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晚上好!
話說沒多久你們就要放假了吧~以前在企業上班的時候,一到年關就不想工作,每天數著還有幾天放假。雖然現在不用每天坐班,整天是休息也是上班。但到了年關依舊不想工作,整日消極怠工。
今天跟大家聊點兒輕鬆的,早上看到這樣一條留言:
小編,我皮膚也不太好,有什麼產品可以推薦嗎?
當然,用這個舉例沒有惡意。只是因為這種問題太多,回復吧一來二往的很耗費時間。但不回復,我又特別能理解提問者那種迫切求助的心情。但這種提問方式真的存在很大問題。咱們今天就一起聊聊在網上如何正確、理性種草,如何正確提問。
一、錯誤的提問方式?
試想一下:如果你去找醫生看病,你能直接說我不舒服嗎?當然不會!這位小夥伴的「皮膚不好」其實就等同於舉例中的「不舒服」。
皮膚不好的概念太過於泛泛。每個人對皮膚不好的定義大有不同:一個膚白如雪沒有任何瑕疵的人可能皮膚泛紅就是她認為的皮膚不好;而一個長期容易長痘的人來說,痘痘很常見,大面積爆痘才是皮膚不好。因此,你所謂的皮膚不好,和別人的定義差異很大。
一般在門診,如果你說不舒服,醫生一定會問你:哪兒不舒服?什麼症狀?有多長時間?最近吃了什麼?作息怎麼樣?有沒有服用什麼藥?等等。這些提問當然是為了了解背景,找到可能引發問題的根本原因。
因此,對自己皮膚現狀有正確認知和清晰的改善預期是非常重要的。
二、錯誤提問可能造成的危害?
錯誤的提問可能帶來2方面的問題:
️以錯誤的問題詢問錯誤的人;
舉個例子:網際網路上分享的人很多。大多數人通常會被別人的愛用品種草,或看別人用了某個產品解決了某種皮膚問題會二話不說買來試試。還有一部分人可能會諮詢。但如果你諮詢的人只有使用感,但搞不清楚基本原理。也就是:只有體驗,沒有科學知識。這樣其實就詢問了錯誤的人。
當詢問了錯誤的,不具備皮膚相關知識的人時,往往對方會直接推薦給你自己用過的某些產品。但任何產品的功效與使用方法、所處環境、生活習慣都息息相關。同時,即便表面是看似相同的皮膚問題,可能癥結也完全不同。最後可能導致你使用了對方推薦的產品,但並不適合你,或者讓皮膚問題越來越嚴重。
️用錯誤的問題詢問對的人;
這裡對的人指的是有一定皮膚科專業知識,大多為皮膚科醫生等。一般這樣的人不會直接給你推薦產品,而是根據你的描述進一步追問,進而給出相應的改善建議。當然,改善建議並不只有推薦某一款產品這麼簡單。之前我們也說過:皮膚問題絕不僅僅是用了某個產品就能解決,或就會引發的。而是和你的日常生活習慣、飲食、作息等息息相關的。
但即使是遇到正確的能幫助你解答問題的人,錯誤的提問方法也是會浪費彼此時間。因此,在提問之前梳理清楚自己的提問思路很重要。
三、如何獲得正確的、有效的問題解答?
️找對人;
對的人就像前面說的:在沒有了解的情況下,不要隨便購買別人推薦的產品,同時也不要看別人推薦什麼就直接拋個問題去詢問。
對的人不是化妝品用的多的人,也不是護膚品買的多的人。而是對皮膚知識有足夠了解,對產品知識有足夠了解的人。因此,要諮詢皮膚問題,最好是找皮膚科醫生。首選線下面診,其次可以選線上的皮膚科醫生,或通過對方文章等判斷其有一定皮膚知識的人。
️正確的提問;
正確的提問應該是讓對方對你現在的問題有足夠清晰的了解。Miya總結了一下,包括以下幾點:
- 皮膚什麼問題(如果是線上提問,建議配上自然光下清晰無美顏、無濾鏡的局部問題照片);
- 這個問題困擾我多長時間了,問題表現為什麼特徵?癢?痛?顏色暗沉?是否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問題變得更嚴重?例如:運動後、洗澡後等;
- 我最近的飲食習慣、作息習慣、生理方面、情緒方面有什麼特別?
- 我最近使用了那些護膚品,護膚流程是什麼樣?是否有新增加 的產品?針對該問題我採取了什麼措施?擠、塗抹網友推薦的藥膏?
- 我期望達到什麼樣的改善結果?
以上這些問題適用於線下皮膚科面診,也適用於線上諮詢。另外:現在有很多線上付費的面診平台,幾十元的諮詢費其實可以獲得很專業的回答。當然,也有很多免費幫忙解答問題的博主作者等。但無論如何,最忌諱二話不說,上來就說:我皮膚不好,請給我推薦一套護膚品。我是干皮,推薦一個干皮適合的產品,這樣的問題。
在這個速食快餐的時代,也許大家都很匆忙,追求簡單粗暴。但追求簡單粗暴必然付出相應的代價。要麼是損失錢包,要麼是皮膚受罪,要麼是雙雙淪陷。因此,不論何時,理性、正確的護膚遠比無止境的買買買、試試試更好。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nUeg28BMH2_cNUg8-En.html我是認真聊護膚的Miya,希望我的內容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跟我一起理性護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