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郝景芳說:「書店有可能成為一個城市裡面關鍵性的節點,有了它這個城市就不孤獨,沒有它,也許這個城市就是孤獨的。」
這兩年,在財政補貼、減免租金等優惠政策的「加持」下,西安的書店呈井噴式增長。僅2018年,西安市實體書店增加了800餘家,書店總量從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5位,並因此獲得了「2018書店之都」的稱號。本期我們就盤點了西安5家各具特色的書店,希望大家有時間都可以去線下看看。
1.8萬平方米,近15萬種圖書,藏書量達60多萬冊,這些數字組合起來,就是一座殿堂,一座能讓心靈棲息的殿堂。
走進曲江書城大廳,碩大的摺紙天橋——時光廊橋出現在眼前,讓人感到很驚艷;而當穿梭在由圖書組成的「圍城」中,不用刻意尋找,濃厚的閱讀氛圍,讓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渴望閱讀。
曲江書城的優點是書很多,想要看什麼種類的書籍基本上都能夠找得到;缺點也是書太多,已經不僅僅是萬里挑一了,而是十幾萬、幾十萬里挑一了,所以有選擇困難症的小夥伴到這裡估計要抓狂了。
在西安,有很多值得邂逅和體驗的書店,而鍾書閣是我認為最接近天堂的。乾淨的白、整齊的書,錯落有致的設計感,一切都秩序井然。
在我調研西安書店,請朋友們推薦自己覺得好的書店的時候,鍾書閣幾乎是所有推薦人都提到過的,他們說:「如果你想看人間天堂的模樣,去鍾書閣;如果你想看天堂在人間的模樣,去鍾書閣。」
鍾書閣的白、清澈,是它吸引人的所在;也因為它的設計,導致很多人來這裡,只是為了拍照打卡,這或許也是它始料未及的吧。
我相信看到這裡的朋友都會會心一笑,不管西安出現了多少顏值高的、設計感好的書店,嘉匯漢唐書城始終是西安人的精神棲息地。嘉匯漢唐書城之所有這麼高的存在感,不僅僅是因為它創立的時間早,是西安人心目中的書店標杆,而且因為它也在不斷的進步,和西安人的審美一起改變。
早兩年,西安開始出現「網紅」類書店的時候,嘉匯漢唐書城還保留著初建的風格,樸實、不雕琢,雖然仍然有很多人來這裡買書,但大多是因為地理位置比較便利,並不是因為書城的環境適宜閱讀;而且因為網絡媒體的衝擊,嘉匯漢唐書城的人流量也在日漸減少。
和其他新來的、有設計感的、綜合性的、運營得好的書店相比,嘉匯漢唐的優勢似乎在不斷衰減,好在嘉匯漢唐書城也在不斷的進步,經過重新裝修之後,很多老朋友都說,再看到嘉匯漢唐書城的時候很驚艷,沒想到「老陝」也可以這麼時尚,覺得和之前單一的運營模式相比,更喜歡現在的綜合模式,和朋友約會也可以來這裡了。
RENDEZ-VOUS 一詞在法語中意為「遇見之地」。西安SKPRENDEZ-VOUS在西安南大門永寧門口,背倚千年長安城,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叉點上,當法式的浪漫與十三朝古都相遇,一座城池的歷史感,與一個空間的美學設計感相遇,它們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記得第一次去SKP RENDEZ-VOUS就是因為講座,後來每次SKP RENDEZ-VOUS有活動的時候,只要我有時間幾乎都會去,我參加過的就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作家、設計師、創作者、藝術家等)舉辦的深度對話、藝術作品展演等。
個人覺得這種互動形式很棒,在書店我們不僅僅是閱讀書籍,更重要的是和寫書的創作者進行交流溝通。SKP RENDEZ-VOUS這種:「向在人類公共知識體系中凝聚智慧光芒、貢獻思想睿智、推動世界文明的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致以敬意,在觸達心靈的體驗中,邂逅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的理念,更契合我理想中的書店。
萬邦,曾經的關中大書房,以關中民俗為主基調,更有本土特色,現在大家知道萬邦可能更多地是通過藍海風·萬邦書店——200多米的書牆,45萬本藏書,英國古堡風的巨型書店。當然,不可避免,這裡也成為了網紅店,成為了人們爭相打卡拍照的聖地。
其實,做成網紅風也是書店不得不面臨的轉型,因為沒有人流就沒有購買,沒有買賣就沒辦法生存,所以來打卡拍照也無可厚非,但更多的時候希望大家像萬邦倡議的那樣:讓大家愛上閱讀。這才是書店的終極奧義。
我平時去的比較多的是小寨的萬邦,雖然地方不大,但是距離我住的地方比較近,而且經常會有講座、分享會,交通也比較便利,聽完講座和分享會,有時間的話還可以逛逛小寨,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