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71家小微園陸續復工

2020-02-28     浙江新聞溫州

民營企業量大面廣,溫州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聚焦產業協同,創新實施「十招」,加速推進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當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71家小微園全體復工。力爭到3月10日,全市企業復工率指數、企業產能恢復率、企業員工到崗率均達100%。

減負加力加碼

溫州十天內接連出台《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簡稱「溫28條」)、《關於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好發展主動仗的實施意見》(簡稱「溫32條」)等政策文件,包含稅費減免、就業穩崗、金融幫扶等60條高含金量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溫州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

溫州還轉危為機,把加大「機器換人」和智能化改造作為企業轉型的主攻方向和支持重點,將企業技改項目補助比例再提高5個百分點,一年內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將得到20%補助,最高補助400萬元,應急物資生產企業按照實際投入金額的50%予以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據評估,僅溫州市區減輕企業負擔近30億元,全市加起來可能會有近90億元的力度。

問題專員包干

為實現企業復工復產一家都不能少,落實防疫舉措一例都不能有,政策落地見效一項都不能缺,問題排摸化解一個都不能漏,溫州派出10284名助企服務員,對企業實行「一對一」「多對一」服務。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實行助企服務員包干制,企業問題妥善解決後才能銷號歸檔,確保企業問題「件件有迴音」。截至當前,市派各縣(市、區)、產業集聚區助企幹部已累計開展服務1266次,共排摸企業問題976個,目前已化解563個,化解率為57.7%。

如常規口罩檢測要進行預處理,而預處理時間要3天以上,出具一個檢測報告至少要3天時間。但「疫」場如戰場,與疫情作戰,就是與時間賽跑。溫州市經信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主動介入,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轉產口罩,開闢審批「綠色通道」。只要口罩原材料和生產檢驗條件達標,助企專員隨時幫扶企業上報應急審批通道,儘快取得醫用口罩註冊證書。

返工包車包列

針對部分企業由於員工返崗率低、招引難度大,面臨復工難問題,溫州市政府部門本著「外地員工本地員工都是有為員工,第一故鄉第二故鄉同為創業之鄉」的理念,採用「點對點」方式,組織專機、專車、鐵路專列等方式從就業員工分布較多、當地疫情較輕的省份(城市)接回外地員工。如瑞安市中精集團派出兩輛專車,通過「點對點、門對門」的直達模式,成功護送47名湄潭縣員工返瑞。甌海區組建了由100名幹部組成的「百人招工團」,分赴江西、安徽、貴州等地開展全脫產招工,每個專班計劃至少招工2000人,任務未完成專班不撤回。截至目前,521輛「復工直通車」共接回返崗人員11673人。

2月23日晚,溫州首趟「復工專列」分別從貴州貴陽和四川成都接回了106家企業的近1800名返工人員,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率隊迎接,專列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截至目前,184輛「復工直通車」共接回返崗人員4038人。

人才留崗留薪

溫州專設2億元的穩崗專項資金,對為重點疫情地區務工人員「留崗留薪」的企業,按照溫州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核定予以企業一次性補助。對市外首次來溫就業員工,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

溫州各地也陸續有針對性地拿出「真金白銀」招引人才。鹿城區設立1億元「助企引才專項經費」;樂清對溫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的重點人才,鼓勵實行「留崗留薪」,對「留崗留薪」人才占企業人才總數70%以上的,經核實本年度給予企業20萬元的「創新券」使用額度。同時,針對向承租國有資產類生產經營用房的人才創辦企業發放3個月場地「免租券」,租期順延3個月,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去招引緊缺急需人才。

口罩擴產轉產

針對當前口罩等重要防疫物資缺乏問題,溫州市制定《口罩生產供應保障方案》,積極動員醫療器械企業、無紡布企業製造企業以及服裝企業生產口罩,安排助企服務員赴各地對當地轉產生產口罩的企業進行指導。

東蒙集團是當地一家服裝生產企業,解決口罩生產中熔噴布原材料緊缺問題,自主研發PTF1過濾膜材料題材,並利用現有生產設備轉產口罩,並達到了行業相關標準,投產後日產量可達60萬個。通過努力,不到一個月,全市從1家口罩生產企業,增加到26家口罩生產企業。

復工中,企業面臨生產管理成本增高問題,資金壓力較大。溫州建立疫情防控期間重點企業「白名單」,給予「白名單」企業信用增信。溫州共梳理上市企業、雄鷹型培育企業、領軍型企業、高成長型企業等「白名單」企業4019家,設立了首期60億元定向用於溫州的應急專項信貸,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融資需求。

加大企業貸款利息減免補貼力度和無還本續貸力度,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貸款減免1-3個月利息,每戶最高可享受100萬元貸款,加大企業並在原有貸款利率水平基礎上下浮10%以上。梳理上報116家疫情防控重點工業企業申請國家專項再貸款50.48億元。

產業全鏈復工

調研中,阻礙復工復產進度的產業鏈「缺鏈」現象引起當地重視。溫州分級分類推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建立配套企業排摸機制、跨地協作機制和精準服務機制,形成市域內循環和市外大循環「環環相扣」的產業鏈聯動局面,推進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幫助產業鏈核心企業梳理產業鏈配套企業清單,由核心企業整體打包,向主管部門復工備案確認,同步備案、同步復工,全市共梳理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配套企業1000餘家,現已全部復工。

同時,制定《小微企業園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指導意見》,發揮產業平台和小微企業園作用,推進全市小微企業園整體備案,園內企業不再實行單獨備案。目前共有71個小微企業園復工,復產復工率達100%。

項目綠色審批

針對企業復工後可能出現的立項、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環評、能評等審批事項,溫州提出「全程不見面,一次不用跑,宅家辦好事」,推行「容缺受理」。比如,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E車間多頭紡零土地技改項目兩個小時就通過項目審批,項目投產後企業將增加銷售收入6332萬元,實現利稅1284萬元。

防疫示範推廣

「所有進入廠區的物資外包裝必須消毒,之前一直強調人員消毒,漏了這個細節。」浙江羅爾科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旗吩咐企業防疫小組人員馬上完善廠區防控細節。這一內容的啟發來自溫州市助企服務員通過「三服務」行動推送來的溫州產業分類防控參考。

復工復產關鍵時期,溫州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迎來大批返工人員,工人如何消殺隔離,各行業如何規範防控等成了擺在眼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溫州助企服務員大量走訪「白名單」已復工企業和各行業防控能力強的企業,通過問題收集、經驗梳理,專家規範後,由經信部門按照企業共性問題及各產業個性問題,圍繞溫州傳統產業分布,製成防控參考15篇,並通過「三服務」精準推送到中小企業中,以發揮集智示範作用。

工作專班推進

為確保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溫州市企業復工復產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6 X 個工作組。在此基礎上,對各項工作以專班的形式進行推進,如成立了口罩生產專班、復工專列專班、助企服務專班、防疫物資生產專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f1sjHABgx9BqZZIb5u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