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閩南懷舊老味道,總有一種能勾起你的回憶

2019-08-05     阿傑傳承閩南文化

在眾多閩南人記憶里

心中永遠不滅的是那些童年吃過的小吃

下面這些傳統經典美食

滿滿都是閩南懷舊的老味道

哪個使你印象深刻?

哪個又是你沒有吃過的?

那些陪我們長大的炸物

炸 五 香

在閩南,很多家庭逢年過節都會自己動手炸五香卷。

將瘦豬肉配上青蔥、荸薺、薯粉等攪拌均勻,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鍋炸熟。

吃時切成小塊,配上沙茶辣、紅辣醬、芥辣、蘿蔔酸、芫荽、甜醬等佐料,味道可謂鮮美無比。

炸 棗 (zǎo)

炸棗分甜、咸兩種。甜者以翔安區馬巷炸棗最佳,香甜軟韌;咸者以「黃則和花生湯店」咸棗最妙,既有炸棗味道,又有韭菜盒感覺,別有一番滋味。

由於炸棗包裹的內餡有甜有咸,有人形容它猶如久未與家人相逢的情形,有歡樂亦有淚水。金燦燦的外表惹人喜愛,外Q內軟讓人慾罷不能。

在閩南很多老街區里製作香炸食物的攤點,平時就能輕易覓得「炸棗」的蹤跡。

菜 粿

菜粿以米漿和白蘿蔔為主要原料,蒸製成糕,再經油炸而成。油熟過後的菜粿外酥內嫩,表皮呈金黃微焦。

一口咬下,內餡潔白,質地柔軟鮮美、軟滑甘香。

油 酥 炸

酥炸是泉州市區、惠安、泉港、南安等地有名的小吃。在市區,它叫「炸錮」(閩南語發音:ji ko);在惠安,它也叫油酥炸、油酥餅;在泉港,它又有好聽的名字——口酥。

金黃色的外皮內,包裹著拌有白糖、蒜泥、蔥頭的花生粉末。

個頭不大,外觀形似月牙,炸熟後遠看就像一個個亮堂堂的金元寶,只需兩口,就能吃掉一個。

承載著祝福的糕點

碗 糕

閩南的碗糕其實就是年糕,都是用秈米磨細加糖蒸的。碗糕和年糕不同的是,年糕是用整個蒸籠裝米漿下去蒸的,而碗糕卻是用小碗放入蒸籠里,再加入米漿蒸的,故此叫碗糕。

碗糕是祭拜時常備的一種食物,也是過年時必備的糕點。因其製作過程需經過發酵,寓意著「發財」、「發福」、和「發家」,寄託了美好的祝願。

常聽長輩說碗糕要笑了才好,「笑」是指蒸時發酵膨脹,並裂開而成的笑狀。吃起來軟糯,不膩,香氣四溢填滿味蕾。

信 杯 餅

閩南地區的民間食物,在很多年輕一輩的人看來已經是個陌生的事物了,但是這東西卻有了上百年的歷史。

古時候的人趕路都會隨身攜帶這東西,作為乾糧,它的不宜腐敗,價格低廉,味道甜美,而且能吃得飽。

至於它名字的由來,這東西在外觀上像極了廟裡的信杯,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取名為信杯餅,廈門或其它地方也有叫愛心餅的。

龜 粿

龜糕是福建地區漢族糕類美食,閩南人用於祭拜的糕粿眾多——紅龜粿、年糕、發糕、寸棗、紅圓、炸酥餃、炸棗……不一而足,但唯有紅龜粿因其壓制龜紋,而與手工藝結緣。壓制龜紋的器具叫龜糕印,龜糕印的刻制是專門的手藝。

「龜粿」的外觀尤為有趣,頗像個龜殼子。龜是長壽的代表,寓意福壽安康。很多閩南人也將「龜粿」作為過年餐桌上的「吉祥物」。

上蒸籠前,還要用新鮮的甘蔗葉托盛著「龜粿」,蒸熟後,「龜粿」便會散發出甘蔗葉的香氣。

甜 粿

在泉州,加糖製成的甜味年糕也被叫做甜粿,上面蓋上一個紅色印章,象徵著 「年年高升」。

甜粿以優質大冬糯米為主要原料。形似滿月,清甜可口。有黃白之分,象徵金銀。白甜粿中添加的是白糖,而黃甜粿中加入的則是黑糖。

在飽嘗之餘,也以此祈願,祝福一家人來年的生活能愈加甜蜜美滿。

元 宵 圓

吃圓仔,又稱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湯圓、湯糰。據說,吃元宵始於春秋末期,宋代才稱圓子,取「團團圓圓」之意。

