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水是根本。10月29日,昆明市最大的惠農節水灌溉工程——高新區高效節水農業科技示範園節水灌溉工程,在昆明高新區東區梁王山下正式通水,項目實施後每年可節約示範區農業灌溉用水量197.1萬立方米,新增農業產值835.19萬元,惠及農戶2000餘戶。
通水儀式現場。
一直以來馬金鋪片區水資源較為匱乏,隨著節水灌溉工程投入使用,馬金鋪街道白雲社區「農田也用上了自來水」,農業灌溉更加集約、便捷、高效。
昆明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勇介紹,馬金鋪片區是傳統的農業區,做好馬金鋪的「三農」工作是改善民生福祉、造福人民群眾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高新區投入1億多資金,開展了農村「七改三清」、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逐步實現農村路通電穩水清房安全。
水資源計量與控制系統。
昆明高新區高效節水農業科技示範園節水灌溉工程於2018年10月開工,在克服了土地流轉探索難、種植結構調整難、地質環境複雜度高、高效節水技術施工難等諸多困難後,2019年8月全面完工,項目規劃實施面積7102畝,投資概算2979.59萬元。
工程分為A、B、C三個灌溉片區,從橫衝水庫總調度,從韶山水庫、白雲水庫進行取水灌溉。項目分為引水、輸水、自動化控制三個標段進行,新建泵站2座,調節池2座;鋪設配水主管7992米、配水幹管9152米、配水支管33648米;工程建設農田灌溉自動化控制系統2套,管網智能監測16處,用戶終端計量設施161處,集成管理系統1套。
泵站內部設備。
「以前水庫離我家菜地有一公里左右,澆水很不方便,現在節水灌溉工程建成了,我們太高興了。」白雲社區村民朱麗芬說,她家有2畝地,主要種植豌豆和西藍花,以前每周需要用拖拉機帶上24卷水管和3台抽水機到附近水庫取水灌溉,一次抽水光油費就得130元左右,每年在抽水上要花費1000多元,還不包括機器磨損。這樣的用水狀況已持續30年。「以後在大棚邊就有水管,實實在在解決了我們農田用水難的問題。」朱麗芬說。
節水灌溉惠民生。
昆明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勇要求,馬金鋪街道要藉助水利設施,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的綜合效益。要突出高新區的優勢,不僅要有高新技術的工業,也要有高新技術的農業,要推進農業與工業有機結合,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培育有科技含量、有高新特色的農業產業和產品,打造園區產業新的亮點。
昆明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迅表示,此次節水灌溉工程的建成完成了區域高效節水改造,使區域內灌溉水利用率達到0.87,每年可為灌區節省水資源197.1萬方,減少化肥施用量426.1噸,入河排污量減少28.4噸,為實現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緩解區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路徑。
下一步,馬金鋪片區將成為昆明高新區開發建設的重點、招商引資的主戰場、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昆明高新區將加大力度推動產業項目落地建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環境友好、設施完善、產業興旺的宜居宜業新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
記者 | 郭曼 冉光雯
圖片 | 冉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