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歲,2019年改行做貨車司機,因一句話說清「好父親」得獎

2020-01-12   小公主變形計


如果給你的2019頒個獎,你覺得頒獎的理由會是什麼?貨車司機孟慶輝捧著來自頭條盛典的獎盃,可能自己都有點不敢相信。可聽完他的故事,你也會為他的獲獎點贊!

「3月份剛開始跑的時候還是挺慌的,不知道路上會有什麼」。孟慶輝,30歲,2019年,他改行做了貨車司機。跑長途時,他還是習慣開著手機導航。

「您已到達目的地附近,本次導航結束」。他關掉導航,此時,是凌晨4點31分,北京的天還偷著點黑。他下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機,給家人發語音:我已到北京。你們起了沒有?吃點早飯,送孩子去上學。我吃點早飯就去睡覺了。」


孟慶輝說,自己有兩個「寶貝閨女」,大的8歲,小的4歲。以前他開挖掘機,是在工地上,一年也就只能回家10到20天左右。後來,他買了這輛貨車,隔兩三天就可以回家,多陪陪兩閨女。

開了一夜的車,現在他終於可以睡會兒了。用公共衛生間前面的水龍頭簡單洗漱一把,他又回到了駕駛室,座位鋪平,被子打開,這裡就成了孟慶輝簡陋到不能再簡陋的「床」。他蜷著腳,躺平,伸手摸了摸車頂,那裡貼著女兒的彩筆畫:紅的花,綠的樹,漂亮的家,還有一個可愛的娃娃坐在爸爸和媽媽的中間。


孟慶輝摸著這畫:「兩個女兒都跟我特別親,讓我覺得我算個好父親,至少比去年更算個好父親。」

這句話,聽得我淚目。你呢?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父親?我們已經聽過了太多答案。

時間,是這些答案中跨不過去的那一個。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如果一周陪孩子不到12個小時,就取消做爸爸的資格,你同意嗎」?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來自台灣的辯手顏如晶在台上有感而發。她說,她小時候爸爸很忙,很少陪她。她接著說了這樣一段話,不僅讓其他辯手紅了眼眶,連當時在場的高曉松也淚光閃動。她說: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部電視連續劇,你從來不看,什麼都不知道,卻突然來問我,演到哪裡了?我要怎麼給你講?

更可怕的是,電視劇也許還會重播,或可以有機會回看,但孩子的成長卻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但比起時間,每個父親陪伴孩子的方式也千差萬別。於是,「陪伴的質量」被我們津津樂道。

我鄰居的兒子今年9歲。孩子爸爸也很忙。在家的時間很少。但孩子媽媽說,孩子對爸爸的評價極高,也特別願意跟爸爸在一起。只要爸爸在家,她基本上就屬於被嫌棄和被排斥的狀態。一開始,她還覺得是兒子「白眼狼」,但「偷看」過幾次這兩個人在一起的相處模式後,她自嘆不如。

兩人吃個快餐,兒子非要把可樂里的冰塊放在手心裡玩。這要是換了她,她早就不同意了:

  • 那可是可樂啊,黏黏糊糊的,弄得哪兒哪兒都是,髒不髒啊?
  • 那麼大一塊冰,擱手心裡,涼不涼啊?
  • 都多大了?還這麼玩兒?不嫌幼稚嗎?

可孩子爸爸不。不但不阻止,兩人還討論起冰和水的關係,說的都是什麼溶解、融化、結晶……兒子玩兒得開心,聽得認真,當爹的也講得眉飛色舞。兩人能就這樣把一杯子冰都折騰光。

只是,每個孩子不同。同樣是玩兒冰,換個孩子,可能滿臉嫌棄。質量這件事,太隱晦,太不好把握。


孟慶輝,不談時間,不說質量。但這個為了家人,在2019年改行當貨車司機的30歲男人,說出了一個極其簡單、極其質樸但又特別深刻的一個標準:看孩子跟你親不親。

在我看來,這可以說是一個終極標準。不可辯駁,無可動搖。而且,簡單,好用,直接,可靠。

你說你陪孩子時間多,你說你陪孩子用心了,這都不算數。最終的檢驗標準只有一個:孩子跟你親不親。

孩子是最真也最聰明的,你是不是真的對他好,他心裡明白著呢。你是不是好的父親或母親,只要看他喜不喜歡你,跟不跟你親,就絕對一清二白了。

嘴上說的喜歡,有時可能不是真喜歡。跟你親不親,每個孩子的表達方式、表現狀態也不一樣,但你絕對能覺察出來、區分出來。親,就是心連著心的感覺,這種感覺,並不總是可以用語言形容,但絕對可以感知。

2020年,你會跟孟慶輝一樣,比去年更算是一個好父親嗎?

去看孩子跟你親近的程度吧。希望年底時候的你,也像孟慶輝一樣,對自己滿意。

歡迎關注我,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一對姐弟的母親。

養育兒女的難和苦我懂,教育孩子的著急和心累我更懂。用親身經歷加實用心理學知識,與你分享,讓你的焦慮少一點,成就感大一點兒。

點擊關注後,不僅能第一時間收到我的分享,還能隨時給我私信提問。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