宋代有一位文人說這種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湯浴之」,並作16字贊一首:「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做元宵圓的老店裡,從早上8點開始就會傳來敲打花生、芝麻餡的聲音。

用米滋包上花生糖餡搓成湯圓,入沸水鍋煮至浮起盛於碗,再加糖而食,香甜爽滑,細膩柔綿,餡香湯清,十分可口。

家鄉甜食的滋味

貢 糖

貢糖是閩南地區特有的傳統特產。它以上等花生仁、白砂糖、麥芽糖經民間傳統工藝用木棒「打」出來。「打」閩南語稱為「貢」。謂之為貢糖。

也有說法「貢糖」之名來源於它曾是民間用來朝聖的御膳貢品,因此冠上「貢」字。

貢糖以花生、白糖和麥芽糖精製而成,其中,泉州貢糖、金門貢糖以及漳州的白水貢糖,都是閩南貢糖的一方代表。

經過烘焙的花生在氣味最濃郁的狀態下,以高比例與純正麥芽糖混合,然後施以人工搗碎、夾纏,再經歷溫揉滲合流淌,切塊成形,香酥美味。

金 橘 糖

按照閩南的傳統習俗,春節期間如果有客人到家中拜年,主人一定會拿出甜品邀請客人品嘗,其中金橘糖是不少人的選擇。

永春製作金橘糖,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金橘糖聞之沁入肺腑,入口鮮嫩清甜,食後醇香呃逆,餘味無窮。

桔 紅 糕

桔紅糕至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是閩南傳統民間小吃,其外觀呈銀白色半透明,質地細膩,糯性強,韌性好,口感軟糯,甜而不膩,有的還具有金橘風味,清甜爽口。

在不少地方,桔紅糕已成為辦理婚事時必不可少的一項「糖王」。桔紅糕原料為四季糯米、白糖、金橘。

據傳統習慣,男方到女方家訂婚時,花生仁棗或麻棗加餅類作為訂婚糖品,而女方家庭則將桔紅糕、冬瓜條送給男方作為致謝禮,因此,桔紅糕又叫「新娘糖」。

麻 糍

麻糍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色澤鮮白,香甜可口,冰甜且軟韌。

麻糍既是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也是傳統祭祀時的供品。現在吃的時候一般是包上餡(各個地區餡料不同),外面裹上花生碎或者芝麻碎一起吃。

南安英都的麻糍、漳州的老游麻糍和鼓浪嶼的葉氏麻糍,讚譽都很高。

咸 香 糕

咸香糕是閩南一帶享有盛譽的名點茶配,它以米粉為主料,佐以豬油、蔥、芝麻和少許的食鹽、蔗糖,甜而不膩、香酥可口。

閩南人喜歡喝茶,因為咸香糕口感細膩、微咸又帶有芝麻味,也有很多人稱之為「茶伴侶」。

蒜 蓉 枝

第一眼看到「蒜蓉枝」時,許多外地人便會以為那就是天津麻花,只不過石獅的「蒜蓉枝」比天津麻花個頭明顯小很多。

「蒜蓉枝」係為閩南的一種油炸小吃,它是用麵粉和糖糅炸成的食品,因為外表鍍了一層白色的糖質和蒜蓉,形狀如同一根樹枝,因此被叫做「蒜蓉枝」。

在閩南民間,也有人根據其形狀稱之為「草索條」,是茶餘飯後很解饞的小吃之一。

麻 酪

麻酪是閩南的著名茶點,在廈門、泉州和漳州都屢見不鮮,也有的地方稱之為「麻棗」,原材料是花生、糯米和麥芽糖。

市面上的麻酪普遍有有裹芝麻和花生兩種味道,裡面則是蓬鬆酥脆的口感。嘎嘣脆的一口就能喚起滿滿的童年回憶。

大多數吃進人心裡的食物,

不單單靠味道,還靠情懷。

無論走過千山萬水,吃遍天南海北,

閩南人心中最顧念的,仍是家鄉那些質樸的美食,

以及,備好佳肴,在家中等著你歸來的那些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hbcY2wBUcHTFCnfHW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