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一段經歷讓中國對「逆火」戰略轟炸機印象特別深刻,上世紀70-80年代,由於中蘇兩國關係進入冰凍期,還在以50年代蘇聯技術改進而來的中國空軍國土防空壓力相當大。當時拿的出手的只有殲-6、殲-7以及殲-8白天型,面對圖-22M「逆火」高達2馬赫的超低空突防戰術基本無能為力,當年的推演中以多道防空火力網相結合還是難阻擋其超低空突襲戰術,效果並不理想。
圖-22「眼罩」、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正是這種現實壓力讓逆火成了中國空軍特別關注的對象,對比自家「戰略」平台老轟-6不僅僅是羨慕,滿滿的渴望期待有朝一日能獲得這種戰略轟炸機。
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圖-22M「逆火"可變後掠翼戰略轟炸機號稱蘇/俄的屠龍寶刀,該機型兼具戰術\\戰略打擊能力,除執行常規轟炸外還能攜帶大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擔負對海戰略打擊任務。想想看約2400公里的作戰半徑、最大2.3馬赫的飛行速度,再加上強大的武器直接成為西方航母編隊、重要戰略目標的惡夢。
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當年美國甚至給中方開出了很誘人的條件,願意幫助改裝升級殲-7、殲-8戰鬥機,同時提供低配版F-16/79、F-14甚至F-15戰鬥機(附帶提供先進空空飛彈)用於攔截圖-22M「逆火」。主要還是窮看完一圈掏不出錢,再加上自主研發不願受制於人這根弦一刻也沒放鬆就擱置了。
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隨著蘇聯解體「逆火」不再成為壓力反而成了可能外銷的香勃勃,有著成功引進蘇-27戰鬥機的經歷也讓世紀初的軍迷小夥伴們無限期待。在2012年曾經有一篇《中國將國產俄「逆火」轟炸機命名轟-10》的報道,文內聲稱:經俄羅斯軍方證實,中俄達成引進圖-22M3生產線協議,俄羅斯開價15億美金,轉讓全部技術資料,裝備中國海海軍航空兵部隊的圖-22M3將命名為轟-10。
於是大家就看到下面這兩張有點年頭的P圖了。
中式塗裝圖-22M「逆火」
中式塗裝圖-22M"逆火"
其實如果在上世紀90年代圖-22M能夠出售的話,中國引進的機率很高確實有需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的航空工業研製水平在不斷上升。2005年當時的轟-6K總設計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現,我們的轟-6改進後在作戰效能上比圖-22M還強,雖然那時大家都不知道有轟-6K這個型號的存在,但對於科研人員來說早就信心滿滿了。
大家可以看看圖-22M的座艙,傳統機械儀表占據整個機艙,在蘇聯解體後航電系統得不到重大升級,落後已經不是一點點。
圖-22M座艙
隨後幾年中國在轟-6的改進上已經得心應手,對於圖-22M的評價是:這是一款極具時代特色的武器,有著很多性能優勢但是裝備成本過高,就以冷戰期間美蘇這樣的超級大國而言也不能大量裝備。同時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傳統高速突防已經不是萬能的,再加上高超音速飛彈以及更遠射程武器的裝備有些任務已經不需要戰略轟炸機去冒大風險進行。因此我們更需要一款比圖-22M設計理念更先進,更適合本國需要的戰略轟炸機。
圖-22M戰略轟炸機
對於我國空軍而言圖-22M已顯落伍,有了航空工業近年各項成果的支持改進升級轟-6成為常態,在加裝更先進的航電系統和遠程打擊武器之後,轟-6K/N已成為一款准戰略轟炸機。綜合作戰性能遠高於圖-22M,如果有可能買個圖-160還是可以接受的,至於逆火已經老了並不適合引進。
轟-6K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