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這種片,太催淚了

2019-07-23   牛牛影視創想

2014年4月16日上午,8點48分。

一艘由韓國仁川港駛向濟州島的客輪,在途徑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的時候,發生了意外沉船事故。

這次沉船事故共造成304人死亡,142人受傷, 9人下落不明,其中多數為年輕的學生。

因為他們本來是要進行修學旅行的,沒想到卻是天人兩隔。

這就是震驚世人的「世越號沉船事件」,也是韓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難之一。

自從悲劇發生之後,不斷有媒體和調查組織試圖調查追問事件背後的真相和疑點。

向來熱衷於用電影拷問現實的韓國電影人,也沒有放過這起事件,幾年間,不斷有各種相關紀錄片和影視作品問世。

比如紀錄片《那天,大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又一部根據「世越號」事件所改編的電影在韓國上映了。

觀看這部電影之前,請千萬記得備好紙巾!

《生日》

影片由韓國女導演李鍾言執導,主演陣容更是堪稱頂級。

男主角是被譽為「韓國影壇三駕馬車之一」的實力派影帝薛景求。普通觀眾最為熟知的,不敢看第二遍的《素媛》,他飾演的就是那位感動無數人的父親。

女主角則是目前韓國影壇唯一的坎城影后全度妍

無論是《密陽》中的絕望母親,還是《回家的路》中的悲情主婦,她的每一次表演都細膩而揪心。

兩位韓國影帝影后的演技,讓這部影片基本堪稱十級催淚彈。

不過影片雖然以「世越號」事件為背景,但自始至終沒有正面出現過有關事故的鏡頭。

導演完全用紀錄片式的克制風格,帶領觀眾走進了一個普通的遇難者家庭。

主角只是一對平凡的夫妻。

丈夫正日(薛景求 飾)與妻子順楠(全度妍 飾),夫妻倆養育著兩個可愛的孩子。

直到那一日,狠狠粉碎了他們的幸福與平靜,他們的兒子秀浩死於沉船事故。

從那以後,失去兒子的巨大悲傷,開始不斷撕扯著這個家庭。

影片的切入點,正是從父親正日回國開始。

正日這些年一直在越南工作,與家人聚少離多,後來又因為工廠罷工事故,而無辜捲入了一場牢獄之災。

這讓他不僅錯過了自己孩子的成長,更連兒子秀浩的最後一面都沒能見上。

五年過去,刑滿釋放的正日終於回國,但內心卻體味不到一絲回家的喜悅。

在妹妹的指引下,總算找到了妻子現在租住的公寓,可妻子卻不願意開門見他。

原來,妻子為了給丈夫請律師打官司,早已變賣家產,然後帶著年幼的女兒搬了家。

就連自己多年未見的女兒,也對這個陌生的父親感到著莫名的抗拒。

甚至女兒進門按密碼的時候,都要背著父親。

可想而知,這位無助的父親內心有多麼心酸。

所以,正日這次回來,就是希望能為這個破碎的家庭做一些彌補,重新盡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只可惜,自從兒子去世之後,妻子就徹底封閉了自己的內心。

就在登船前,懂事的秀浩還曾給母親打過電話,可母親卻因為工作太忙沒能接到。

沒想到——

這個沒能撥通的電話,竟然會成母子永別。

對兒子的愧疚和巨大的悲傷,不斷折磨著這位絕望的母親的內心。

她的神經開始變得敏感,暴躁易怒,要靠服藥維持情緒。

甚至因為做了兒子喜歡吃的菜,結果女兒不喜歡吃,就會大發脾氣:

哥哥連飯都不能吃,你還挑食?

