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術後身體虛弱,如何補營養不增加腎負擔,醫生教你飲食小妙招

2019-09-21   走進醫師

1熱能:初期熱能供給每日維持在6276千焦(1500千卡)若患者腎移植術後恢復良好,病情穩定,於1周后可逐漸將熱能提高至每日10460千焦(2500千卡)。

2蛋白質:腎移植初期蛋白質按每日每千克體重0.8克供給,密切觀察患者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根據這些腎功能指標變化,隨時調整蛋白質的供給量。

蛋白質供給量應隨腎功能恢復逐漸增加,直至每日每千克體重1.5~2.0克。移植腎已恢復功能時,每日蛋白質供給總量可達80克,所供給蛋白質應為高生物價優質蛋白質。

3糖類:腎移植想者由於需克服排異反應而使用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使糖耐量下降,血糖升高,甚至會出現繼發性糖尿病,所以對糖類供給要適當限制,糖類占總熱能的50%~60%

4水:腎移植前少尿及無尿的患者,需依賴血液透析機來脫水,也就是要提高透析液一側的負壓方能透析,這就使得細胞外液及細胞本身均有不同程度的脫水,所以患者有口乾、皮膚乾燥等症狀,所以對腎移植前的患者嚴格控制水的入量是必要的。

然而,腎臟移植患者的尿量隨腎功能的恢復而恢復後,就要鼓勵患者適當地飲水。但由於腎移植術後尿量恢復是個生理過程,患者不再有以往的口乾等症狀,一般不想主動飲水,這時應做患者思想工作,講明多飲水的益處,鼓勵患者適當飲水以保持尿量,實際上仍是治療措施之一。

5吃得科學合理:腎移植術後,腎功能逐漸恢復至正常,加之應用激素類藥物,患者的食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進,此時應相對控制主食的攝入量,以免在短時間內體重增加太快;副食方面,優質動物蛋白(如魚,雞、牛肉、瘦肉、蝦等)都可以吃,但要適量,不要暴飲暴食。

判斷蛋白的攝入量合格與否,可在複查尿素氮、肌酐之前的1周,將每日所進的蛋白量相對固定,然後看尿素氮檢驗指標,如果指標在正常範圍之內,可在上次的蛋白攝入量基礎上,增加蛋白的攝入量,1周後再檢驗尿素氮,如果結果仍屬正常,這說明此時的蛋白攝入量可被移植腎所接受。

如果尿的檢驗結果有輕度升高,則說明此時的蛋白攝入量不能被移植腎所全部承受,應調整蛋白的攝入量,可較第一周稍多,但較第二周稍少。

由於尿素氮作為判斷腎功能不如血肌酐真實,易受蛋白攝入量、感染,發熱等多因素的影響,所以還要求患者自己細心去摸索,找出最適合自已的蛋白攝入量,同時適當限制澱粉(主要是主食,含糖量高)及含糖量高的食物的攝入量。

因為,主食入量太多,患者的運動量又少時,很易增加體重;在短時間內,體重增長太多,就容易造成免疫抑製藥用量相對的不足,容易誘發排異反應,可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

以上是腎病相關科普,可以【私信】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