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做好「六篇文章」深化國企改革

2019-11-28     聊城新聞網

本報訊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夏旭光通訊員張秀秀) 11月27日,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金同元做客12345市長熱線,就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作解讀,並回答記者現場提問。

金同元介紹,市國資委深化落實《關於加快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十條意見》,緊扣「統、減、增、活、優、混」六字,加大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導檢查力度,健全改革創新容錯糾錯機制,總結推廣改革典型案例和經驗,切實把國企改革推向深入。目前,《關於加快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十條意見》中,45項改革任務已完成27項,剩餘18項正在積極推進。

做好「統」的文章。市國資委在全面完成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工作的基礎上,今年全力推進縣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目前,8個縣市區、3個市屬開發區實現了統一監管,30戶企業完成產權劃轉,資產總額86億元,由縣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監管的企業總額由統一監管前的837億元增至923億元,形成了全市國資監管一盤棋。

做好「減」的文章。市國資委堅持簡政放權,深化監管流程再造,出台《市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進一步推進職能轉變實施方案》,明確了監管的4項審批事項,8項核准事項,3項事前備案、報告事項,3項事後備案事項;全力支持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加快推進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維修改造,積極落實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及統籌外費用清理等改革任務;引導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加強主業管理,嚴控非主業投資,提升企業競爭力。

做好「增」的文章。增加重點項目投入。今年魯西集團投資7.8億元建設重大項目,中通客車投資6.8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升級改造項目,華潤集團生物醫藥產業園和萬象匯綜合體項目、山東重工新能源客車項目落戶聊城。加快科技創新,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中安排專項資金,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其中,東阿阿膠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研發了5款戰略新產品;中通集團在新能源能耗攻關研究、智能駕駛功能優化、氫控制器開發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魯西集團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申請專利69項。推動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市財信公司、市財金公司設立了總規模11.5億元的基金,撬動更多資本投向我市九大產業集群。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加大「雙招雙引」工作力度,組織企業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2019中國—以色列跨境投資論壇等,推動國有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央企、省企、國內優秀民營企業開展合資合作,未來三年,中化集團投資120億元,將魯西集團打造成高端化工新材料和化工裝備生產基地。

做好「活」的文章。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制定了相關分配製度,以落實工資總額決定機制為突破口,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市場化改革,聚焦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落實全員業績考核、實施差異化薪酬等重點任務,指導企業建立員工能進能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的常態化機制,不斷提高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修訂完善《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與薪酬管理辦法》,強化任期考核,深化對標考核,優化計分標準,考核結果與薪酬獎懲相掛鉤,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把業績考核評價結果作為企業負責人職務調整的重要依據。

做好「優」的文章。強化戰略規劃引領,制定了《聊城市市管國有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暫行辦法》,指導企業科學編制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通過制定投資項目負面清單,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深化重組整合,按照產業相關、業務協同、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進行優化重組;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引導魯西集團實現向化工新材料企業轉型,建立了十大新材料項目庫。推動昌潤集團向創業投資產業集中,指導水務、公交集團公益性企業實施產業智慧化轉型,開拓了新的增值業務;推進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指導4戶市級平台公司明確功能定位,理清了主業範圍,提交了主業核定報告,發揮4家企業在土地開發儲備、城市建設投資、融資投資資本運營、文旅開發等領域的帶動和引領作用。

做好「混」的文章。以引進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推進企業上市、實施員工持股、投資參與非國有經濟發展等為主要形式,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導各市管國有企業對集團及各級權屬企業進行全面摸底和梳理,研究提出2019—2021年三年混改工作計劃,分年度形成了未來三年推進混改工作方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RbBs24BMH2_cNUgzL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