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天津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11月7日18時至8日8時,天津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例。經排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海聯冷庫一份環境樣本新冠病毒檢測陽性,涉疫情的貨物已流向3個地區,已通知相關地區。
天津出現一例本地確診病例
並在進口冷凍食品檢出陽性
據@天津發布 11月8日消息,11月7日18時至8日8時,天津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累計報告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8例,第138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系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裝卸工人。
患者發病前14天有進口冷鏈食品接觸史、無外出史,無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接觸史、未接觸發熱或呼吸道症狀患者,曾於11月4日參與公司進口冷凍食品搬運工作。
經排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海聯冷庫一份環境樣本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目前,相關密切接觸者和進一步的環境樣本檢測正緊張進行中。
天津全市進入戰時狀態
天津衛健委:
將對全市冷鏈貨品和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檢測
本次涉事冷庫為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海聯冷庫,疾控部門採集了環境樣本30份及在津暴露人員12名樣本進行核酸檢測,發現其中1份冷庫門把手樣本核酸檢測為陽性,1名冷庫裝卸工人核酸檢測呈陽性。
隨著事件發酵,目前天津已大面積停止進口冷凍食品入庫。天津衛健委稱,將對全市冷鏈貨品和食品、餐飲相關從業人員安全檢測。
至今,全市共抽檢了相關樣品67614份,其中包括食品從業人員核酸檢測20944人、食品及外包裝樣品25810份、環境樣品20860份,覆蓋屠宰、生產加工、冷庫貯存、冷鏈運輸、餐飲經營場所等4808個點位的食品、環境及相關從業人員。
據調查,本批出現陽性的進口冷凍食品為凍豬肘,來自德國不萊梅港。
11月5日12時30分,該批共計28.10603噸貨物全部由北京三川金舟貿易有限公司安排車輛運往山東德州。
目前,涉事冷庫已封控,上述進口冷鏈食品流向已向相關省市通報。
天津檢出陽性後晉、冀、魯三地進行緊急排查其中兩地從京津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檢出陽性
對於這批呈陽性的進口冷凍食品,多地緊急開展了核酸檢測。
山東德州:一批冷凍豬肉核酸檢測呈陽性
11月8日,山東省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發出通告:
11月7日晚,德州市報告:該市德城區在進口冷鏈食品常規抽檢中,發現德城區飛馬冷鏈物流有限公司院內寇記水產店從天津港進口的一批冷凍豬肉製品外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
經核查,該批貨物共2020件,重28.1噸,於11月5日14時30分自天津港海聯冷庫發出,6日凌晨4時38分到達德城區飛馬市場,系從德國進口。
6日上午,德城區對該批次產品進行了核酸檢測,發現呈弱陽性。
7日凌晨,經德州市疾控中心覆核,送檢5個樣本中,4個呈弱陽性,1個陽性。
7日上午,經山東省疾控中心進一步檢測,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
河北保定:未發現該批次德國冷凍前豬肘
另據河北保定安國市消息,11月7日10時許,該市市場監管局接到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疫情協查通報。
通報稱:檢測到德城區一家水產店進口的德國冷凍前豬肘外包裝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呈陽性,該批涉事食品貨車司機劉某某於11月6日到安國市送貨。
接到通報後,市應對領導小組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疾控中心組成聯合調查組對涉事車輛軌跡、涉事水產店所購進貨品類型和數量等情況進行調查核實。
經調查,通報所指車輛11月6日17:07到達安國,18:58離開。該公司送往安國的貨品為龍利魚、黃花魚、雞腿、雞胸等產品,未發現該批次德國冷凍前豬肘。並對3家涉事水產店和相關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食品、環境等進行了核酸採樣,經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山西太原:另從進口冷凍帶魚製品外包裝檢出陽性
11月8日,記者從太原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11月7日,太原市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抽樣檢測中,發現1份從天津港銷往太原市的印度產冷凍帶魚外包裝箱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這批冷凍食品涉及天津市東麗區另一家冷庫。
太原市立即啟動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全部封存涉及該批次的所有冷凍帶魚,運輸車輛及駕駛員已通報當地實施管控,對產品及環境進行全面消殺,對密切接觸者全部進行集中隔離,同步開展核酸檢測,所有相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
對來自高風險地區冷鏈食品外包裝嚴格消毒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出了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10月26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了兩份技術指南,提出建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員工健康登記制度和健康異常報告程序,並要求對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或國家的冷鏈食品外包裝進行嚴格消毒。
而北京市相關部門近日也要求,自2020年11月1日起,北京市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均須在「北京冷鏈」平台中如實上傳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來源、流向等追溯數據,落實電子追溯碼賦碼、貼碼等。
如沒有追溯數據,不得銷售。
本次天津確診病例不簡單
餐飲從業者應提防「物傳人」
天津的確診病例儘管只有1人,但卻可能是國內第一例被進口冷鏈食物感染的病例。
因為天津當地官方在通報中已經明確指出:這名感染者在14天內無外出史,無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接觸史,未接觸發熱和呼吸道症狀患者,唯一有的就是進口冷鏈食品接觸史。
天津這起確診病例,非常值得引起餐飲從業者們的關注和重視。
此前,從北京新發地的疫情反彈中,研究人員發現進口冷鏈食品很有可能是一條隱秘的病毒傳播鏈,但發現的病毒儘管檢測出陽性,卻沒有分離出活病毒,因此就不能證明其傳染性,冷鏈傳播的證據也不足。
但是在隨後的青島疫情反彈中,青島首次從進口冷鏈食物分離出了活病毒,證明了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鏈食品確實能夠傳染人(可點擊藍色字體回顧:北京新發地的新冠病毒來自哪裡?最新結論來了!)。
而天津這次可能會直接以這一確診病例,更進一步說明由進口冷鏈食物導致人感染新冠的事情已經發生。
當然,這樣的重大發現還需要官方的進一步論證和確認,但從目前天津方面的通報情況來看,就是這個樣子的。
過去一段時間,全國已有多個省市在進口冷凍食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相關專家也提醒,在外防輸入上,既要「防人」,也要「防物」。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范志紅副教授發文提醒,通過冷鏈食品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客觀存在,希望大家高度警惕。儘管中國目前疫情控制良好,但輸入病毒的危險始終存在,患者的輸入容易防住,食品的輸入防不勝防。
所有進口冷鏈食物的檢測工作都由海關第一時間排查出來,這樣的要求可能有些苛刻,因為檢測不可能覆蓋每一個包裝的每一個點,總可能有漏網的病毒,所以還是要注意自身做好防護。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也提醒,購買的進口冷凍產品如未消毒不要帶入室內,接觸外包裝及生鮮食品後應及時洗手,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等處。此外,食物煮熟煮透,以確保食品安全。
在這裡,紅廚網也建議工作中經常與冷鏈產品密切接觸的餐飲從業人員,必須要增強個人防護意識,時常佩戴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被污染的冷鏈產品,並且要多洗手進行消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MR-wXUBxV5JH8q_6r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