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眾多文人騷客中,汪曾祺恐怕是最貪吃的一位。
他不是達官顯貴,也不是商甲巨富,但他偏偏能將豆腐青菜,韭花大肉給你描述得讓人滿嘴噙香,念念不忘。
甚至因為買牛肉還有了一出趣事。
在排隊買牛肉時,他見前面的婦女詢問小販牛肉的做法,拉著人家就蹲在路邊一筆一畫,端端正正的講了一通牛肉的做法,從清燉,紅燒,咖喱,再到四川的水煮。
是否能聽懂不要緊,重要的是陌生人之間因為吃食而產生的聯繫,那種情感也被汪曾祺筆尖觸及。
在北京生活的人或許都經歷過填鴨式進食法。
只要你走到地鐵旁,就能看到數個上班族縮在入口一角,使盡畢生吞咽功夫在三十秒內吃完整個雞蛋灌餅。嘴角一擦,提著包就鑽進了地鐵。動作行雲流水,令人嘆為觀止。
難怪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汪曾祺會對四川念念不忘:「我到訪過的眾多城市裡,唯有成都最讓我感覺到安靜和輕鬆自由。」(《四川雜議》汪曾祺)
如果按照通俗白話說可能就是,吃了這麼多地方,還是這家最好吃了!
2
踏著青石板走過林蔭道,就能聽見嘩啦碰響的麻將聲從四面八方傳來,其中還交織著采耳師傅的吆喝和嘬吸茶水的吸溜聲。
當你聽過這些聲音之後,就看到八二小區的大門,再往裡行進,玻璃窗上貼著的「機麻」和三塊「干海椒抄手」的紅字招牌映入眼帘。
這家從外面瞧不出任何端倪的早點鋪子,有在當地名聲響亮的干海椒抄手,和「抄手皇后」李阿姨。
干海椒抄手好吃的關鍵在於復合醬油。
在四川,甜水麵、涼麵之類的小吃或者涼拌菜里都會用到復合醬油。李阿姨家的復合醬油辛香味出挑,反倒少了一點甜膩。
對於抄手靈魂的辣椒油,李阿姨十分上心,親自挑選品質優良的二荊條,炸出來的辣椒油香辣不上火。
選料嚴格,肉餡自然也不會含糊,大隻肥嫩的鮮蝦和生脆的蟹籽滿滿當當的塞進抄手皮里。
再加上一碗頗具特色的竹蓀蟲草花雞湯,一掀鍋蓋,甘甜的雞香味讓排隊的人更是望眼欲穿。
人一多,老闆娘李阿姨就會和你聊起她與隔壁「82信箱鍾水餃「的淵源,話口一開,八二小區抄手餃子的歷史一覽無餘的展現在你的面前。
當年82信箱獨霸八二小區,大批水餃愛好者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只為吃上一口水餃婆婆經營三十多年之久的鐘水餃。更有甚者,將水餃婆婆稱為八二小區的水餃皇后。
而李阿姨家的干海椒抄手有人路過,無人問津。迫於壓力,李阿姨重新鑽研味道。那段時間,整個八二小區表面看上去風平浪靜,但樓道里早已風起雲湧,暗雷涌動。
在干海椒抄手店吃著抄手,有時還能聽到隔壁傳來抑揚頓挫的罵聲。
「走走走,你娃兒恁麼(這麼)著急,去別家吃,我不賣了!」
一般人都會遲疑一頓,但李阿姨的臉上總是掛著笑意,招呼大家不要在意,並告訴顧客隔壁生意太好,忙不過來才會這樣。可能正是李阿姨獨具親和力的性格,干海椒抄手順勢從水餃婆婆手中接過皇后寶座,成為八二小區新任抄手皇后。
但故事終歸是故事,好吃才是關鍵。在李阿姨這,最應該點的就是干拌抄手,和竹蓀蟲草花雞湯抄手。
夾上一隻抄手,蘸著豐富的調料,一口而入,鮮蝦的豐腴彈滑加上爆炸的蟹籽混合咸,甜,辣,麻四種味道。
喝上一口竹蓀蟲草花雞湯下肚,那種口感漸進的迸發到熱情高漲的結尾,就像口腔里奏響了舒伯特的D大調第三交響曲。
面對大排長龍的隊伍,李阿姨咬牙租下了二樓的空房,打算做一家預約制的餃子店,並且想將餃子創新,以實現口味多樣化的目標。
3
比起成都干海椒抄手的衝勁兒,岳池米粉就溫和許多。
作為中國米粉之鄉,岳池人的早餐首選就是米粉。岳池米粉最早只有八角、茴香、三奈、生薑這些香料調出的簡單底味,後期慢慢改良,又加上了肥腸,豌豆等輔料,豐富不少。
岳池有個「米粉一條街」,一字排開的長街上,都是或大或小的米粉館,對於外地人來說恐怕早已眼花繚亂。
但最受當地人喜愛的自然要數米粉一條街的——老羊肉粉館。
這家老羊肉粉館自我五歲開始,知曉的年頭已經超過二十年了,但真要追溯歷史,恐怕這家粉館稱得上「老字號」這塊招牌。
走進粉館,便被牆上琳琅滿目的菜單吸引,品類齊全堪稱滿漢全席。
在老羊肉粉館裡,你要是點了一碗燉雞粉,坐在店門口收銀的人便會手叉腰氣沉丹田喊出一句。
「二兩燉雞粉,帶瓤(軟)。」
