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再降息,我們跟不跟?

2019-09-24     胡景暉

9月19日凌晨2點,美聯儲再次宣布降息25個基本點,此次美國降息在意料之中,但從市場的反映來看,股市漲跌互現。從歷史上看美國經濟經歷8到10年就會進入一個衰退周期,但是從目前釋放的信號來看這個現象並不明顯,客觀的規律不容忽視,今年年底美聯儲再次降息很有可能是大機率事件。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認為,單純地釋放流動性是能刺激股市,但實際分歧性很大,此次美聯儲降息,是美國對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出現衰退的憂慮和對市場的矯正,但好的預期和壞的預期基本上對衝掉。此次調整有意促進GDP的增長,刺激股市,令人失望的就很多人認為這是今年最後一次降息,實際上兩種意願對衝掉了流動性的釋放。從經濟預判來講,既有衰退的憂慮又有人為的調高GDP漲幅的預判,一方面釋放流動性刺激市場,但另一方面釋放的幅度和未來是否繼續釋放又令人失望。

日本和英國在這次美聯儲降息之後,保持政策不動,但也做好了釋放流動性的準備。對中國來講仍然面臨嚴重的挑戰,之前面對美聯儲第一次降息,中國貨幣當局並沒有直接降息,而是採用了一個比較巧妙的辦法,就是推動了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再以基準利率作為我們這個利率調整的基準線,開始轉向LPR。

胡景暉表示,面對美聯儲第二次降息,中國必須思考接下來的政策調整。第一點,中國應該以自我為主,不能盲目跟從美國的貨幣政策調整。第二,中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方面市場數據並不樂觀,既然全球經濟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量化寬鬆的時代,而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就必須採取一個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第三,多手段進行貨幣調整,各部門協同合作,抵禦經濟下行的衝擊。第四,讓釋放的流動性真正進入我們需要的領域,真正達到發展實體經濟,進一步提振製造業的目的。

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到今天,美股印證和助推了這一輪美國經濟的復甦和增長,中國股市從2005年股災到2015年股災直到現在沒有太靚麗的表現,儘管科創板為股市增加了一抹亮色,如果股市長期不能進入到慢牛通道,即便釋放流動性也很難通過直接融資市場讓企業獲得融資,只有通過上市公司監管,加強信息披露,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的完善,讓中國股市質量進一步提振融資市場,不然提振實體經濟和製造業就是一句空話。

目前,我們仍然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企業信用不足。一方面實體經濟除了製造業之外,有很多是服務產業、新興產業,包括在雙創背景下的創新產業和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不像傳統製造業、開發商有龐大的實體產業,他們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時候是沒有抵押物的,通過什麼方式為這些企業放貸注資,從這點來講,融資方式和個人信用制度的完備是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重要的手段。

胡景暉認為,降息除了本身為實體經濟、製造業、中小微和民營企業增加融資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促進消費。今天中國的儲蓄率還很高,讓大家拿出錢來去消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近期不斷強調發展夜間經濟、假日經濟、開闢新的商業形式,降息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減少老百姓在銀行的存款收益,更願意把錢拿出來消費。不管是從住房、醫療、子女教育這些消費大項,還是從線上線下商品銷售、交通出行、餐飲娛樂都應該合理布局,提升質量,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未來,我國釋放流動性是必然事件,不管是降息、降准,還是公開市場操作,我們要處理好的問題就是怎麼能夠讓錢真正有效地進入實體經濟,提振製造業、服務產業,補足社會短板,同時讓老百姓願意把錢從銀行取出來去消費、旅遊,在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更願意大膽去花錢。

單一的使用貨幣政策未必能夠奏效,要讓財政政策、產業政策、人才政策合理布局,讓區域經濟活躍起來,讓生產要素能夠更好的流動起來,讓人才、資金、產品、市場、技術能夠更充沛的進行有效資產配置,讓消費拉動內需,進一步帶動中國經濟再上一個台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P9iYW0BJleJMoPMnh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