片刻之後自覺失控的母親又跑去門口,將哭泣的女兒抱緊,道歉。

在這種環境下,年幼的女兒藝瑟也不得不變得懂事,要學會照顧媽媽。

順楠每天都會看著兒子生前留下的簡訊和視頻,常常趴在窗口幻想著兒子秀浩回來了。

把兒子的房間布置的還是他離開時的模樣,也不讓任何人動他的東西。

她甚至不願意參加任何關於遇難者家屬的任何聚會。

有家長善意地想要鼓勵順楠走出悲傷,可順楠卻像刺蝟一樣,抗拒著身邊的人關心。

因為——

她無法面對這樣的喪子之痛,只能一直用自己營造的謊言來麻痹自己的內心。

可每一次強顏歡笑過後,獨自無人的深夜裡,她又會忍不住抱著兒子的衣服號啕大哭。

儘管事故已經過去多年,她內心的傷痛卻不曾消弭。

當順楠再次見到丈夫的時候,她只是沉默得掏出了一封離婚協議。

看著妻子鬱鬱寡歡,女兒與自己關係冷漠,正日除了沉默,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尤其是在被人問到兒子成長的過程的時候,正日卻一句話也答不出來,因為他和兒子的記憶太少了。

直到這時,他才意識到——

自己作為一個父親,卻從來沒有為這個懂事的兒子做過什麼。

後來,他偶然得知兒子秀浩曾計劃帶媽媽一起,去越南看望父親。

為此曾努力苦學英語,並辦理了護照,卻沒有來得及啟程。

於是,正日就拿著兒子的護照,哭著祈求出境局,在兒子秀浩的護照上,蓋一個章。

因為,這是秀浩最後的心愿。

轉眼間,就到了秀浩的生忌。

遇難者善後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找到了正日,希望能夠為秀浩舉辦一場紀念生日會。

這既是正日對自己多年來缺席兒子成長的彌補,也是對那些遇難的孩子們的一種紀念。

起初,妻子順楠一直很抗拒參加這種活動。

因為,參加就意味了要與兒子正式告別。

可丈夫的一句話卻打動了妻子:

生日那天,秀浩也回來吧!

電影的高潮段落是秀浩的生日會,影片之前壓抑的情緒在這一場戲爆發。

在這場沒有主人的生日會上——

秀浩的的家人、朋友、老師、同學,還有世越號犧牲者的家屬,全部都聚到了一起。

他們一同回憶著秀浩生前的點滴,有的說出遺憾,有的道出感激,

仿佛秀浩就在現場一樣,讓人感動又痛心。

正日聽朋友們講述著秀浩的點點滴滴,這個沉默隱忍的男人終於止不住內心的悲傷。

順楠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兒子原來一直被這麼多人愛著……

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沒有刻意煽情,但那種無言的悲傷,卻始終縈繞在影片當中。

電影只是講述了一對無力的父母如何走出悲傷的故事——

雖然沒有任何災難的悲壯場景,但僅僅是日常生活的畫面,卻已經足夠戳痛人心。

影片最大的看點無疑是兩位主演的演技。

逝者已矣,但活下來的人卻要面臨更長久的悲傷。

正日和順楠只是眾多死難者家屬中的一對。

全度妍飾演的媽媽,一直後悔自己沒有及時回復兒子的消息。

她沒有辦法原諒自己,所以陷在深深的自責和愧疚中,不斷地放大自己的痛苦。

而相比撕心裂肺的母親順楠,薛景求所飾演的父親正日,則更多時候是隱忍沉默的狀態。

他心中的悲傷一定不比妻子少,甚至因為缺席兒子的成長和葬禮,他會面臨更多的痛苦。

可在崩潰的妻子面前,他更多想的是如何彌補修復,早已破碎的家庭關係。

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影片結尾。

從一開始的克制,堅忍,到聽到兒子這些年的點滴生活,正日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淚。

從之前的眼眶濕潤到放聲大哭,積壓多年的悲傷終於爆發出來,實在太戳心了。


如今,距離世越號事故已經過去五年,但時間並沒有治癒一切。

直到現在韓政府仍然以各種理由進行推諉,希望抹去人民對於這起事件的記憶。

而對於那些遇難者的家屬而言,他們心中的傷痛,或許永遠無遺忘。

但電影並不是要揭開傷疤,而是試圖喚起人們內心的思考,應該怎樣帶著傷痛開始新的生活。

文章轉載自原創作者: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