後廚聽見後也會附和一聲「要得」(好的)。
這種充滿時代陳舊感的場面如今只能在老羊肉粉館可見。
粉館的米粉最大的區別在於「冒」和「粉質」以及「湯頭」,他家的湯根據種類不同分為鱔魚湯、羊肉湯、豬骨湯(會加入雞架提鮮)……幾種不同的湯頭。
而米粉只採取當地大米用石磨推制而成,經過傳統工藝製成細如銀絲的米粉,將米粉全部泡在水中,接下來就要做的便是「冒」。
采一把泡好的米粉放進竹漏勺中,在滾開的大鍋里上下四十秒,時間必須控制嚴格,多一秒米粉便斷節,恐怕只能用勺子舀著吃了。
將冒好的米粉倒在碗中,盛一勺鮮濃雪白的骨湯,沿著碗沿澆上一勺紅油,嫩滑的雞肉和香菜隨意撒在米粉上。
端上桌後,你便能看見紅油與白湯各占一邊,你不仔細瞧,還以為四川人個個都是太極拳高手,熟知太極之道。
配著米粉一起食用的還有各類蒸格——羊肉蒸格,肥腸蒸格,排骨蒸格,每類蒸格都以甘甜的紅薯打底,在出籠之時撒上現剁香菜蔥花。
米粉就蒸格,吃完後,喝上一口骨湯,骨湯的鮮味帶著白鬍椒的辛香從舌尖蔓延在整個口腔。
「呼,安逸慘了。」
4
除了細軟爽口的米粉,四川還有一道獨特的早餐——達州肉湯圓。
吃慣甜湯圓的人,恐怕一想到鹹味的肉湯圓在嘴裡咀嚼便會心生怪異。
但對於好這一口的人來說,入口軟滑肉餡彈齒的肉湯圓配上咸香的海帶骨頭湯,可能會像歌詞中一樣:心情就像坐上一台噴射機。
玉林的肉湯圓是用糯米粉製作而成,搓成實心小圓,燒熟後添上骨湯加入青菜,雞蛋或者香菇肉絲等配料,撒上一層清油淡鹽,一碗濃湯肉脂,味道極其鮮美。
恐怕遠在其他城市的人都會往心裡記下一筆:吃,不,到!
而在達州,自然要以柴市街老字號的「玉林湯圓」打頭陣,不論上學與否,都會專程去柴市街吃碗玉林湯圓,這是許多達州人的童年記憶。
這家店隱藏在一條走廊樓梯的拐角處,撐開一把雨傘,用長廊樓梯下的空間便開始賣起了湯圓。
老闆為了區分湯圓,將肉湯圓做成纖瘦挺拔,甜湯圓保持原樣,兩種湯圓盛在一碗,像極了漫畫《老夫子》里的大番薯和老夫子。
最先吃到玉林湯圓的當然是早起的學生。
天剛微亮,學生們早已坐在桌前,眼睛骨碌碌的望著湯圓下鍋,等待片刻,湯圓浮出水面,再也抑制不住,個個舉著碗爭先恐後地讓老闆先給自己盛上。
夾起渾圓的湯圓一口咬下,豬肉的脂香混合清爽的海帶湯,絲毫不會讓人覺得肉湯圓是個異類。
四個一碗的湯圓,三咸一甜。吃完三個肉湯圓必定要在最後吃一個甜湯圓涮涮口,等吃完後你就會回味起肉湯圓的鮮香。
5
如果你說早上吃肉湯圓很奇怪,那吃米飯的話恐怕更會被視為異類,但四川人就喜歡把吃做到不分三餐。許多上班族和學生都愛在早上吃一碗咸鮮麻辣的豆花飯。
提起豆花飯,自然要談起富順。
富順豆花兒,以其「滾、嫩、綿、白」為主,蘸水「辣、麻、香、鮮、甜」俱備聞名全川。
「滾」就是熱而不燙嘴;「嫩」是細嫩又不至於筷子夾不起來;「綿」是有韌性又無木質感;「白」乃色澤潔白如雪。
富順豆花特別講究蘸水,不但具有川味辣、麻、香、鮮、甜特點,而且更醇,且有回味。
「西郵巷餘三豆花」在當地開了四十多年,他家豆花蘸水裡的的青紅辣椒是神來之筆。
紅椒辣而不燥,嚼在嘴裡不幹辣,細細咀嚼後還能品嘗出其中帶有一絲甜頭的回頭。青椒微辣多汁,咬在嘴裡有種爆漿感,辣味中自帶回甘。
除了青紅椒的特別,他還會調料台放上一盆野生魚腥草用來增加蘸料的爽口感。
一碟鮮嫩豆花,一份咸辣蘸料,一碗米飯,一碗窖水(四川人念gao,烹煮豆花的水),一盤肥美燒白(梅菜扣肉),偶爾再加一個皮蛋放進蘸料碗中。
這是早餐的標配。
四川人吃豆花一般都是夾一塊蘸上調料的豆花送入嘴中,隨即扒一口米飯,舌尖能感受到豆花的鮮嫩和蘸料的麻辣鮮香。等豆花吃完再將蘸料碗中剩餘的辣椒蓋在米飯上,迅速扒幾口米飯,那種滿足感或許也只有四川人才能明白了。
6
除了提到的早餐外,在四川,還有許多城市的早餐值得一探:
米香濃厚,口感順滑細膩,配上稀飯吃的廣元蒸涼麵。
微辣脂香的肥腸搭配粒粒分明的米飯吃的江油肥腸飯。
口感酥脆的鍋盔,不僅有滷肉味,還有紅糖,牛肉味,還能在裡面加入涼粉等食材。
麻辣鮮香,薄脆湯稠的油茶。
倘若能在北京吃到一口家鄉美味,一定能夠早起半小時,安安靜靜的坐在早餐店吃完一頓早餐,再也不用站在地鐵口面目猙獰地塞下一個手抓餅了。
文:郭敬軒
圖:部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