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共有兩種人,第一種人:富有的窮人。第二種人:貧窮的富人。你是哪一種人?
真正大富大貴的人,不是第一種人,也不是第二種人,而是第三種人。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在前兩種人的行列當中。
富有的窮人,這樣的人雖然沒有多少財富,但是福報很多,雖然生活過得比較窘迫,但活得比較踏實自在。這種人我們叫他富有的窮人。
貧窮的富人,這樣的人雖然有很多財富,但卻沒有多少福報,這樣的人雖然在物質的享受上,優於第一種人,但精神卻是貧窮的,這樣的人雖然很有錢,但每天都活在煩惱和痛苦當中。
那些真正大富大貴之人,身上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那就是福報和財富都不缺少。這樣的人是少數的,也是我們學佛人應該去成為的一種人。
前兩種人都是在用消耗福報的方法,讓自己的日子過得相對舒適一些,雖然這兩種人活得暫時很好,但福報總有被耗盡的時候。那時痛苦也就來了。
佛法看似是不提倡我們去追求財富的,實則不然。佛從來沒有說過我們不可以去賺更多的錢,而是告訴我們,不要貪著物慾,不要貪求財物,貪與不貪才是關鍵。
如果你貪財,就算不去努力創造財物,也同樣是違背佛法的,如果你不貪財,但又可以努力去創造財富,讓自己的財富惠及更多的眾生,這才是佛法所提倡的。
學佛求財不要為自己而求,而要為一切眾生而求,當你財富多了,才能做更多的布施去幫助更多的人,而你在布施的過程中,又無形的積累了更多的財富,這樣你不僅可以從布施當中獲得福報,還可以從布施當中獲得財富。
學佛不要太清高,我們可以在內心中視金錢如糞土上,但不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雖然你智慧高,沒有錢也一樣活得幸福,但你的家人,你的父母子女,他們難道也和你有一樣的覺悟嗎?顯然不是這樣的。
所以,學佛追求讓自己富貴平安,這不是壞事,也不是違背佛法的,但前提是你不能貪圖這些,也不能去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去追去這些,那樣就真違背了佛法。
菩薩為了度化不同的眾生,會示現種種不同的相,為了度化獵人菩薩也會先去做一個獵人,為了度化屠夫,菩薩也會先去做一個屠夫,但菩薩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更多眾生,雖然菩薩做了獵人,但卻不會殺生,而是為了求生。當年六祖慧能大師,為了避難弘揚佛法,也曾經做過多年的獵人。
學佛是可以求大富大貴的,但要為眾生去求,學佛也可以求健康平安,因為這樣你才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但要切記一點,我們可以追求,但不可去貪愛。感恩閱讀與分享。