,

甚至是市場行情的晴雨表。



除去錢幣,

像古舊書、古瓷片等雜項的收藏,

報國寺更是獨領風騷。

不管從商家數量、藏品質量,

還是高手水平上,

報國寺古玩市場都是北京城的頭份兒。



徽章館、票證館、中國民間收藏館……

報國寺在北京文玩市場的威名,

可以從一句

「周四報國寺,周末潘家園」中

品出端倪。



與收藏興旺形成對比的是,

通向山門的那條路上大大小小的地攤,

兩側堆滿商販們形形色色的各種車輛,

無冬歷夏的水泄不通,

便是那些年報國寺的寫照,

周四大集時喧囂感更是驟然升級。



2015年年初,

報國寺市場進行休市改造,

改造後的報國寺成了

以展館為特色的專業類經營場區,

地攤取消,攤位分類歸入各大殿,

市場秩序有所好轉,但生意也不再火爆。




據悉,

報國寺將全面恢復為文物保護單位。

在進行升級和重新定義後,

今後報國寺將會作為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場所重新向公眾開放。

這也意味著擁有22年歷史、

曾經全國錢幣最大的集散中心都要成為回憶了...



隨著清退開始,

許多北京人記憶中那些於攤主鬥智斗勇,

盤道討價的時光,都將成為往事。

有錢有閒的玩兒家,

最近可常來逛逛,

大概是有漏可撿滴!


地址:廣安門內大街報國寺1號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8:00——16:30

交通:地鐵7號線廣安門站B口


說到報國寺那咱們肯定要聊聊「廣內」。

其實廣安門內這一片,

可算作是京城最早的「核心區」,

在唐代時,北京稱為幽州,

城區範圍還是在宣武一帶,

有一條東西貫通的檀州街;

後來,遼南京,金中都,

都是圍繞檀州街建起來的。



是否覺得檀州街這名字聽著生分?

如今,這條街叫做廣安門大街,

這條街兩側的歷史風物,

除了報國寺,還有法源寺、牛街禮拜寺、

報國寺、燕角樓等等,

曾經的廣安門內,

可謂古剎林立,香火鼎盛,

其中最名聲在外的,便是法源寺了。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

這話不管什麼時候聽都特別帶感

要是你正好身處於法源寺內

聽禪唱陣陣,聞佛香梟梟

或許你會更有感觸也說不定



法源寺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

是京城現存最古老的名剎,原名憫忠寺

遼代時曾囚禁過宋欽宗

清朝雍正賜名法源寺,沿用至今



寺廟基本保留了早期建築的格局

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閣

毗盧殿、觀音殿、藏經閣等頗為壯觀



法源寺的丁香從明清就已聞名京城

與崇右寺的牡丹、恭王府的海棠

並稱為京畿三大花事

每到四月,丁香如期綻放

如同朵朵祥雲,掩映紅牆青瓦雕樑畫棟

將法源寺渲染成一片「香雪海」

林則徐、紀曉嵐等都曾在此留跡

泰戈爾與徐志摩也來觀賞過


地址:西城區法源寺前街7號

開放時間:8:30至16:00

交通:北京地鐵四號線菜市口下車,D口出,沿街向西走100米,在第二個胡同,即西磚胡同向南,盡頭即法源寺。


既然說到了法源寺,

就不能不提相鄰不遠的牛街,

廣安門內絢爛豐富的生活,

離不開牛街美食對北京老百姓們的滋養。



牛街幾乎是京城內最「網紅」的街道了,

隔三岔五的美食攻略、top榜單上,

都能看到牛街的身影。

春天吃烤串、夏天吃烤肉,

秋天吃爆肚,冬天吃涮鍋子和羊蠍子,

春節吃年糕和甄糕,

一年四季喝豆汁兒,還有炸糕和松肉...


「廣內」的精彩往事,

單憑這一篇文章根本道不完。

小夥伴們可以趁著這段時間,

去報國寺收藏市場淘一淘好貨,

順便再好好逛逛兩廣路,

體驗體驗最濃郁的京味兒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1bL424BMH2_cNUgAU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